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朝代,疆域廣大,國力強盛。可是,在建立初期,唐朝竟然向突厥稱臣12年。
突厥興起
突厥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起源於丁零和鐵勒。南北朝時期鐵勒原來住在葉尼賽河上游,後來南遷到高昌的北山(現在新疆地區)。
突厥人主要講突厥語,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大賬外置一幅狼旗,為陣亡的將士立石為記,將部落印記刻在石上。
中國北方的匈奴民族西遷以後,突厥民族逐漸興起,占據了廣大草原,屢屢進犯中原。
隋朝滅陳完成南北統一之後,中原民族力量開始強大。隋朝利用軍事和政治手段全力打擊突厥,突厥內部也因為多個汗王爭王位而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突厥因此臣服於隋朝。
然而隋朝二世楊廣登基之後,國力衰微,很快就出現了各地群雄並起。很多勢力攀附北方突厥,包括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等。
唐朝稱臣12年
《舊唐書》記載,李淵父子起兵時,突厥軍隊曾趁機襲擊晉陽,大肆掠奪,為了能夠在太原立足,穩定後方,李氏父子決定忍辱負重。唐高祖聽從劉文靜之議,和好突厥,親自寫信與突厥始畢可汗聯繫,年年向突厥稱臣朝貢。
隨著唐朝統一事業發展,疆域擴大,突厥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不斷要求增加朝貢。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而登基,同年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率兵20萬直逼長安,在距離長安城僅40里的渭水之北駐紮,威懾京城。長安城內人心大亂,朝野震驚。唐太宗深知自己剛剛奪取政權,立足未穩,而突厥此時兵力強盛不能直接對抗,便採用了緩兵之計,向突厥進獻大量的金帛財物,並結盟表示臣服,突厥這才撤兵。史稱“”渭水之盟”。
唐朝一雪前恥
渭水之盟後,李世民隱忍不發,一直向突厥朝貢,另一方面卻是訓練兵士,增強軍事實力。
三年後,公元629年,唐太宗分析形勢,認為軍事力量已經優勢,12年的隱忍在此一舉,決心要永絕突厥禍患。唐太宗命李靖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第二年三月,東突厥滅亡。
欲取之,先予之,唐朝李世民將這一兵法運用的神乎其神。唐太宗在突利可汗故地設定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
公元634年(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另立吐谷渾國王。
公元639年(貞觀十三年),太宗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次年,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
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通過征戰建立了廣大疆域,也憑他的文治武功創造了唐朝初年的百年安穩盛世。
唐朝 李世民 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