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刺客在中國歷史上綿延不絕,為武俠文學提供了豐富的原型和創作素材。《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為《刺客列傳》開了中國古代正史上為俠客立傳的一代先河。於是,我們從這些故事中,知道刺客是指那些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冒險犯難,甚至犧牲生命,憑藉自身武技去刺殺仇敵的武林中人。其實,刺客並不一定等於是武俠,但是武俠當中成為刺客而且名垂千古的卻不少。中國原始之俠應該是先秦時代的刺客。他們之所以稱得上一個“俠”字,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義不畏死,捨生取義”的共同信念,而“士為知已者死”這種信念成為後世俠義精神的核心元素。而後世武俠所奉行的俠義傳統和一切道義原則,都是在這個信念基層上形成的。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刺客信條》中的中國刺客

當道,刺客通常都身手不凡。秦末張良能夠在甲士如林的情況下,隻身沖至帝輦行刺秦始皇,在“誤中副車”後,竟能全身遠遁身而去。可見武功是何等之高。蓋世武功的背後,是驚人的勇氣和謀略。生死須臾間,刺客絕沒有貪生怕死之輩,而是隨時準備著被五馬分屍、亂箭射死、凌遲斬首。他們在出發前,就已經以此為人生的歸宿、人生的極致了。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古代刺客最常用的刺殺工具是各種匕首

刺客其實也有人品高下之別,而且懸殊幾如天壤。司馬遷曾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田光、高漸離七個歷史真實人物。

田光為了不泄露刺殺秦王的機密,居然自殺身死,以求為諸候國盡忠效力。他和高漸離一樣,都沒有武功,但他的勇氣,卻和俠士們不相上下。還有一個叫秦舞陽的古代著名武士,他也會武功,卻不是真正的俠士。他陪荊軻一同上朝見到秦王后,卻嚇得面色如土。可見司馬遷這個人物時,是很有分寸的。寫出了“俠”與“武”的兩種境界。

這些人或為春秋時的刺客,或為戰國時的遊俠,有的武藝高強,有的技藝平平,有的則文武兼備。這些人才的大量集中,使得散居各地的武士有了集結的場所。具有強大的社會感召力和道德影響力。刺客這一特殊的武俠人物。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影視作品中高漸離刺殺秦王未遂,終被秦王衛士斬殺

吳國專諸是拚死一搏的死士刺客。伍子胥因父兄皆被楚平王所殺,為報仇從楚國逃到了吳國。他知道專諸是一位有本領的俠客,就把他推薦給了吳王的兒子公子光。吳王諸樊有三個兒子,他死後沒有傳位給兒子,而讓其兄弟余祭執政,余祭死後,傳位其弟夷昧,夷昧死後,本當由季札繼位,但他卻不願為王逃走了。於是,吳國便季札的兒子僚為吳王。公子光對此大為不滿,一心想將王位奪回來。於是,他就暗地裡招養豪士,伺機篡位。這時,專諸來到了他身邊。公子光對專諸十分看重,他對專諸說:“光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專諸把匕首藏在魚腹中,刺死了吳王僚,結果自己也被吳王僚的衛士剁為肉醬。而公子光終於在專諸的死命一搏之下,奪取了王位,這就是吳王闔閭。專諸死後,公子光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搭上身家性命行刺,這就是因為公子光對他的九年恩養。雖可稱為豪俠壯舉,但這也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行為不軌於正義”。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專諸扮成廚師拔出魚腹內魚腸劍成功刺殺吳王僚

人們常說“春秋無義戰”。而專諸只關心行為的成敗,卻不問禮義是非。真可謂“無意識之俠”也。

晉國的豫讓曾在范氏與中行氏手下做事,均沒被人家重用,轉而投在智伯門下,得到了寵信。智伯在與趙襄子征戰中兵敗被殺。趙襄子還分了智伯的封地。豫讓卻一心想為主人報仇。為了不被趙襄子認出來,他改名換姓,塗漆毀壞自己的容貌,吞炭使聲音變啞,搞得自己面目全非。甚至連他的老婆也認不出他了。豫讓費盡心機,幾次謀刺趙襄子均未成功。在行刺過程中,豫讓認識到趙襄子是個賢人。他被趙襄子捉住後,對趙襄子說:“我聽說明主不埋沒別人的美名,而忠臣自有為名節而死的義務。我只想得到你的衣服,砍它幾下,以了我為智伯對我的知遇之恩報仇的心愿,我也就死而無恨了。”趙襄子很讚賞他的義氣,便讓侍從拿來自己衣服遞給豫讓。豫讓拔劍三次躍起砍擊,遂拔劍自刎而死。豫讓死後,趙國的有志之士聽到這個訊息,無不為之感慨流涕。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英雄》中的刺客無名練成十步一殺絕技,以社稷蒼生為由放過秦王,要求秦王一統中國,結束經年戰爭和歷史恩怨。

聶政可算最為成熟的刺客。聶政是魏國軹邑深井裡人。少年時就在老家殺過人。為了躲避仇人,帶著母親與姐姐逃到了齊國,以屠宰為生。當時,嚴仲子與韓國宰相俠累有仇,便多次登門尋訪,請他行刺俠累。嚴仲子知道聶政是個孝子,幾次送禮都為聶政拒絕,便以黃金百鎰為聶母祝壽。聶政因為老母還在世,是不敢以身相許為朋友捐軀的,暫時拒絕了他。待母親去世後,聶政伏劍獨行,前往韓國都城。聶政闖入大堂,一劍刺殺了俠累,侍衛武士把聶政圍了起來,聶政見不能走開,便用匕首剝掉自己的麵皮,剜出眼睛,剖腹挑出腸肚而死。宰相俠累被殺,轟動了整個韓國。

戰國後期,秦並六國之勢已成大局。而對強大的秦國,六國中的許多有識之士,上至諸候卿相,下至閭巷布衣,都激於義憤,奮起抗秦。將相士大夫中有廉頗、藺相如、屈原等,布衣中有魯仲連、候贏、朱亥等,而以匹夫之俠奮起抗暴秦最為悲壯的,要算是荊軻刺秦這一幕了。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

荊軻是衛國人,少年喜讀書和擊劍,自命為劍客。曾以劍術遊說於衛元君,大概劍術沒被人家看重吧,總之沒得到重用,於是遊蕩燕、趙之間,卻也受盡了屈辱。後來到榆次與當地豪俠蓋聶談論劍道、練氣,一試高下。人家對他不屑一顧,甚至對他怒目而視,使他自知內力、定力均不如人,以自己血勇之盛不能抵擋蓋聶殺氣的。於是匆忙逃走,而第二次受挫是在邯鄲,魯句踐與之搏戲。魯句踐以精妙出奇的招式,令荊軻大開眼界,二人雖未正式交手,但魯句踐舉手投足的那種逼人的無形力量,使荊軻感受到強大壓力,為爭執搏局上的通道,魯句踐發火大罵荊軻,而荊軻又夾著尾巴逃向燕國。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山東嘉祥武氏祠畫像石荊軻刺秦王故事

後來秦軍逼近燕國,燕國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燕太子丹在全國重金招兵買馬招聘勇士前去刺殺秦王贏政,試圖挽救燕國。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燕太子丹尊敬為上賓,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荊軻對此十分感動,慨然允諾,拚死以報知遇之恩。在這極為悲壯的一幕中,田光以自刎來激勵荊軻,樊於期也主動獻上自己的頭顱。臨行前,太子丹等人著素衣白帽,在易水河邊與荊軻告別。高漸離為他擊築,好友夏扶拔劍自刎為他送行,荊軻高唱著低沉蒼涼的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揭秘《史記》中的七大真實刺客

▲《刺客聶隱娘》中聶隱娘的刺殺暗器

於是帶著秦舞陽頭也不回地上路了,其後直入秦宮,假意獻圖,圖窮匕見,終因劍術不精,行刺不果,命喪丹墀。當然,荊軻為酬知已慷慨赴死的精神,卻激勵著後世無數豪傑志士爭相效仿。其慷慨豪邁的英雄氣慨,傾倒多少後世英雄,而其壯士未酬又令多少俠士為之扼腕嘆惜。總之,荊軻已成為一切崇尚俠義精神的人們心中的精神偶像,而沒人去計較荊軻的失敗之舉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