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們真的像《刺客信條》里那樣傳奇嗎?

無論在影視作品還是在電腦遊戲中,我們都能經常看到“刺客”這個神秘物種,而刺客在中國古老而輝煌的歷史中也大有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刺殺事件並不少,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有著波瀾壯闊的劇情和大量的出場人物,同時,朝臣之間爾虞我詐,國家之間的一些事情,或許都會需要刺客的出場。

刺客

中國古代刺客的思想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墨兩家。儒家的“重信義、輕生死”,墨家的“任俠而為”,成為刺客族群形成的兩個最堅固思想奠基石。兩者結合後,融入到中國古人的血液里,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重諾輕死、任氣豪俠的刺客形象。

豫讓為恩人兩刺仇人

豫讓是先秦時期晉國的一位著名刺客。

刺客豫讓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是豫讓的人生信條。屢不得志,投靠智伯後,受到重視。後來智伯被仇家趙襄子所殺,趙襄子還拿他的頭骨拿來當酒杯。豫讓感念主公恩惠,決定誓報此仇。第一次刺殺失敗後怕人認出,他不惜用自殘的手段進行喬裝:用漆料塗身以至皮膚被灼燒的潰爛不平,忍痛吞下炭火改變自己的聲音。在第二次刺殺失敗後,臨死前求得趙氏衣袍,揮劍跳斬衣袍表示自己對死去的主君有個交代,然後自刎而死。

荊軻刺秦王

荊柯無疑是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

荊軻刺秦王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瀟瀟兮易水寒,勇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如此。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之地圖時,圖窮匕首見,荊軻拿起匕首便刺,秦王閃身躲避,奔走於殿中,荊軻追至,秦王繞柱走,荊軻顧不及,被秦始皇泄憤連砍數劍後被秦國衛士所殺。

聶政刺俠累

聶政可稱為歷史上的“俠義之士”。

聶政刺俠累聶政刺俠累

韓大夫嚴仲子與俠累因為政治鬥爭結仇,為了除掉眼中釘肉中刺俠累,嚴仲子獻給了聶政的母親巨金為其慶祝生日,為此聶政非常感激。後來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前來弔孝,執親子之禮。聶政深受感動。其母死後三年,聶政出山為嚴仲子報仇。

俠累身為首相,空有幾十名警衛,竟然被武功高強的聶政從容地從首相府門外一直殺進大廳,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家中。這時,警衛們才圍了上來。聶政眼看無法脫逃,決定舉劍自殺。又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因此在咽氣之前,他用長劍將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臉劃成一堆肉泥,並剖腹自殺。

要離刺慶忌

要離刺慶忌要離刺慶忌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闔閭為了無後顧之優,要斬草除根。於是派要離去刺殺慶忌。要離使苦肉記,配合計謀殺了家人,斷了手臂,然後投靠慶忌。慶忌信了他。經地策劃,他們即將帶軍殺回去之時,兩個同船。慶忌這時已經對他放鬆警惕。某晚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慶忌將死,雖仍有力殺要離,但放過了。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自刎於金殿。

李白《俠客行》中曾有詩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描述了技藝高超,行蹤詭秘的刺客。縱觀中國歷史,在冷兵器為主的古代,想要完成刺殺,必然需要近身,與其說他們是刺客,更不如說他們是死士,以死志換取目標性命。正如悲壯的荊軻那句歌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