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提到清明,這首兒童時代就熟記的詩一定不能缺席。清明節是歷久千年的重要節日,有很多習俗一直都保留下來,比如說清明節掃墓、踏青、蹴鞠、放風箏等。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節習俗之,踏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
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清明節習俗之,盪鞦韆
盪鞦韆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
鞦韆的歷史很古老,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鞦韆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
唐代時,盪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
到了元明清三代,由於清明盪鞦韆隨處可見,所以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裡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
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清明節習俗之,蹴鞠、鬥雞
“白打錢”指的是玩蹴鞠遊戲,優勝者受賜金錢,也說白打錢指鬥雞。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
清明節習俗之,放風箏
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節習俗之,祭祀
清明節祭祀、掃墓似乎成了現代清明節的重頭戲,清明節掃墓是對逝者的思念與尊敬,讓活著的人要懂得感恩。可是清明掃墓有很多禁忌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身體不佳者避免掃墓、不可在墓地拍照、忌穿大紅大紫等等,但是除了這些,更重要的是文明祭祀。
清明節 祭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