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擒王離百二秦關終屬楚

先秦時期楚人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據說這是楚國南方一個叫“楚南公” 的老人說的,沒成想一語成讖,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項羽在公元前208年秦末大起義中率領數萬楚軍,與秦將章邯、王離率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了一場決戰(巨鹿之戰)。

戰爭的起因: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短短六個月秦國大地紛紛爆發起義熱潮,六國舊貴族更是趁此時機恢復了六國稱號,等到陳勝吳廣壯烈犧牲後,各地起義軍的領導權也落到了這些六國舊貴族手中。其中楚國的項梁在被秦末名將章邯所殺後,章邯認為項梁已亡楚軍元氣大傷,遂撤離黃河以南地區,率領秦軍北上進攻趙國,秦軍大勝楚軍士氣如虹,很快就攻下趙國都城邯鄲,這位新趙王歇落荒而逃,逃到了巨鹿.

章邯影視劇照章邯影視劇照

章邯派王離包圍了巨鹿,自己帶領二十萬秦軍駐紮在巨鹿南邊的棘原,並在棘原與巨鹿之間修了一條甬道作為糧道,估計章邯也是想“圍點打援”於是坐等著趙王歇去找援軍,趙王歇派人向新楚懷王求救了好幾次,但是楚懷王想西進鹹陽,而項羽本也想火速進攻關中為叔父項梁報仇,於是在楚懷王和幾個老臣的密謀下,劉邦去打關中了,項羽被派去巨鹿援救趙國。

戰爭的過程: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到巨鹿去救援趙國。可是楚懷王根本就不是真心想救趙國的,估計這宋義也是楚懷王的人,這宋義帶著大軍到了安陽(今河南安陽東南)就下令紮營,一直按兵不動在安陽一停就停了四十六天,就這樣趙王歇還沒被秦軍攻破,書生個人覺得章邯就是想“圍點打援”。項羽本就脾氣暴躁去跟宋義請戰,宋義當然不允許,還下令:“將士中有不服從指揮的,按軍法處斬。”

項羽很明白這是宋義針對自己下的命令,這時候已經十一月份了,因為北方天氣寒冷還下了大雨,楚軍營中糧草不濟,兵卒們又挨凍又挨餓,兵卒們對宋義多有抱怨,項羽本就是楚軍營中的少將軍當然聽見了,估計楚懷王就想把項梁的勢力清除出去,沒成想項羽第二天就提劍把宋義的頭給砍了下來,說是項羽提著宋義的人頭對將士們喊道:“宋義背叛了大王,我奉王命把其處死”。項羽有沒有說過不知道,反正宋義已經死了而且項梁舊部都表示願意聽從項羽的指揮,項羽派人把此事告知楚懷王,楚懷王雖不滿也只能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成了主帥後,派部將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為先鋒渡過漳水,先切斷了秦軍的糧道,把章邯和王離兩軍分割開來,估計英布和蒲將軍在這和章邯打阻止戰。項羽自己率領主力有說五萬人渡河,過河後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表示不勝則死的決心,楚軍“背水一戰”已無退路,個個奮勇殺敵以一當十,經過九次猛烈進攻,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之後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紮下來,與章邯所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污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戰爭的結果:

據說來援救趙國的諸侯國軍隊有十幾路,但他們作壁上觀,看到了楚軍的勇猛,都驚恐不已。等到項羽打完勝仗回來接見這些諸侯將領的時候,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其實從這時候起,項羽就是諸侯軍的首領了。

不久後秦末名將章邯也因為害怕秦二世胡亥和趙高的問責,率領二十萬秦軍主力投降了項羽,項羽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自己軍中。任命司馬欣為上將軍,統率秦軍擔當先頭部隊,巨鹿之戰結束。後因秦軍多為關中子弟,項羽聽聞秦軍欲作亂,遂先下手為強命楚軍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

戰爭的點評:

素有“章邯不敗,秦不亡”之說,可以說“巨鹿之戰”是秦亡楚興的關鍵性決戰,明朝學者茅坤認為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後世人對此戰充滿了好奇與景仰,有這么一副對聯把項羽的“破釜沉舟”與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並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當年秦始皇巡遊南方,少年項羽說自己能取而代之,沒過幾年項羽就做到了。就算楚漢相爭是劉邦勝利成了漢高祖,但是四十萬秦軍主力的消亡,可證“亡秦者,西楚霸王項羽也”。最後再欣賞下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本文可參考《史記.項羽本紀》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