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諫阻武王伐紂,其實孤竹國與商朝有很深淵源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國君想立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繼位,先後都逃往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採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

這個故事的背後,孤竹國其實不是北方小國,與商朝有很深淵源,伯夷叔齊也有他們自己的政治主張。

周王東征平判周王東征平判

四千年前,商朝取代夏朝,商朝的統治範圍勢力最強的時候,東到海濱,西到今陝西西部,南至長江流域,北到今遼寧一帶。

孤竹國誕生於商朝初年,位於河北北部。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觚”是青銅製的酒器,“竹”是用以記事的竹簡,二者反映了這個諸侯國的貴族生活和文化發展水平。孤竹國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屬國:

其一,孤竹國君墨胎氏與商王同為子姓,同是東北夷的一支。夏朝前期,商朝祖先相土率領部眾南下,孤竹墨胎氏一支沒有隨相土南遷,仍留居原地。

其二,甲骨文中多有“婦竹”、“妻竹”、“竹妾”等,表明孤竹國女子嫁於殷商王室。孤竹國與商王室通婚,二者形成了生死悠關榮辱與共的特殊關係。甲骨文中又有“母竹”字樣,商王室諸子中有孤竹家族的血統。

其三,商王在北方分封孤竹,用於防範東北夷狄族。商代,孤竹國一直是商朝在北方勢力強大的同盟諸侯國。

東周孤竹東周孤竹

《史記》記載伯夷叔齊諫阻武王伐紂故事,但是其他史書中,有幾點與講述不同:

伯夷叔齊分別是國君的長子和三子,他們拒絕當國君以後,國人擁立國君的二兒子憑繼位,由伯夷之妹輔政,孤竹國依然替商朝拱衛北方。周朝建立後,繼續分封了孤竹國。不過為了防範北方,同時分封宗族功臣姬君奭建立燕國,燕國擔任周朝的北方防衛。

《莊子·讓王》記載,伯夷叔齊當時有很高聲望,他們反對商紂王的暴政,但拒絕使用暴力推翻商紂王的統治。伯夷、叔齊說:“殺一人而有天下,聖人不為。”他們政治主張是改良派,希望通過勸諫,商紂王改變暴政。與周武王是改良派與武力派的不同主張的爭持。

西周成王初年,原商紂王之子武庚勾結西周三監(管叔、蔡叔、霍叔)和淮夷、徐、奄等方國部落發動叛亂。武庚特派使者與伯夷叔齊聯絡,要求參加叛周軍事行動,共同復辟商朝。伯夷、叔齊拒絕參與叛亂,反對“以暴易暴”。

為了表明他們既反對周朝,又拒絕武力殺戮的立場,最終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

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

《韓非子》記載,周武王“以將軍葬於首陽之下”,對他們伯夷叔齊的氣節表示欽佩。伯夷、叔齊崇禮求仁重義,孔子大加讚賞,歷代帝王和儒家都推崇他們。

古代也有不同意見,莊子將伯夷、叔齊形象貶損為“無異於磔犬流豕,操飄而乞者”。北宋王安石和明末清初黃宗羲等人也持否定態度。魯迅先生在小說《採薇》中,把伯夷、叔齊二人作為道家形象進行嘲諷,以古諷今,針對當時一部分面對社會矛盾而逃避鬥爭、超然物外的知識分子,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