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至今,有五個新生國家登上世界的舞台,回顧它們的獨立之路,除黑山與塞爾維亞屬於“和平分手”外,其他三個則都經歷過漫長的鬥爭之路,其中作為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東帝汶為爭取自由而損失掉14%的人口,代價極為慘痛。
東帝汶屬於東南亞國家,位於小巽他群島(又名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帝汶島上,包括帝汶島東部及西部北端的歐庫西地區,阿陶羅島、雅庫島等為其附屬島嶼,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5萬,首都為帝力。東帝汶西與印尼西帝汶地區相鄰,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境內多山地,只在沿海地區散布有可以耕作的平原和谷地。
帝汶島在歷史上曾長期歸屬印尼,16世紀初開始陸續遭到葡、荷、英等國殖民者的入侵,按照1859年的分贓協定,最終形成葡、荷分治的局面,其中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屬葡萄牙,西部則併入荷屬東印度。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占荷屬東印度並趁機吞併東帝汶。二戰結束後,東帝汶一度被聯合國委託與澳洲管理,但不久又重新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並在1961年獲得海外省的地位。
隨著荷蘭在二戰中元氣大傷,在戰後已無力維持對龐大殖民地的統治,荷屬東印度人民在蘇加諾的領導下發動起義,並於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建立起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印尼獨立後,通過三次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終於迫使前宗主國荷蘭承認其獨立,並組建荷印聯邦。1954年8月,印尼宣布脫離荷印聯邦,正式與荷蘭斷絕形式上的從屬關係。
然而印尼一旦獲得獨立,便很快走上追求地區霸權之路,除頻頻干涉鄰國內政並製造領土糾紛外,還不斷地向東帝汶滲透,意圖將其吞併。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國內爆發“康乃馨革命”,薩拉查及其繼承者長達42年的獨裁統治被推翻,開啟國內民主化和海外領地非殖民化的進程。在這種大環境下,葡萄牙政府在1975年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在實行民族自決的目的後,葡將完全撤出東帝汶地區。
當時在東帝汶境記憶體在著三大意見相左的派別,其中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堅決主張獨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維持同葡萄牙的政治聯繫,而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則主張與印尼合併。由於三個派別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所以在葡軍撤出後,立刻陷入混戰中。
1975年11月28日,革陣單方面宣布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攻占東帝汶,並將其設為省。
對於印尼赤裸裸的侵略行徑,聯合國大會多次通過決議要求其撤軍,但都遭到印尼的拒絕。為實現對東帝汶的永久占領,印尼政府除了在該地加緊移民外,同時還採取種族清洗和文化滅絕政策,意圖從肉體和精神上抹去東帝汶人民的特性。
據聯合國報告稱,在占領期間,為壓制東帝汶的反抗運動,印尼大肆迫害當地人,共造成逾18萬人喪生,占今天人口數的逾14%(在當時的占比肯定遠超此數據)。
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印尼對東帝汶實施的殘暴統治,非但沒有讓當地人屈服,反而激起無窮的反抗怒火,抵抗運動在境內外此伏彼起,從來就沒有中斷過,讓印尼政府大傷腦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獨裁者蘇哈托被迫下台,新政府為集中解決經濟問題,遂同意給予東帝汶全民公決權利,讓他們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當年的公投結果,有78.5%的當地人贊成獨立,印尼政府隨即宣布承認投票結果。
然而正當東帝汶準備獨立建國之際,境內的親印尼派與獨立派發生流血衝突,造成該地局勢惡化,大量難民出逃。在這種情況下,以澳大利亞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進駐,以負責恢復當地秩序。同年,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成立,全面接管內外事務並組織權力交接工作。
2002年5月20日,“過渡期”結束,東帝汶正式宣布獨立,成為新世紀第一個獨立的國家。由於中國長期以來支持東帝汶獨立運動,所以東帝汶獨立當天便與中國建交,由此可見兩國關係要好。
長期的戰亂將東帝汶幾乎打回到原始社會狀態,經濟崩潰、百業蕭條,基礎設施落後,糧食不能自給,其農業生產甚至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和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國家生存幾乎全靠國際支援。
近些年來,隨著近海的石油天然氣的大規模開發,東帝汶經濟略有起色,財政收入開始增加,但從長遠來看,國家發展前景依舊不樂觀。東帝汶未來何去何從,值得該國領導人深思。
東南亞 國家 獨立 東帝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