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樂年間,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通過忠於明廷讓建州衛日益強大起來。但建州衛的強大朝鮮很是不安。朝鮮認為明廷扶持建州衛,而阿哈出為朝廷招撫建州女真各部及野人女真,這是“扼我咽喉,掣我右臂”,所以朝鮮便想方設法制約阿哈出。為打擊女真各部,永樂四年(1406年)春,朝鮮宣布停止慶原貿市,由此激起建州、兀狄哈等部的抄掠,雙方關係惡化。加之兀狄哈人的侵襲,阿哈出便率眾遷往輝發河上游的鳳州居住(今吉林海龍縣境內),與明廷關係更加密切。為逐步統轄女真各部,繼建州衛以後,明朝又陸續增設至一百八十四衛,其中的毛憐衛與建州衛的關係非常密切。
毛憐,滿語意為“馬”,與建州衛同屬女真胡里改部,兩者之間有族緣關係。《李朝實錄》稱毛憐衛為“東北(或豆滿江) 兀良哈”,建州衛為“婆豬江兀良哈”,建州衛和毛憐衛同為建州女真的主體。而明廷設立毛憐衛也與阿哈出有關。由於阿哈出的美言,明廷開始招撫女真部落的其他首領,把兒遜便是其中之一。在朝廷的感召下,永樂三年(1405年)十二月,把兒遜等六十四人來朝,明朝便以毛憐(穆陵)等處渤海後裔部落為毛憐衛,以其頭目把兒遜為指揮。從明朝敕書及朝鮮史料中推知,“毛憐”本是地名。而朝鮮史籍中記載: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朝鮮國王向大臣安崇善等詢問毛憐衛在何處。安崇善等便去詢問投附朝鮮的女真人,他們回答說:“毛憐衛在古慶源、斡木河之間,……其地離新慶源三日程也。”“昔居於豆滿江(今圖們江)內, 今皆徙居於江外。”由此可見,初設衛時的毛憐在朝鮮東北界,一些學者認為此地便是圖們,大約在今朝鮮東北面圖們江下游鹹鏡南道會寧市和慶興之間(參見朝鮮《李朝實錄》)。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軍征討韃靼蒙古,阿哈出派子釋家奴隨征,在鄂嫩河獲勝班師。八月,因為釋家奴從征有功,明廷升其為建州衛指揮僉事,賜名李顯忠。是年,阿哈出去世,李顯忠襲父職。此際,毛憐衛的把兒遜卻因為與兀狄哈女真一同侵犯朝鮮邊境被殺。此前,朝鮮邊將韓興寶在抵禦兀狄哈女真入侵時戰死,朝鮮因此欲興討伐,並認為把兒遜“居中兩投,亦當並滅”,意思是把兒遜也參與了侵掠,當一併剿殺。然後朝鮮方面得知,把兒遜與同衛的著和、阿古車等計畫在朝鮮軍隊征伐兀狄哈時,率部假意隨軍,然後與其他部落前後夾擊朝鮮。於是,朝鮮軍隊將計就計,永樂八年三月,“(朝鮮)吉州道察理使趙涓等至豆門,誘殺毛憐指揮把兒遜、阿古車、著和,千戶下乙主等四人,縱兵殲其部族數百人,燒廬舍,擒拿男女等。”此役,毛憐衛元氣大傷,多位重要首領被殺。
把兒遜死後,其子阿里本應襲毛憐衛指揮使一職,但卻被阿哈出的另一個兒子猛哥不花(李顯忠的弟弟)獲得。1411年,猛哥不花晉級右都督僉事。其後,他並未前往毛憐舊地,而是與原有部眾仍居婆豬江(今遼寧桓仁渾江)流域。其後毛憐衛被普遍視為在建州衛寄居,以至於後來猛哥不花的毛憐衛得名“寄住毛憐衛”。
不過一些學者認為,把兒遜死後的毛憐衛實際上分成了“三衛”:一是把兒遜的子孫襲職,仍然居於毛憐衛原地——愁州伐時溫;一是後起的郎卜兒罕,住在會寧以西120里圖門江西的東良北;再者就是前者所說的“寄住毛憐衛”。1424年,李顯忠死後,其子李滿住暫領部眾等待朝廷安排。但此時,建州女真卻不得不再次遷徙。
李滿住少年時,其父祖已從阿木河流域遷居到灰扒江(輝發河)上游的鳳州定居。1423年,由於不堪忍受韃靼和兀良哈侵擾,建州女真只好向明廷請求回到原住地阿木河流域,於是李滿住所屬部眾便“蒙聖旨,許於婆豬江多回坪等處居住。”1424年二月,雖然還不是建州衛首領,但李滿住卻率管下指揮沈時里哈等部眾1000餘戶離開鳳州,於四月中旬到達婆豬江(今渾江)西北的兀剌山(今遼寧桓仁縣城西北9公里許的五女山)南的瓮村。毛憐衛指揮使猛哥不花也跟隨李滿住一起遷居婆豬江一帶。
▲遼寧桓仁五女山
定居婆豬江地區後,李滿住與部眾的生活異常艱難,時常缺吃少穿。為解燃眉之急,李滿住號召部眾進行農業生產,同時還耍了一些小聰明:他以追要逃人為名,派沈時里哈等人到朝鮮的閭延郡要糧食。“自言為尋前者逃來金夫介妻粉伊而來,留三日,不得已供給朝夕,仍給行糧、鹽、醬。”
其實,建州衛這種生活窘困的情形已不止一次發生,在李滿住的父親李顯忠時期便出現過。如《皇明實錄》記載:“永樂十年十一月己酉,遼東都指揮同知巫凱等奏:‘建州衛指揮李顯忠,指揮孛達,趙劉不顏,悉挈家就建州居住,歲祲乏食。’上命發倉粟賑之。”正因為想到可以獲得朝廷的幫助,李滿住便立刻與明廷建立了聯繫。
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李滿住第一次入京朝貢,得到朝廷賞賜,並被任命為建州衛指揮使。第二年(宣德元年)三月,明廷“升建州衛指揮李滿住為指揮僉事,俱襲文職”。為表示自己忠於朝廷,李滿住又於1429年派人赴京,奏請“入朝充侍衛”,被宣德宗帝善意勸止。次年三月,李滿住以建州衛指揮僉事的身份再次入京朝貢,獲賜“彩幣、表里、絹布、金織、紵絲、襲衣有差。”此次受到的禮遇與上次明顯不同,說明其已受到朝廷重視。
雖然李滿住與明廷相處融洽,與朝鮮的關係卻日益緊張起來。其實,由於地緣所在,李滿住非常希望與朝鮮改善關係,走得親近些,但朝鮮卻唯恐建州女真做大,從而威脅自己,所以不願和李滿住來往。1430年四月乙卯,李滿住向明廷奏告此事,稱自己“欲與朝鮮市易,而朝鮮不納”,但明廷的答覆卻是:“朝鮮國王素守禮法,其事朝廷小心敬慎,不與外交,於理為宜。爾等既受朝廷爵命,亦當禁絕外交,毋縱下人侵越鄰境。若欲市易,聽於遼東境上,不爾禁也。”李滿住見沒有得到朝廷的支持,而自身尚不能與朝鮮抗衡,只得繼續與明廷加強聯繫。1431年正月辛巳,李滿住的母親康氏率指揮僉事金加奴等入京朝貢,亦獲得眾多賞賜。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朝鮮突然大舉進攻建州衛,建州部眾倉促應戰,損失重大。導致183人被殺,284人被掠,同時被掠的還有177頭牛馬。而李滿住也“身被九創”,其妻死難。
聞知此事,當時的遼東總兵官都督巫凱便上奏朝廷,稱“朝鮮國擅攻建州衛,請詰問之。”看到明廷出面干預,朝鮮急忙解釋說:“毛憐、建州之人詐為忽刺溫野人裝束,凡四百餘騎犯朝鮮邊境,劫殺軍民。”對於朝鮮的狡辯,李滿住向朝廷答辯道,搶掠朝鮮人口的是忽刺溫野人頭目木答兀等人,而且遇到朝廷所差內官,業已追還。但朝鮮仍拒不承認,始終堅持“實建州所為,故加以兵”。宣德帝難辨真偽,便派人向朝鮮國王李祹及忽刺溫野人頭目木答兀等人,及建州、毛憐二衛頭目宣諭:“今爾等皆受朝命而乖爭侵犯為之不已,豈是享福之道?朕為天下主,所宜矜恤,敕至宜解怨釋仇,改過遷善,各還所掠,並守封疆,安其素分,庶上天降康,福祿悠久。”其後,雖然朝鮮向建州衛歸還了所掠人口及牲畜,但李滿住仍感到朝鮮的威脅,只得由瓮村遷居到兀刺山北偏東18公里的兀彌府(今遼寧恆仁縣北拐磨子鎮南東古城子村),韜光養晦,蓄勢待發。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朝鮮 女真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