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ium

Pentium

Pentium(奔騰)是英特爾第五代x86架構的微處理器,於1993年3月22日開始出貨,是486產品線的後代。Pentium本應命名為80586或 i586,後來命名為“Pentium”(通常認為“pentium”是希臘文“五(penta)”加拉丁文中代表名詞的接尾語“ium”的造詞),是因為阿拉伯數字無法被用作註冊商標。i586被使用在英特爾競爭對手所製造的類80586的微處理器。 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奔騰的廠家代號是P54C,PENTIUM的內部含有的電晶體數量高達310萬個,時鐘頻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後提高到200MHZ。單單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PENTIUM微處理器,它的運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則比33MHZ的80486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從PENTIUM開始,我們大家有了超頻這樣一個用儘量少的錢換取儘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作為世界上第一個586級處理器,PENTIUM也是第一個令人超頻的最多的處理器,由於Pentium的製造工藝優良,所以整個系列的CPU的浮點性能也是各種各樣性能是CPU中最強的,可超頻性能最大,因此贏得了586級CPU的大部分市場。Pentium家族裡面的頻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166/180/200,至於CPU的內部頻率則是從60MHz到66MHz不等。

基本信息

核心架構

Tualatin

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圖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構上的最後一種CPU核心,採用0.13μm 製造工藝,封裝方式採用FC-PGA2和PPGA,核心電壓也降低到了1.5V左右,

Pentium 4 Pentium 4

主頻範圍從1GHz到1.4GHz,外頻分別為100MHz(賽揚)和133MHz(Pentium III),二級快取分別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賽揚),這是最強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過了早期低頻的Pentium 4系CPU。

Willamette

Netburst微架構是P6微架構的後繼者,第一個使用這架構的是Willamette核心,於2000年推出。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賽揚採用的核心,最初採用Socket 423接口,後來改用Socket 478接口(賽揚只有1.7GHz和1.8GHz兩種,都是Socket 478接口),採用0.18um製造工藝,前端匯流排頻率為400MHz, 主頻範圍從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Socket 478),二級快取分別為256KB(Pentium 4)和128KB(賽揚),注意,另外還有些型號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沒有二級快取!核心電壓1.75V左右,封裝方式採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賽揚採用的PPGA等等。

Willamette核心製造工藝落後,發熱量大,性能低下,已經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第二個Pentium4核心,代號為Northwood,改用了更為精細的0.13微米製程,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級快取,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

這是主流的Pentium 4和賽揚所採用的核心,其與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進是採用了0.13um製造工藝,並都採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電壓1.5V左右,二級快取分別為128KB(賽揚)和512KB(Pentium4),前端匯流排頻率分別為400/533/800MHz(賽揚都只有400MHz),主頻範圍分別為2.0GHz到2.8GHz(賽揚),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FSB Pentium 4),並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執行緒技術(Hyper-ThreadingTechnology),封裝方式採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規劃,Northwood核心會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Prescott核心的P4處理器發熱量要比Northwood核心的大很多。性能接近。這是高端的Pentium 4 EE、主流的Pentium 4和低端的Celeron D所採用的核心。Prescott核心與Northwood核心最大的區別是採用了90nm製造工藝,L1 數據快取從8KB增加到16KB,流水線結構也從20級增加到了31級,並且開始支持SSE3指令集。

Prescott核心CPU初期採用Socket 478接口,基本上已經全部轉到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壓1.25-1.525V。前端匯流排頻率方面,Celeron D全部都是533MHz FSB,而除了Celeron D之外的其它CPU為533MHz(不支持超執行緒技術)和800MHz(支持超執行緒技術)以及最高的1066MHz(支持超執行緒技術)。二級快取分別為256KB(Celeron D)、1MB(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以及Socket 775接口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2MB(Pentium 4 6XX系列以及Pentium 4 EE)。封裝方式採用PPGA(Socket 478)和PLGA(Socket 775)。Prescott核心自從推出以來也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先後加入了硬體防病毒技術Execute Disable Bit(EDB)、節能省電技術Enhanced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EIST)、虛擬化技術Intel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 VT)以及64位技術EM64T等等,二級快取也從最初的1MB增加到了2MB。按照Intel的規劃,Prescott核心會被Cedar Mill核心取代。

Smithfield

(PentiumD,Pentium EE)

這是Intel公司的第一款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於2005年4月發布,基本上可以認為Smithfield核心是簡單的將兩個Prescott核心鬆散地耦合在一起的產物,這是基於獨立快取的鬆散型耦合方案,其優點是技術簡單,缺點是性能不夠理想。Pentium D 8XX系列以及Pentium EE 8XX系列採用此核心。Smithfield核心採用90nm製造工藝,全部採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壓1.3V左右,封裝方式都採用PLGA,都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和64位技術EM64T,並且除了Pentium D 8X5和Pentium D 820之外都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前端匯流排頻率是533MHz(Pentium D 8X5)和800MHz(Pentium D 8X0和Pentium EE 8XX),主頻範圍從2.66GHz到3.2GHz(Pentium D)、3.2GHz(Pentium EE)。Smithfield核心的兩個核心分別具有1MB的二級快取,在CPU內部兩個核心是互相隔絕的,其快取數據的同步是依靠位於主機板北橋晶片上的仲裁單元通過前端匯流排在兩個核心之間傳輸來實現的,所以其數據延遲問題比較嚴重,性能並不盡如人意。按照Intel的規劃,Smithfield核心將會很快被Presler核心取代。

Cedar Mill

這是Pentium 4 6X1系列和Celeron D 3X2/3X6系列採用的核心,從2005年末開始出現。其與Prescott核心最大的區別是採用了65nm製造工藝,其它方面則變化不大,基本上可以認為是Prescott核心的65nm製程版本。CedarMill核心全部採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壓1.3V左右,封裝方式採用PLGA。其中,Pentium 4全部都為800MHz FSB、2MB二級快取,都支持超執行緒技術、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EIST以及64位技術EM64T;而Celeron D則是533MHzFSB、512KB二級快取,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和64位技術EM64T,不支持超執行緒技術以及節能省電技術EIST。Cedar Mill核心也是Intel處理器在NetBurst架構上的最後一款單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按照Intel的規劃,Cedar Mill核心將逐漸被Core架構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Presler

這是Pentium D 9XX和Pentium EE 9XX採用的核心,Intel於2005年末推出。基本上可以認為Presler核心是簡單的將兩個Cedar Mill核心鬆散地耦合在一起的產物,是基於獨立快取的鬆散型耦合方案,其優點是技術簡單,缺點是性能不夠理想。Presler核心採用65nm製造工藝,全部採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壓1.3V左右,封裝方式都採用PLGA,都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EIST和64位技術EM64T,並且除了Pentium D 9X5之外都支持虛擬化技術Intel VT。前端匯流排頻率是800MHz(Pentium D)和1066MHz(Pentium EE)。

與Smithfield核心類似,Pentium EE和Pentium D的最大區別就是Pentium EE支持超執行緒技術而Pentium D則不支持,並且兩個核心分別具有2MB的二級快取。在CPU內部兩個核心是互相隔絕的,其快取數據的同步同樣是依靠位於主機板北橋晶片上的仲裁單元通過前端匯流排在兩個核心之間傳輸來實現的,所以其數據延遲問題同樣比較嚴重,性能同樣並不盡如人意。Presler核心與Smithfield核心相比,除了採用65nm製程、每個核心的二級快取增加到2MB和增加了對虛擬化技術的支持之外,在技術上幾乎沒有什麼創新,基本上可以認為是Smithfield核心的65nm製程版本。Presler核心也是Intel處理器在NetBurst架構上的最後一款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可以說是在NetBurst被拋棄之前的最後絕唱,以後Intel桌面處理器全部轉移到Core架構。按照Intel的規劃,Presler核心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將逐漸被Core架構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Yonah

採用Yonah核心CPU的有雙核心的Core Duo和單核心的Core Solo,另外Celeron M也採用了此核心,Yonah是Intel於2006年初推出的。這是一種單/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其在套用方面的特點是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既可用於桌面平台,也可用於移動平台;既可用於雙核心,也可用於單核心。Yonah核心來源於移動平台上大名鼎鼎的處理器Pentium M的優秀架構,具有流水線級數少、執行效率高、性能強大以及功耗低等等優點。

Yonah核心採用65nm製造工藝,核心電壓依版本不同在1.1V-1.3V左右,封裝方式採用PPGA,接口類型是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與以前台式機的Socket478並不兼容)。在前端匯流排頻率方面,Core Duo和Core Solo都是667MHz,而Yonah核心Celeron M是533MHz。在二級快取方面,Core Duo和Core Solo都是2MB,而即Yonah核心Celeron M是1MB。Yonah核心都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以及節能省電技術EIST,並且多數型號支持虛擬化技術Intel VT。但其最大的遺憾是不支持64位技術,僅僅只是32位的處理器。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雙核心的Core Duo而言,其具有的2MB二級快取在架構上不同於所有X86處理器,其它的所有X86處理器都是每個核心獨立具有二級快取,而Core Duo的Yonah核心則是採用了與IBM的多核心處理器類似的快取方案----兩個核心共享2MB的二級快取!共享式的二級快取配合Intel的“Smart cache”共享快取技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快取數據同步,大幅度降低了數據延遲,減少了對前端匯流排的占用。這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雙核心處理器!Yonah核心是共享快取的緊密型耦合方案,其優點是性能理想,缺點是技術比較複雜。不過,按照Intel的規劃,以後Intel各個平台的處理器都將會全部轉移到Core架構,Yonah核心其實也只是一個過渡的核心類型,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其在桌面平台上將會被Conroe核心取代,而在移動平台上則會被Merom核心所取代。

Wolfdale

Wolfdale”是新雙核Penryn家族處理器的核心代號,wolfdaleconroe“Yorkfield”就是四核處理器的核心代號。“Wolfdale”採用了先進的45nm製造工藝,“Yorkfield”和“Wolfdale”採用了相同的處理器核心,“Yorkfield”可以理解為將兩個“Wolfdale”核心封裝到一個處理器當中,因此,我們也可以把“Wolfdale”看作是整個“Penryn”家族的基礎,也正因為此才讓包括我們在內的更多人對這個系列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代號代表作:E5800及開頭為奔騰E系列

Haswell

奔騰處理器20周年 奔騰處理器20周年

到了2011年,英特爾發布了第一款奔騰Haswell處理器,編號為 =G620,到2014年為紀念奔騰20周年的歲月,推出20周年紀念版——G3258,22納米四核芯奔騰,領先製程工藝,創新四核,煥然一“芯”,性能絕對與時俱進。而且從Haswell開始,所有的奔騰處理器都搭載Intel® HD Graphics顯示卡 。

發展過程

由來

繼承著80486大獲成功的東風,賺了大筆美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處理器——Pentium。由於市場競爭越來越趨向於激烈化,Intel覺得不能再讓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樣的名字來搶自己的飯碗了,於是提出了商標註冊,由於在美國的法律里是不允許用阿拉伯數字註冊的,於是Intel玩了個花樣,用拉丁文去註冊商標。“pentium”在拉丁文裡面就是“五”的意思。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

486後的改版

超標量(Superscalar) 架構 - Pentium 擁有兩個資料路徑 (管線, pipelines),可以達到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完成一個以上的指令。一個管線 (稱為"U") 可以處理任何的指令,而另外一個 (稱為"V") 可以處理簡單,最共同的指令。使用一個以上的管線是傳統 RISC處理器設計的特色,這也是在許多 x86 平台上第一個實作出來的,顯示有將兩種技術合併的可能性,創造出幾乎“混合在一起”的處理器。

64位元 資料路徑 - 這使得每一次從記憶體提取指令的資訊數量變成兩倍。這並不表示 Pentium 可以執行所謂的 64 位元套用程式;他的主暫存器仍然是 32 位元寬度。

MMX 指令 (只有後期的型號) - 一種基本的 SIMD指令集擴充,設計給多媒體套用程式使用。

Pentium MMX - top viewPentium 架構的晶片最多每個時鐘周期提供約為 486處理器的兩倍效能。最快的 Intel 486 部分幾乎與第一代的 Pentium 有相等的速度,少部分後期的 AMD 486 型號只大約等於 Pentium 75 MHz.

最早期推出的 Pentium 時脈速度為 66 MHz 和 60 MHz。後來 75, 90, 100, 120, 133, 150, 166, 200, 和 233 MHz 的版本才逐漸地出現。Pentium OverDrive處理器以 63 和 83 MHz 的頻率推出,當作老舊 486 等級電腦的升級選像。

原本的 Pentium 微處理器有內部的代碼稱為 P5,是管線化(pipelined)的循序(in-order)超純量(superscalar)微處理器,以 0.8 微米 製程技術製造。接著推出的是 P54,是把 P5 縮小到 0.6µm 製程,已經是可以作為雙處理器以及擁有與前端匯流排不同的內部時脈速度 (要增加匯流排的速度要比增加內部時脈來得更困難)。P54 之後接著是 P54C,使用 .35µm 製程 - 純粹 CMOS 製程,相對於在早期的 Pentium 是使用 Bipolar CMOS 製程。

Pentium MMX

接著,P55C 也以 Pentium with MMX Technology 推出 (通常只稱為 Pentium MMX);他是以 P5 核心為基礎,0.35 µm 製程也在這個系列中使用,但是擁有新的 57 個 "MMX" 指令集來增進多媒體工作的效率,像是媒體的編碼跟解壓縮。然而,軟體必須明確地對於使用 MMX 做最佳化,以及 P55C 顯示出速度增加的幻象主要是來自於內部快取(cache)的容量變成兩倍為 32 KB。

早期的 60-100MHz Pentium 版本在浮點運算單元有一個問題,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導致除法運算的精確度降低。這個缺陷於 1994年 被發現,變成如今廣為人知的 Pentium FDIV bug ,同時這一事件導致 Intel 陷入巨大的窘態,建立召回計畫來回收有問題的處理器。60 和 66 MHz 0.8µm 版本的 Pentium處理器也由於其功能上的脆弱以及產生高熱量而被指責。

PentiumPro

奔騰1反面 奔騰1反面
奔騰1正面 奔騰1正面

初步占據了一部分CPU市場的INTEL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在其他公司還在不斷追趕自己的奔騰之際,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棗P6。P6隻是它的研究代號,上市之後P6有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叫PentiumPro。PentiumPro的內部含有高達550萬個的電晶體,內部時鐘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entiumPro的一級(片內)快取為8KB指令和8KB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umPro的一個封裝中除PentiumPro晶片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快取晶片,兩個晶片之間用高頻寬的內部通訊匯流排互連,處理器與高速快取的連線線路也被安置在該封裝中,這樣就使高速快取能更容易地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PentiumPro 200MHZ CPU的L2CACHE就是運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與處理器相同的頻率上。這樣的設計領PentiumPro達到了最高的性能。而Pentimu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項稱為“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這是繼PENTIUM在超標量體系結構上實現實破之後的又一次飛躍。PentiumPro系列的工作頻率是150/166/180/200,一級快取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級快取,至於頻率為200的CPU還分為三種版本,不同就在於他們的內置的快取分別是256KB,512KB,1MB。

Pentium II

為英特爾推出的一枚X86架構的處理器,基於PentiumPro使用的P6微處理架構,但另一方面它的16位元處理能力獲得最佳化,並加入MMX指令集:

第一代PentiumII核心代號為Klamath,使用350納米製程,以及,就當時而言,製造出一個非常高的熱量。推出時,時脈只有233及266MHz,使用66MHz前端匯流排,後期另推出時脈300MHz的版本

第二代PentiumII核心代號為Deschutes,運行時脈為333MHz,於1998年1月推出,使用250納米製程,而且溫度亦有效的減低。支援100MHz前端匯流排,英特爾於1998年另外推出了時脈為266、330、350、400、450的PentiumII處理器。

基於PentiumII的電腦系統亦加入了新世代的記憶體標準——SDRAM〔替代EDORAM〕,以及AGP顯示卡。

與Pentium及PentiumPro處理器不同,PentiumII使用一種插槽式設計。處理器晶片與其他相關晶片皆在一塊類似子卡的電路板上,而電路板上有一塊塑膠蓋,有時亦有一風扇。PentiumII亦把L2放到這電路板上,但只運行處理器時脈一半的速度。此舉增加處理器的良率,從而減低製作成本。

這個方法亦可更容易改變PentiumII處理器的L2,可以使英特爾用相同的晶片,但可製作廉價低效能處理器,也可制貴价高效能處理器。

PentiumII的入門級處理器,為減少了L2〔甚至取消L2〕的Celeron。由於它低效能,所以一般的專業人士都不使用Celeron處理器,但因為它的可超性〔L2比處理器晶片對時脈敏感〕,它亦有一定的市場。

PentiumII的高階處理器,為PentiumIIXeon。它針對伺服器設計,而且有一個全速的L2。它分別有512KB、1MB、2MB的版本。

PentiumII亦有流動版處理器,有256KBL2,但是內置在晶片內,為最快的PentiumII。

PentiumII於1999年被PentiumIII取代。

Pentium 4是英特爾CPU最大的系列之一,2000年取代PentiumIII。 Pentium 4不叫Pentium IV,而是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了。

Pentium III

奔騰3反面 奔騰3反面
奔騰3正面 奔騰3正面

同年,英特爾又發布了Pentium III處理器。從Pentium III開始,英特爾又引入了70條新指令(SIMD,SSE),主要用於網際網路流媒體擴展(提升網路演示多媒體流、圖像的性能)、3D、流式音頻、視頻和語音識別功能的提升。Pentium III可以使用戶有機會在網路上享受到高質量的影片,並以3D的形式參觀線上博物館、商店等。

與此同年,英特爾還發布了PentiumIII Xeon處理器。作為PentiumII Xeon的後繼者,除了在核心架構上採納全新設計以外,也繼承了Pentium III處理器新增的70條指令集,以更好執行多媒體、流媒體套用軟體。除了面對企業級的市場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強了電子商務套用與高階商務計算的能力。在快取速度與系統匯流排結構上,也有很多進步,很大程度提升了性能,並為更好的多處理器協同工作進行了設計。

Pentium IV

2000年英特爾發布了Pentium 4處理器。用戶使用基於Pentium 4處理器的個人電腦,可以創建專業品質的影片,透過網際網路傳遞電視品質的影像,實時進行語音、影像通訊,實時3D渲染,快速進行MP3編碼解碼運算,在連線網際網路時運行多個多媒體軟體。這是空前強大的個人電腦處理器產品,仍然在繼續銷售中。

Pentium 4處理器集成了4200萬個電晶體,到了改進版的Pentium 4(Northwood)更是集成了5千5百萬個電晶體;並且開始採用0.18微米進行製造,初始速度就達到了1.5GHz。

Pentium 4還提供的SSE2指令集,這套指令集增加144個全新的指令,在128bit壓縮的數據,在SSE時,僅能以4個單精度浮點值的形式來處理,而在SSE2指令集,該資料能採用多種數據結構來處理:

4個單精度浮點數(SSE)對應2個雙精度浮點數(SSE2);對應16位元組數(SSE2);對應8個字數(word);對應4個雙字數(SSE2);對應2個四字數(SSE2);對應1個128位長的整數(SSE2) 。

Pentium M

PentiumM:由以色列小組專門設計的新型移動CPU,Pentium M是英特爾公司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筆記簿型個人電腦使用,亦被作為Centrino的一部分,於2003年3月推出。公布有以下主頻:標準1.6GHz,1.5GHz,1.4GHz,1.3GHz,低電壓1.1GHz,超低電壓900MHz。為了在低主頻得到高效能,Banias作出了最佳化,使每個時鐘所能執行的指令數目更多,並通過高級分支預測來降低錯誤預測率。另外最突出的改進就L2高速快取增至1MB(P3-M和P4-M都只有512KB),估計Banias數目高達7700萬的電晶體大部分就用在這上。

此外還有一系列與減少功耗有關的設計:增強型Speedstep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了,擁有多個供電電壓和計算頻率,從而使性能可以更好地滿足套用需求。

智慧型供電分布可將系統電量集中分布到處理器需要的地方,並關閉空閒的套用;移動電壓定位(MVPIV)技術可根據處理器活動動態降低電壓,從而支持更低的散熱設計功率和更小巧的外形設計;經最佳化功率的400MHz系統匯流排;Micro-opsfusion微操作指令融合技術,在存在多個可同時執行的指令的情況下,將這些指令合成為一個指令,以提高性能與電力使用效率。專用的堆疊管理器,使用記錄內部運行情況的專用硬體,處理器可無中斷執行程式。

Banias所對應的晶片組為855系列,855晶片組由北橋晶片855和南橋晶片ICH4-M組成,北橋晶片分為不帶內置顯示卡的855PM(代號Odem)和帶內置顯示卡的855GM(代號Montara-GM),支持高達2GB的DDR266/200記憶體,AGP4X,USB2.0,兩組ATA-100、AC97音效及Modem。其中855GM為三維及顯示引擎最佳化InternalClockGating,它可以在需要時才進行三維顯示引擎供電,從而降低晶片組的功率。

Pentium D

2005年Intel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時推出945/955/965/975晶片組來支持新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採用90nm工藝生產的這兩款新推出的雙核心處理器使用是沒有針腳的LGA 775接口,但處理器底部的貼片電容數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

桌面平台的核心代號Smithfield的處理器,正式命名為Pentium D處理器,除了擺脫阿拉伯數字改用英文字母來表示這次雙核心處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的字母也更容易讓人聯想起Dual-Core雙核心的涵義。

Intel的雙核心構架更像是一個雙CPU平台,Pentium D處理器繼續沿用Prescott架構及90nm生產技術生產。Pentium D核心實際上由於兩個獨立的2獨立的Prescott核心組成,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1MB L2快取及執行單元,兩個核心加起來一共擁有2MB,但由於處理器中的兩個核心都擁有獨立的快取,因此必須保正每個二級快取當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則就會出現運算錯誤。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Intel將兩個核心之間的協調工作交給了外部的MCH(北橋)晶片,雖然快取之間的數據傳輸與存儲並不巨大,但由於需要通過外部的MCH晶片進行協調處理,毫無疑問的會對整個的處理速度帶來一定的延遲,從而影響到處理器整體性能的發揮。

由於採用Prescott核心,因此Pentium D也支持EM64T技術、XD bit安全技術。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處理器將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術。原因很明顯:在多個物理處理器及多個邏輯處理器之間正確分配數據流、平衡運算任務並非易事。比如,如果應用程式需要兩個運算執行緒,很明顯每個執行緒對應一個物理核心,但如果有3個運算執行緒呢?因此為了減少雙核心Pentium D架構複雜性,英特爾決定在針對主流市場的Pentium D中取消對Hyper-Threading技術的支持。

Pentium EE

同出自Intel之手,而且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兩款雙核心處理器名字上的差別也預示著這兩款處理器在規格上也不盡相同。其中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技術的支持。Pentium D不支持超執行緒技術,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在打開超執行緒技術的情況下,雙核心Pentium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能夠模擬出另外兩個邏輯處理器,可以被系統認成四核心繫統。

PentiumEE系列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註,形式是PentiumEE8xx或9xx,例如PentiumEE840等等,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EE8x0:表示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級快取、800MHzFSB的產品,其與PentiumD8x0系列的區別僅僅只是增加了對超執行緒技術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EE9x5:表示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級快取、1066MHzFSB的產品,其與PentiumD9x0系列的區別只是增加了對超執行緒技術的支持以及將前端匯流排提高到1066MHz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E2200

經歷了Core2Duo處理器對高端市場的洗禮之後,Intel在07年第二季度推出了新一代的低端雙核心處理器PentiumE2000系列,主要面向注重性價比的入門級雙核處理器市場。首批推出的PentiumE2000系列包括兩款產品,分別為E2160和E2140,頻率只有1.8GHz和1.6GHz,但性能十分強大,已經能夠滿足多數用戶的需求。但Intel並沒有就此作罷,在稍後除了把PentiumE2000系列處理器全部升級到M0核心之外,還發布了頻率更高的PentiumE處理器——頻率提高到2.2GHz的PentiumE2200。

全新推出IntelPentiumE2200處理器採用的是65nm工藝製造、雙核心設計,LGA775接口,主頻為2.2GHz,外頻為200MHz,800MHz前端匯流排,配備1MB二級快取。從包裝盒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款新的處理器的MM#號碼為895884,從官方的資料我們得知這款處理器同樣採用了最新的M0步進,也就是說,這款處理器雖然頻率提高到2.2GHz,但實際平均功耗還是可以維持在19W左右,進一步突出其高頻低耗的優勢。

從PentiumE2200的頂蓋可以看到,這款處理器的產品編號為SLA8X,採用最新的M0步進,馬來西亞製造。英特爾推出這款最新的奔騰雙核E2200處理器對奔騰雙核這個品牌是進行第三次提速,而前兩次分別是E2160上市為E2140提速200Mhz,E2180上市為E2160再提速200Mhz。從以上規格看,E2200還是延續了每次0.2Ghz(200Mhz)的提速速度,但酷睿核心架構的單Mhz性能之最強悍是公認的,所以200Mhz的性能差異不可小覷,200Mhz只是頻率上的一小步,卻是性能提速上的一大步。實際上,從測試得到的結果看來,PentiumE2200憑藉比PentiumE2180高出200MHz的頻率,在性能上能夠獲得5%甚至更高的優勢。基於1MBL2的Conroe核心,採用65nm工藝生產,步進為最新的M0,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以及IntelEM64T指令集,此外還支持EIST節能技術和家庭娛樂為主的歡躍技術(Viiv)。PentiumE2200外頻為200MHz,前端匯流排為800MHz,倍頻為11x,主頻高達2.2GHz。高速快取方面,E2200為每個核心配備了64KB的一級快取,同時兩個核心共享1MB的二級快取。從以往的經驗我們知道,Conroe核心架構在高頻下的性能十分強大,而且Intel處理器的二級快取容量達到1MB以上時,已經能夠充分發揮處理器的性能。因此,我們可以認為,PentiumE2200是Intel最新推出的一款面向中低端遊戲玩家的高頻高性能酷睿架構的處理器,同時這款處理器還保持了19W平均功耗的超低水平,使其使用範圍更廣地覆蓋了眾多要求低功耗的行業用戶如網咖、大型商業機構等等。

Pentium G620

Pentium G620可以看成Core i3 2100的進一步精簡版,包括不支持AVX指令集等Sandy Bridge的新特性。

Pentium G620是基於Sandy Bridge微架構,採用32nm製作工藝、CPU部分是雙核/雙執行緒設計、LGA 1155接口、主頻為2.6GHZ、外頻為100MHZ(不可超頻),內置HD1000 Graphics核芯顯示卡,擁有6組EU執行單元,CPU與GPU共享3MB高速快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