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不是死於“五馬分屍”,而是“死於五牛分屍”?

商鞅,先秦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是秦國秦孝公統治時期的重要大臣。他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管仲、李悝的刑名之法,他認為,一個國家要井然有序就必須得靠嚴格的法令和嚴明的紀律。

他想讓自己的這個想法被當權者接受,進而實施,可是魏國國君並不採納。後來,他聽說秦國國君秦孝公有意改革變法,向東擴張,這跟他自己一展宏圖的願望不謀而合,於是,他通過秦國大臣的引薦,見到了秦孝公。秦孝公對商鞅的才能十分賞識,並任用了他。

商鞅不是死於“五馬分屍”,而是“死於五牛分屍”?

商鞅來到秦國後,提出了加強中央集權體制,發展農業鼓勵農民耕種,廢除井田制,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利益等建議,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懲罰制度和刑罰,這些都屬於“商鞅變法”的內容。變法實施初期,商鞅為了讓人們儘快接受,在實施方面也十分嚴格,並對弊端和不足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善。

商鞅不是死於“五馬分屍”,而是“死於五牛分屍”?

商鞅的這些做法在朝堂上提出的時候,有一些大臣並不支持,但商鞅依舊在言辭上壓倒了群臣,再加上秦孝公的支持,這讓另外的大臣們對商鞅有了仇恨之心。同時,商鞅又提出了許多針對宗親、貴族的一些法令,比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些變法內容,嚴重動搖了宗親皇室的利益,使秦國宗親貴族多有怨言。

還有商鞅所立的刑罰十分嚴苛殘酷,他設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就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秦國太子曾犯法,商鞅處罰了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後來又一次犯法,商鞅對太傅公子虔施以割鼻之刑。

商鞅不是死於“五馬分屍”,而是“死於五牛分屍”?

可見,商鞅變法的所有法令都是十分殘酷的。可是,他沒有想到,他自己最後也是被自己所定的刑罰處死。

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是為秦惠王。保守派和貴族們趁機以謀反的罪名狀告商鞅,秦惠王下令將商鞅處以車裂。

車裂是一種慘無人道的死刑,人人聽之膽寒,聞之色變。而這個車裂的具體方法,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六塊。這個酷刑在民間有另外一種叫法——五馬分屍。但是根據《東周列國志》的記載,商鞅所受“車裂之刑”是“五牛分屍”。

其實,在那個時候,執行這種刑罰既可以用五條牛拉,也可用五匹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