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技術進步的方向總是追求“以更少的人更快更好地乾更多的活兒”,最近幾年,我們頻繁地看到很多曾經興盛的行業快速衰敗,很多當時看來能幹一輩子的工作崗位永遠消失了,以前消失的多是一些體力勞動崗位,如穿街過巷賣蜂窩煤的,而慢慢的,一些辦公室的崗位也逐漸被取消,我們看到一些曾經的白領不得不去從事一些低技能服務業的崗位,如送快遞、嘀嘀司機。
這是過去技術告訴我們的壞訊息,而更壞的訊息還在後面——如果你的崗位被淘汰,你可能連送快遞和開嘀嘀的機會都沒有了。
最近幾年,無人潮開始席捲全球,從無人工廠,到無人超市,到無人汽車,似乎所有機器插上晶片就能取代人去乾所有的活兒,從生產一個玩具到駕駛一架飛機,從掃地洗碗到安慰一個失戀的人。我們在驚嘆“無人技術”的無所不能的同時,內心也充滿著恐慌,如果機器幹了我的工作,那我乾什麼呢?
以物流行業為例,近日,國內涉足物流的兩個巨頭——京東和順豐都發布了足以顛覆物流行業的信息,京東建成了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從入庫、存儲,到包裝、分揀,真真正正實現全流程、全系統的智慧型化和無人化。而順豐則在局部地區取得了無人機飛行審批,通過不同類型的無人機,順豐可實現覆蓋不同的業務場景,最大有效載重5-25公斤,最大載重飛行距離15-100公里。
如果這兩大巨頭的“無人技術”能夠順利成熟商用,這意味著整個物流價值鏈將不再需要真實的人的存在,先別去想它將帶來何種便捷精彩,最現實的問題是,國內300萬快遞人員將何去何從?
總有人會說,技術在顛覆一個行業的同時,也會創造出其他更多的工作崗位,如,電商網站摧毀了實體的零售經濟,雖然實體經濟的從業人員丟掉了崗位,但電商行業創造了很多程式設計師、快遞員、以及相關配套服務人員的崗位。但是,請注意,這很可能不是同一批人進行的工作崗位的轉移,一個商場的銷售姑娘是很難轉型去寫代碼或者送快遞的,她很可能從此走進了霓虹燈。
社會的發展總是宏偉而龐大,時代巨輪時刻在滾滾向前,不以個人幸福/辛酸為轉移,在不斷對現在進行顛覆重構的過程中,其實很多人是無法重來的,如當年東北大批下崗後生活無依被迫賣淫以支撐一個陷入絕望的家庭的女工,如失地後放下尊嚴離開故土到擁鬧城市乞討的老農民,社會在“甩掉包袱大步向前”,而他們就是被甩掉的包袱,政治家把這形容為“局部的動盪”,這是可以接受的,同時指出“改革是有陣痛的”,這些年來我們都知道改革是有陣痛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不斷地轉變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一切欣欣向榮,而承受這所謂的陣痛的,似乎永遠是那群角落裡的人,而對他們來說,這不是陣痛,這是一整個人生。
我不是科技反對者,我不是盧德分子,我總是對讓大家欣喜若狂的事情持反對/質疑意見,並不是我不認同新的技術和新的進步,我承認科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最大推動力,我也享受現代工業帶來的便利和安全,雖然我知道這種便利並不等同於幸福,部分主導言論者常常把工業發展和藍天白雲對立起來,而同時又隱晦地將脫離貧窮和工業發展捆綁在一起,於是大部分人都掉進了這個螺鏇向下的陷阱——要脫離貧窮只能失去藍天白雲,或者,不甩掉那些落後的包袱,社會就無法進步。對,他們就是試圖給公眾傳遞這樣的信息,讓人們做出讓步,讓人們無視少部分人的犧牲。而事實上,這三者並非不能共存,只是引導者總希望能夠有一條捷徑,但世上哪有這么多捷徑呢,無非就是有人犧牲了他們假裝看不見而已。和大部分平凡者一樣,我無力去改變,我的不認同和質疑,並不是我想否定這一切,而是我希望事情能夠變得更好。
因為我一直記得,那一年,我們家附近的小區都裝上了管道燃氣,大家都很欣喜高興,我記得正式通氣那天,有人在馬路邊上放了一串很長很長的鞭炮,燒了很久,噼里啪啦特別的熱烈歡喜。不久後,附近的一個蜂窩煤配送點倒閉了,然後那位給我們送了一輩子煤球的老人默默喝下農藥。
快遞 無人潮 物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