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隋朝素有四大名將之說,分別為韓擒虎、賀若弼、楊素、史萬歲。而他戎馬一生為大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乃大隋王朝功蓋華夏的開國元勛。他又是僅有的到了煬帝時期還受重用的將領。他不僅武功強大,而且是隋朝開國功臣中文化最淵博的。他一生立下了很多戰功、留下了很多好詩,流傳下來很多佳話。但他最終還是晚節不保,晚年奢侈荒誕、專權擅政,於是歷史上還是把他定位為奸臣。他,就是大隋“鐵帽子王”——越國公楊素。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隋朝權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御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去世後謚曰景武。
楊素:大隋“鐵帽子王”,座駕:拳毛驄,兵器:虬龍棍,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楊素的用兵是與別人不同的,他的部隊治軍嚴整,軍令如山。每次大戰前都要在軍中藉故找一些犯錯的士兵出陣斬首,多者百餘人,少者也不下十幾個。還未開打,己方這邊就先人頭齊刷刷落地,流血盈前,楊素卻能做到眉頭都不皺一下,照樣談笑自若,而他這樣做的目的竟然是為了鼓舞士氣。
兩軍對陣,他從不指揮整軍壓上,而是先派個一二百人上去廝殺,務必要求取勝,不能取勝而敗下陣來者,無論剩下多少人,立刻全部斬首於陣前。繼而再派幾百人上去廝殺,如前而戰,不能取勝的再全部斬首,直到取勝為止。
因此,活著的那些將士們戰慄驚恐,打仗時反正士兵們只要退回來,就會被楊素將軍命令弓箭手當場死,後退也死,往前進也是死,那就不如拼了。
楊素的戰無不勝就是這么來的。而他也深得隋文帝的寵信,言聽計從。不但對於楊素本人有功必大賞,就連他身邊的戰士,也是從不吝嗇,哪怕是小功,也必賞,自然,將士們提著腦袋上前線,可都是衝著福利去的,跟著楊素能得甜頭,自然願意追隨。相較而言,其他的將軍可沒那么好命,要不就是受到隋文帝的猜忌,要不就是受到朝中大臣的打壓,總之,混得最開的就是楊素。
憑著這種殘忍的戰法,楊素統兵戰無不勝,甚至,在跟突厥這種天生的騎兵作戰時,楊素都豪氣沖天,居然放棄常規的車戰戰法,直接跟突厥比拼騎兵對騎兵的正面交鋒,一仗打得突厥達頭可汗的十萬鐵騎號哭而去。
楊素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隋功臣無與比肩者”,也有人認為楊素是隋朝滅亡的根源。隋唐演義中有一位靠山王楊林,我覺得楊素更像是大隋的靠山,平定陳國、削平江南的叛亂,進擊北虜、突厥磧南無虜庭,隨著他的死,大隋也走向了毀滅。
隋朝 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