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父子為何被後世口誅筆伐?原因是他們做了四件事 為人不齒

帝王時期的中國,得國不正者多矣,然而遭到口誅筆伐最厲害的,無疑還是司馬懿父子。其實司馬懿父子的所作所為,跟其他篡權謀國者大致相同,之所以被單獨拎出來批判,只因為他們在篡權過程中,做了四件令後世極為不齒之事,即對政敵動輒夷滅三族、摧殘名士、毫無政治誠信,以及公然弒君。

對政敵動輒夷滅三族。政治鬥爭是男人間玩的“死亡遊戲”,失敗者要認賭服輸。但對於獲勝者來講,如果還沒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很少會在處決對手後,還要株連他的家族。漢朝以“孝”道治理天下,政治人物大多能秉持“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的觀念,在擊敗對手後,就算不能保全其整個家族,但至少要為其留後,使其不至於斷嗣絕種。這規則,即使連曹操這樣的好殺之人都懂。

司馬懿父子對政敵動輒滅三族,嗜血成性司馬懿父子對政敵動輒滅三族,嗜血成性

但在司馬懿父子看來,以上規則就是“婦人之仁”,就是個屁。司馬懿父子對待政敵一向果於殺戮、毫不手軟,動輒對政敵夷滅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而且不分主從、親疏,直殺得對手人頭滾滾、斷子絕孫。不僅如此,即使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如司馬師的髮妻夏侯徽),一旦被發覺有可能阻礙其實施陰謀,司馬懿父子也會無情地予以剷除。後世的政治鬥爭之所以沒有底線,正因司馬懿父子開了“先河”。

摧殘名士,鉗制言論。正所謂“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如果天下的賢士都被殺光了,或者因為對死亡充滿恐懼而不敢發聲,那么國家的局勢就會危峻萬分,稍有不慎便會亡國。所以善於治國者,必定要為國家保留住賢士,保留住“讀書人的種子”,不僅讓他們活著,還要讓他們發聲,就算他們說的不中聽,也就能忍則忍。這些賢士在兩漢三國期間便是“名士”。

司馬懿父子摧殘名士,夏侯玄等人便被殺司馬懿父子摧殘名士,夏侯玄等人便被殺

兩漢期間,皇帝、權臣即使再討厭名士,其報復手段也就止於禁錮而已。然而自司馬懿父子上台後,不僅對敢於反對他們的名士痛下殺手,就連稍有異議或腹誹心謗之人,同樣也會舉起屠刀,直殺得名士鉗口、重足屏息才滿意。魏末晉初名士群體中,之所以會盛行放浪形骸、消極避世的現象,原因便是司馬懿父子實施“白色恐怖”、動輒誅殺名士所致,這後遺症一直延續南北朝才結束。

毫不講政治誠信。在政治鬥爭的“死亡遊戲”當中,雖然講究誠信看上去有些迂腐、荒唐,但既然信誓旦旦地承諾了某事,就要切實遵守。儘管這承諾是形式上的,儘管可以“秋後算賬”,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個時間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曹操,在這一點上便做得很好。

蔣濟晚年被司馬懿當猴耍,最終氣鬱而死蔣濟晚年被司馬懿當猴耍,最終氣鬱而死

但在司馬懿父子眼中,講究政治誠信?無異於痴人說夢!父子三人一向以食言自肥、出爾反爾著稱,毫不講遊戲規則,連起碼的政治誠信都沒有,視違背諾言、出賣“戰友”為兒戲,甚至都不屑於偽裝。例如,四朝元老蔣濟、王凌先後被司馬懿當猴耍,前者勸降曹爽,後者主動歸降,但結果無一例外被司馬懿誆騙,蔣濟最終羞愧氣鬱而死,王凌自殺後被誅滅三族。司馬懿父子視承諾當屁,也難怪後世對他們萬分鄙夷。

公然弒殺皇帝。人臣之罪,莫大於弒君叛國。兩漢之間權臣為數並不少,間或也出現過暗害皇帝的事件,但無一例外都是在暗中進行,從不敢光明正大地搞。例如霍光疑似毒殺漢昭帝、王莽毒殺漢平帝、梁冀毒殺漢質帝、董卓鴆殺漢少帝事件,全部是在偷偷摸摸地完成,天下人即使有猜測疑慮,也難以抓住確鑿的把柄。

司馬昭弒殺曹髦,開後世公然弒君之先河司馬昭弒殺曹髦,開後世公然弒君之先河

但到了司馬懿父子這裡,這套暗中弒君的行為,他們根本不屑一顧,既然要弒君,便要光明正大地殺,即使天下人看不慣,他們也毫不在乎。魏帝曹髦因不滿司馬昭專政,率衛士討伐逆賊,結果在南闕遭遇司馬昭軍隊的攔截。按照以往權臣的做法,就算是有弒君之心,也要先行廢黜,然後藉故暗殺。然而司馬昭竟然指使賈充當場弒君,令天下大駭。然而司馬家即使開此先例,後世權臣依然鮮有效仿者,更可見司馬家行為之卑劣。

司馬懿父子陰鷙狠毒、奸詐虛偽,為了上位做出的恁多卑鄙事,實在是令人不忍細觀,甚至連晉明帝在聽聞祖上的事跡後,也羞愧萬分,直言司馬家的江山難保。如此卑劣齷齪的父子“三人檔”,在後世遭遇如潮般的口誅筆伐,難道不應該嗎?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