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皇帝更像孤家寡人,為安皇家天下而眾叛親離,最終卻被處以腰斬之刑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晁錯,他做了明明是對的事情,卻被全天下的人都認為是錯的,但他依然不改衷腸,至死也還在堅持,這也造就了他悲劇而又壯烈的一生。

晁錯晁錯

步入朝堂

漢高祖七年,晁錯出生於潁川,至漢文帝時期,因為文采出眾而任太常掌故,後任太子舍人,升為博士。晁錯在給太子劉啟講課之時,能言善辯,並且陳說很多治國方略,因此深得劉啟的喜愛和信任,然而大概就是從這時起,晁錯的悲慘命運就已注定。

文帝在位時,晁錯曾多次上書,提出削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議,文帝都未採納,但還是非常賞識晁錯的才能。此時的晁錯雖然不被其他同僚所喜,但也沒有真正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在加之文帝對他的保全,也還能在朝堂之上生存下去。

獨受寵信,執意削藩

到了劉啟,也就是景帝即位,情況立刻發生了變化。景帝非常支持他的這位老師,經常獨見晁錯,商議國家大事,而且對於很多建議都是言聽計從,後來還提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漢景帝漢景帝

有了景帝的支持,晁錯在文帝時期無法實施的改革,都被提上了日程,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削藩。景帝二年,晁錯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景帝遂詔令: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晁錯更改了法令三十條。諸侯譁然,都強烈反對,憎恨晁錯。

歷朝歷代,削藩都是令皇室為難,但卻不得不考慮的事情。削藩會損害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反對的人總是很多,晁錯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整個朝堂,除了景帝,沒有一個人支持他。面對這樣的阻力,晁錯的父親也規勸他停止削藩,否則“晁氏危矣”,但晁錯拒絕了,最終他的父親不願見到家族走向滅亡,服毒自盡。

最終身死

在晁錯看來,自己是在做對的事情,為何要停止?所以即使天下人都反對,即使父親為此自殺,他依然沒有停下,畢竟還有皇帝支持他。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它最終擊碎了晁錯的夢想。

晁錯削藩晁錯削藩

景帝下達削藩令十多天后,吳楚等七國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面對這樣的情況,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征;竇嬰及袁盎等反對削藩的大臣則建議景帝殺晁錯、停止削藩以換取諸侯退兵。景帝思慮良久,最終決定犧牲晁錯。

不久,景帝下詔騙晁錯上朝議事,在途徑長安東市時,將其腰斬。

當時的晁錯應該是絕望的,他為了漢室天下的安定,與天下人為敵,最終換回的卻是皇帝的一紙處死詔書,可悲可嘆。更加諷刺的是,諸侯叛亂並未就此結束,而最終景帝只用了是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叛亂,晁錯的犧牲真的是毫無意義!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