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頻繁,帝王的數量也相當龐大。有人統計過,自秦始皇到末代皇帝退位,在不足2132年的時間中就有422位皇帝。如此多帝王的功過是非,後世往往用諡號或者廟號來評價,而評價的態度也相當客觀。當然,也有些帝王的評價就顯得不公正。在中國歷史上,有3位帝王生前相當有作為,但他們死後卻成了暴君的代名詞,但到了近代卻才有史學家給他們翻案,給予應有的評價。
第一位是紂王。在今天的影視節目中,紂王都是一副昏庸無道、偏信寵妃、殺害忠良的暴君形象。事實上,紂王是周朝強加給他的侮辱性質的稱呼,而他執政期間的稱號是帝辛。早在他的父親帝乙在位期間,商朝的國力還是走下坡路,東邊有東夷的騷擾,西邊有周人的蠶食。
帝乙挑選帝辛繼位,就是看中他的才智。果然,帝辛繼位後勵精圖治、破格提拔人才,將東夷徹底消滅。可是勝利的商朝成了空架子。周武王利用此機會發動滅商戰爭。由於事發突然,商朝軍隊還沒有歸來,而東夷俘虜組成的大軍趁勢倒戈,紂王被迫自焚身亡。但是東夷地區徹底被平定,領土納入中原國家。
第二位是秦始皇。提起秦始皇,大家馬上都會想到焚書坑儒、嚴刑峻法、修築長城等等。自商鞅變法開始,焚書是秦國既定的國策,而坑儒主要是殺的欺騙秦始皇的術士和個別儒生,但被後代王朝誇大而已。至於用法家治國和修築長城,後代王朝基本都沿襲了下來。秦始皇的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同時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使當時的各地區真正的統一起來,也使統一思想延續至今。
最後一個是隋煬帝。同樣,煬帝是唐朝皇帝給他的稱呼。隋煬帝的前半生致力於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邊疆安穩,他不惜親征,甚至親自視察邊疆。僅親自視察邊境,他就能成為中國古代皇帝的第一人。為了南北融合溝通,他不惜民力,開鑿大運河。為了打擊自魏晉以來的門閥士族,他廢除科舉制,開創科舉制。可惜老百姓無法承擔他的宏大理想,致使天下動盪,大隋滅亡,但他開創的制度被後人沿襲下來。可笑的是後世皇帝們一邊收穫著隋煬帝的功勞,一邊又抹黑嘲笑他。
秦始皇 紂王 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