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有這樣的情節,京官外官,都被欠了很多工資,年都錢沒過。徐階等閣臣想了個辦法,少發點,讓大家過個年。海瑞負責其事,結果,發的只是十斤米,一吊錢,三升胡椒。文官們也顧不得體面了,一擁而上,把清剛峰打了一頓。打完,還是沒錢啊。他們就寫了奏摺跪到嘉靖皇帝新修的萬壽宮前,要見皇上。結果,被大太監陳洪派了錦衣衛,結結實實打得哭爹喊娘——官員的薪水可剋扣,但皇上的宮殿要急修。你們鬧事,正好給了他動手的理由。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嘉靖皇帝缺錢嗎?還真缺。《明史 食貨志》里有寫,世宗“建設最繁”,兼之宮殿經常失火,銀子花得如流水。內憂外患,國庫告急,怎么辦?“乃令臣民獻助”,也就是說要官員和百姓們捐款給他建宮殿,修道觀。我們知道,很多人都說,清朝人修的《明史》,儘管後世評價還蠻高,也受到乾隆皇帝的首肯,但很多地方,都在黑明朝,並不站在客觀公平的立場。那么,說嘉靖皇帝要大家捐款,是不是真的呢?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舉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說,嘉靖二十年,九廟被毀。重修之際,邊關告警,國庫空虛。吏部尚書許贊建議“借百家之俸”,朱厚熜一票否決,說這不是盛世該有的事啊。幾十年之後,想起這話,沈德符還感慨不已,說“真得治朝大體”。這是否就能證明《明史》里所說“令臣民獻助”是假的呢?其實也未必,畢竟,嘉靖做皇帝四十多年,前一半還是蠻靠譜的。而沈德符記載的事,又正好發生在前一半里,所以有借沒借,有捐沒捐,不是這兩個小例子可以斷定的。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萬曆十二年,朱翊均的吉壤也就是陵墓開建。閣臣建議百官捐俸,以示對君父的孝心。萬曆皇帝卻覺得,還是養廉為重,你們捐錢給我,會不會轉嫁到百姓身上去呢?後來,又有宮殿起火,“群僚又欲捐俸助工”,有個御史實在看不下去了,說皇上缺錢,你們就捐,如果皇上好色,你們是不是也要搶著送妹子給他呢?給大臣們的諂媚之態甩了個響亮的耳光。他們“皆赧然退散”,找地縫鑽去了。多好的皇帝多好的御史啊!如果能堅持就好了!只是,萬曆跟他爺爺一樣,人過中年就不行了,之後凡有事,某部門或某大臣上收要求捐款,萬曆無不笑納,且還嫌少。稅臨礦臨四出,中華大地,哀嚎遍野。沈德符說,“為開礦,為抽稅,遍大地皆以大工為名,不復能遏止矣”,這就不是清人抹黑了。
萬曆皇帝 明朝 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