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印度老百姓來說,當然現在他們知道的中國人已經不止一兩個了。但對於曾在印度生活過的中國人,且能被印度人民所津津樂道,確實要算唐朝同時代的兩人:唐玄奘和王玄策。
唐玄奘這就不用多介紹了,帶回印度佛教書籍並使之發揚光大。是研究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也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但今天要講的主角是王玄策,他與唐玄奘不太一樣,他是因為傑出的軍事才能,讓印度人不得不臣服,而永遠記住了他。
第一次與印度作戰
那是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朝有友好關係的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待王玄策好不容易來到印度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已經被印度大臣阿爾裘那所篡奪。
這是個叛變啊,我們會不會陷入其中?就在王玄策等大唐使者在思考如何脫身回唐的時候,阿爾裘那卻派兵襲擊了王玄策隨行使團,寡不敵眾,很快,王玄策等人就都身陷了牢獄之中。可王玄策畢竟是王玄策,這個牢獄之災,可能就是為了突出他才能的時候,於是他越獄安然脫困了。要是能預知越獄後果,估計印度真應該把王玄策放在鐵籠之中。
王玄策在逃出牢獄之後,並沒有立馬就回到大唐。只見他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尼泊爾王國。為毛那個時候的他,沒有gps導航竟然不會路痴?
因為在此之前,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有過談判,王玄策與其商量過迎娶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來促進兩國的關係,所以,尼泊爾,這是一個和唐朝具有友好關係的國家。
於是王玄策balabala說了自己的遭遇,並提出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當然,國王也應允了,答應借用7000尼泊爾騎兵。
王玄策帶著7000尼泊爾騎兵,再次回到瑪卡達國,霸氣的向篡奪者阿爾裘那發起了挑戰。
這一戰,王玄策竟然一下就獲得勝利。(估計王玄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軍事才能會這么牛逼)事後小小清理了戰場,並做了總結:在這次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共戰死3000,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對方大大地慘敗。
據推斷,這次戰役,對方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帶領他國的兵力,厲害了,word哥。你以為這就完了,並沒有!
二次作戰印度
公元647年,因為有了上次的經驗,王玄策又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偏偏此時統治天竺眾多諸侯小國的戒日王又病逝了,帝那伏帝國君阿羅順那趁亂篡位僭立,並實行了殘酷的宗教迫害。阿羅順那一聽說大唐使節又來了,於是又派出千餘兵將伏擊唐使,沒有意外的,王玄策一行又全部被投入了牢獄。
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於是又一次冒險越了獄,並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逃出天竺北上至尼泊爾,又去借得了尼泊爾騎兵七千及吐蕃騎兵一千二百名。
帶著兵,他再次入了天竺,與阿祖那的數萬大軍展開激戰,殺死敵軍數千、溺斃萬餘、俘虜一萬多人,又巧布“火牛陣”,一舉摧毀阿羅順那親自統率的七萬戰象部隊。
王玄策一看,這對方的弱兵趨勢,又想到第一次作戰時的情景,於是乘勢攻入了中天竺,並打出口號要盡滅天竺。天竺兵將也是被嚇到了,在與唐軍(算是外籍軍團)一接仗,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棄國投奔東天竺,在求得東天竺王尸鳩摩援兵後,接著又再招集散兵殘將準備反攻唐軍。
玄策、師仁設分兵伏殺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那順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餘眾盡坑殺。最後,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托衛城也被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天竺滅亡。
由於東天竺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亡東天竺。整個印度就快被滅的差不多了。東天竺的尸鳩摩一聽,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玄策於是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了長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詔封賞玄策,授散朝大夫。
三次作戰印度
貞觀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為正使,與副使蔣師仁再次出使印度。果真,又是還沒到,屍羅迭多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爾邦北部蒂魯特)王阿羅順那(Arunasva)稱帝,發兵拒絕唐使入境。玄策從騎三十人又全部被擒,不過,他本人逃出,奔吐蕃西境求援。
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發兵1200人,與泥婆羅(今尼泊爾)王那陵提婆(Narendra-deva;)兵7000騎及西羌之章求拔兵一起共助了玄策。沒多久阿羅順那被活捉。
雖為曾經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王玄策幾度出使天竺的經歷卻在史書上鮮有記載。
究其原因,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家田中芳樹不無幽默地表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果真,在唐朝那個時代,日本對唐朝的態度除了仰視還是仰視。)
以現在網紅的經歷來說,一個人出名是絕壁要靠宣傳的,而在那個時代,沒有任何宣傳,這位英雄又怎么會被人知道呢?
印度 唐玄奘 王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