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使用弓的歷史非常悠久。1963年,在山西朔縣的峙峪遺址發現的一批石箭鏃。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距今28900多年。這說明我國至少在兩萬八千年就已經開始使用弓箭了。我國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弓是浙江跨湖橋遺址出土的一把漆弓,弓殘長121厘米,弓身採用桑木邊材製作,表面塗有生漆。標本被送到北京大學等5個不同的權威機構分別進行碳14和熱釋光年代數據的科學測定,測得結果是距今8000年前。在吐魯番洋海、蘇貝希、勝金店墓地也均出土大量距今2800年前的弓箭,吐魯番出土的弓箭,均為反曲弓,而且是木胎貼角片製作而成的複合材料的角弓。
在火槍列裝軍隊後,弩迅速被火槍所淘汰,而弓依然與火槍並存了近百年才被越來越先進的火槍所淘汰,可見弓在古代戰場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這點南宋華岳《翠微北征錄》卷七也記載:“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這說明了弓在古代的地位其實是很高的。在這裡作者君將自己使用的傳統弓給大家鑑賞一下,順便淺談一下中國傳統射法。
傳統弓在不用的時候都要下弦妥善收好。因為如果長期保持上弦狀態,弓片的材質就會因為疲勞慢慢失去彈性。我國傳統弓有很多種材質,最為著名的就是筋角木複合弓,但是筋角木複合弓工序繁多製作複雜。在古代製作一把角弓從選料開始需要費時三年。這就導致產量較低,價格昂貴,並且維護起來也很麻煩。潮濕的季節需要放在乾燥處妥善收存,上弦的時候也很費勁,一般需要專門的工具上弦,有些還需要用火烤軟才能上弦。有老話說:要想射的準,烤弓鑽被窩。角弓要烤,不烤要在人睡過的被窩裡面溫乎溫乎,據說這樣是最好的。民國時候熱河匪患多,老一輩蒙旗人沒槍的夜裡頭都抱著弓睡,夜裡聞警,才能抽弓搭矢即射。而且,角弓還需要不定期的調整弓形。
由於鴉片戰爭後弓箭就已經被淘汰出軍隊的序列,弓箭作坊就已經逐漸消失。一百多年過去,期間各種戰亂,角弓的製作工藝已經斷代了。但是所幸還有文字記載流傳,但是畢竟比不得言傳身教,很多細節都要現代人慢慢摸索,膠熬多稀多稠,筋要怎么鋪,鋪多厚,火烤調型時溫度怎么控制等等問題,在文字記載中都是找不到的。這就導致目前的角弓做得好的並不多。所以現代層壓工藝製作的傳統弓相對來說養護簡單,性能穩定,價格也更便宜。
這種小稍弓最早出現於宋朝,一直沿用至明朝。它早先是受突厥弓影響發展而來,與今天突厥弓分支的土爾其弓,以及受明朝弓影響的朝鮮弓比較相似。弓稍短而前指,產生減力比從而減輕了拉弓的困難度。弓梢連線處大多有弦墊,起到了減震的作用。
明代《出警入蹕圖》中所繪明神宗
相對短的弓梢由於本身也參與了一部分的形變蓄能,同時重量比較輕,所以弓會有更高的效率。但相同拉重、拉距下,其蓄能可能不如硬而長的弓梢,所以小稍弓更適合發射高速輕箭,射程更遠並且箭的初速更快。
長稍弓由於硬而長的弓梢本身自重大,弓片回彈時會消耗弓的蓄能,亦不會能量都用於推動長而重的弓梢了,所以效率偏低,但可能具有更高的蓄能潛力。所以長稍弓更適合發射低速重箭,比如長稍清弓,射程較近但是使用重箭,被戲稱為小型拋矛器,破甲能力更強。但是現如今弓箭已經退出戰場,無需破甲功能,所以射程更遠箭速更快的小稍弓顯然更加合用。
這把明式小稍弓的拉力在32英寸拉鋸時為40磅,拉力較輕,是作者本人平時用軟質箭頭進行互相對射模擬作戰時用的。拉力如果太大,即便軟質箭頭也一樣會傷人,所以只能用相對較低拉力的弓才能保證安全。根據作者君本人的實驗,50磅的層壓弓在十米內的距離用軟質箭頭的箭射擊靶子,箭桿直接穿透軟質箭頭釘在靶子上。如果用拉力過低的弓,箭又射不遠,且拋物線過大,難以瞄準。所以對抗性射箭作戰模擬所用的弓的拉力在30-40磅左右的範圍內比較合適。
與現代反曲弓作比較,雖然現代反曲弓打靶時精度更高,也更好上手。但是傳統弓射速更快,搭箭更方便。中國傳統射法在移動射擊中也相對更穩定不易掉箭,更符合戰鬥需求。現代反曲弓更適合靜止中射擊獵物。
打靶的話,作者君本人用的是這把弓,同樣還是明代小稍弓形制,是屬於沒有弦墊的明式小稍弓形制。這把弓作為平時練習、以及展示傳統射禮所用。
這把弓的拉力在32英寸拉鋸時為85磅,這個拉力放在明代也算達到戰弓的標準了。與現代射箭所用的地中海式三指拉弦射法不同的是,中國傳統射法用的是拇指拉弦,戴扳指。我國使用扳指射箭的歷史也非常早,1976年於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3000多年前的著名女將軍婦好的墓葬中就有出土射箭用的玉質扳指,扳指在當時稱為韘。我的扳指就是用和田玉仿製的婦好墓玉韘。
射箭用的扳指的種類比較多,我國主要有婦好韘、坡形扳指、筒形扳指三種。而扳指的手法也有兩種,一種被稱為鳳眼式,一般是筒形扳指所用,見下圖:
而另一種一般被稱為握拳式,是最常見的手法,三種扳指均可使用。見下圖:
同時由於扳指形制不同,拉弦的角度也不相同。下面是四種扳指的勾弦角度,分別是婦好韘、土耳其坡扳指、中國元寶形坡扳指,和中國筒扳指。
其中婦好韘戴著拉弦是最不容易感覺到痛的扳指形制。其他三種大多會感覺有一點痛。
中國傳統射法中與競技比賽的地中海式手法不同的是,如果是以右手拉弦,中國傳統射法箭搭在弓的右側,這是為了方便取箭搭箭,射速更快。箭搭在拇指上,這樣拇指和食指在扣弦的時候,食指壓緊弦和箭的用力方向手微微以逆時針方向擰弦,箭就會被穩穩壓在弓把上,顛簸也不會掉落。同時使用拇指拉弦,一般要拉至耳後,拉鋸較大。根據經驗來判斷,多拉一英寸的距離,箭速的提升感覺可以超過增加10磅拉力。但是大拉鋸拉到耳後,手部懸空沒有靠位點,每次是否拉到同一位置不好控制精度。
傳統射法姿勢也分用來比賽的文射與用來作戰的武射。文射的拉鋸會較小一些,而武射時的拉鋸都較大。上圖中作者本人的姿勢就是文射的姿勢。
上圖這張清代射箭的老照片就是標準的武射姿勢,一般是斜著持弓,身體往前探,甚至會有點撅屁股的姿勢,看起來並不好看。但這種姿勢是出於戰鬥需要,主要是用於騎射。因為如果騎在馬上,垂直持弓向前方射箭,這樣下弓梢會戳在馬背上,並且馬頭會擋著射界。所以必須身體前探讓開馬頭斜著持弓避免下弓梢戳在馬背上,這樣才方便射箭。
與一般人認為的拉弓靠臂力不同的是,開弓實際上用的是背肌的力量。開弓的時候是前手推弓,後手用肘部帶動使用背部的力量向後拉。由於右手拉弦時箭搭在弓臂右側,拉滿後大多是看不見箭頭的,所以瞄準一般是看持弓手的指節來輔助瞄準。在撒放時讓弓弦自然滑出拇指,拉弦手沿直線自然後擺。同時由於持弓手是拳面朝前指根接觸弓把,所以撒放時手掌肌肉產生的扭曲會瞬間釋放會自然的翻腕。這種左手持弓時自然向左的翻腕,也能自動修正由於右手拉弦時,箭搭在右側導致的箭略微向右偏的情況。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武器 明式小稍弓 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