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解釋
![職業](/img/5/249/nBnauM3X0YjM3ETNyAj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wI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duty]∶指分內應當做的事
定義
職業指人們參與社會分工,用知識技能去創造財富,拿到屬於自己的合理報酬,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職業是在不同時間與不同單位,從事相似工作活動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例如,教師、醫務、工程師、工人等。
分類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中國職業歸為8個大類,66箇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8個大類分別是:
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其中包括5箇中類,16個小類,25個細類;
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14箇中類,115個小類,379個細類;
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其中包括4箇中類,12個小類,45個細類;
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其中包括8箇中類,43個小類,147個細類;
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其中包括6箇中類,30個小類,121個細類;
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其中包括27箇中類,195個小類,1119個細類;
第七大類:軍人,其中包括1箇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第八大類: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其中包括1箇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特點
第一,與人類的需求和職業結構相關,強調社會分工
第二,與職業的內在屬性相關,強調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
第三,與社會論理相關,強調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獲得合理報酬
第四,與個人生活相關,強調物質生活來源,並設計滿足精神生活
劃分標準
![職業](/img/0/34b/nBnauM3X0EjMzQjN1gT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4E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按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性質、層次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把工作人員劃分為白領工作人員和藍領工作人員兩大類。白領工作人員包括: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工作,農場以外的經理和行政管理人員、銷售人員、辦公室使用PPMEET開會等相關人員。藍領工作人員包括:手工藝及類似的工人、非運輸性的技工、運輸裝置機工人、農場以外的工人、服務性行業工人。這種分類方法明顯地表現出職業的等級性。
(2)按心理的個別差異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創立的“人格—職業”類型匹配理論,把人格類型劃分為六種,即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與其相對應的是六種職業類型。
(3)依據各個職業的主要職責或“從事的工作”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較為普遍,以兩種代表示例。其一是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國際標準職業分類把職業由粗至細分為四個層次,即8個大類、83個小類、284個細類、1506個職業項目,總共列出職業1881個。其中8個大類是:①專家、技術人員及有關工作者;②政府官員和企業經理;③事務工作者和有關工作者;④銷售工作者;⑤服務工作者;⑥農業、牧業、林業工作者及漁民、獵人;⑦生產和有關工作者、運輸設備操作者和勞動者;⑧不能按職業分類的勞動者。這種分類方法便於提高國際間職業統計資料的可比性和國際交流。其二是加拿大《職業崗位分類詞典》的分類。它把分屬於國民經濟中主要行業的職業劃分為23個主類,主類下分81個子類,489個細類,7200多個職業。此種分類對每種職業都有定義,逐一說明了各種職業的內容及從業人員在普通教育程度、職業培訓、能力傾向、興趣、性格以及體質等方面的要求,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2、中國職業分類,根據中國不同部門公布的標準分類,主要有兩種類型:
![職業](/img/0/620/nBnauM3X1ATM3cTM4gT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4E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第二種: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國家標準局批准,於1984年發布,並於1985年實施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這項標準主要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個體從業人員所從事的生產或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的性質的同一性分類,即按其所屬行業分類,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門類、大類、中類、小類四級。
門類
1、農、林、牧、漁、水利業;
2、工業;
3、地質普查和勘探業;
4、建築業;
5、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
6、商業、公共飲食業、物資供應和倉儲業;
7、房地產管理、公用事業、居民服務和諮詢服務業;
8、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9、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視業;
10、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
11、金融、保險業;
12、國家機關、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
高危職業
1.電話行銷員
2.房地產信息搜尋員
![職業](/img/c/487/nBnauM3XyATNzMDOyIj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yI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3.下水道工
4.數學技術員
5.保險承銷商
6.鐘錶維修員
7.貨運代理人
8.報稅員
9.攝影加工員
10.銀行開戶職員
11.圖書管理員
12.數據錄入員
安全職業
![職業](/img/4/cc2/nBnauM3X0gDO5EjNwMj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zI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生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
3.除電腦外的電子工程師
4.宗教及教育活動總監
5.獄警管理員
6.藝術總監
7.牙齒矯正醫師
8.室內設計師
9.製片人和導演
10.攝影師
11.理療師
12.時裝設計師
規劃
因素
1、個人自身的因素
2、所在組織所提供的發展條件的因素
3、社會環境所給與的支持和制約因素
![“穿版模特”](/img/c/136/nBnauM3X0UTMyIDO4YjNxADNyUTM4YDN1IDNzQTNwAzMxAzL2Y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作用
1、確認人生的方向,提供奮鬥的策略
2、突破並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
3、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
4、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5、準確定位職業方向
6、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增值
7、發現新的職業機遇
8、增強職業竟爭。
職業興趣
1、個人需要和個性
![職業女性](/img/a/fc9/nBnauM3X4QTOwgDNxkT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5E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有的人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高,有的人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低,興趣和愛好品味的高低會受一個人的個性特徵優劣的影響。例如,一個人個性品質的高雅,會對公益活動感興趣,樂於助人,對高雅的音樂、美術有興趣;反之,一個人個性的低級,會對占小便宜感興趣,對低級、庸俗的文藝作品有興趣。
2、個人認識和情感
興趣不足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繫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同樣,如果一個人缺乏某種職業知識,或者根本不了解這種職業,那么他就不可能對這種職業感興趣,在職業規劃時想不到。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
例如,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於是就會發展成為一種愛好,並有可能成為他的職業生涯。
3、家庭環境
家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單元,對每個人的心理發展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個人職業心理發展具有很強的社會化特徵,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其職業興趣的形成具有十分明顯的導向作用。大多數人從幼年起就在家庭的環境中感受其父母的職業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形成自己對職業價值的認識,使得個在選擇職業時,不可避免地帶有親職教育的印跡。家庭因素對職業取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擇業趨同性與協商性等方面。
一般情況下,個人對於家庭成員特別是長輩的職業比較熟悉,在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上產生一定的趨同性影響,同時受家庭群體職業活動的影響,個人的生涯決策或多或少產生於家庭成員共同協商的基礎上。興趣有時也受遺傳的影響,父母的興趣也會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
4、受教育程度
個人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影響其職業興趣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種社會職業從客觀上對從業人員都有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個人本人的知識與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受教育的程度。一般意義上,個人學歷層次越高,接受職業培訓範圍越廣,其職業取向領域就越寬。
5、社會因素
一方面,社會輿論對個人職業興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政府政策導向、傳統文化、社會時尚等方面。政府就業政策的宣傳是主導的影響因素,傳統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模式也往往制約個人的職業選擇,而社會時尚職業則始終是個人特別是青年人追求的目標。如當前計算機技術和旅遊事業都得到較大發展,對這兩個職業有興趣的人也增加得很快。
另一方面,興趣和愛好是受社會性制約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文化層次的人,興趣和愛好都不一樣。
6、職業需求
職業需求是一定時期內用人單位可提供的不同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的總需求量,它是影響個人職業興趣的客觀因素。職業需求越多、類別越廣,個人選擇職業的餘地就越大。職業需求對個人的職業興趣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在一定條件下,它可強化個人的職業選擇,或抑制個人不切實際的職業取向,也可引導個人產生新的職業取向。
將消失的職業
![職業](/img/0/1b1/nBnauM3XxcDO5IDM0kTMwgTNxQTMwcTOykzMyQTNwAzMxAzL5E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隨著人工智慧對商業的不斷改變,到2025年,有近50%的現有職業將完全多餘。成排擺放辦公桌的工作場所將變得完全多餘,這不是因為不符合實際用途的需要,而是因為需要本身已不復存在。
2014 年11月10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份由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接下來20年內,三分之一的英國工作將很有可能會被機器人所取代,其中低薪工人是最有可能會被取代的。
2001年起,英國的圖書管理員、文秘、推銷以及旅行社等職業的崗位已經減少了40%。但與此同時,像健身教練、數據科學家、社交媒體實習生等新興職業也從無到有,日益風行。
行政、銷售、服務、公共運輸、建築、中介及生產行業的職位是最有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