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主要影響鼻、喉、支氣管,並偶爾影響肺部。感染通常持續約一周,特徵是突發高熱、肌肉酸痛、頭痛和嚴重不適、乾咳、喉痛和鼻炎。多數染病者在一至二周內康復,無需進行醫學治療。要預防流感,除了要勤洗手,多喝水,多吃蔬菜,增強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以外,建議可以適當飲用星群夏桑菊。白雲山星群夏桑菊具有殺滅甲型流感病毒H3N2亞型、乙型流感病毒株的作用,可用於人的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的防治。但是,對幼兒、老年人和患有其它嚴重病症者,感染可根據內在情況導致嚴重的併發症、肺炎和死亡。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直徑80~120nm,球形或絲狀。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

基本信息

病原學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球型,直徑80-120nm,基因組為RNA病毒。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

有三種類型的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根據病毒表面蛋白不同的種類和結合情況,甲型流感病毒又進一步分類為亞型。在甲型流感病毒的眾多亞型中,甲型H1N1甲型H3N2流感亞型目前正在人間傳播。流感病毒在世界上所有地方傳播。與甲型和乙型流感病例相比,丙型流感病例發生較少。這就是為什麼在季節性流感疫苗中僅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流行病學

傳染源

流感流感

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後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豬、牛、馬等動物可能傳播流感。

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傳播為主,流感病毒在空氣中大約存活半小時污染的日用品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間、甲型流感不同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可反覆發病。

流行特徵

突然發生,迅速蔓延,2~3周達高峰,發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約6~8周,常沿交通線傳播。一般規律:先城市後農村,先集體單位,後分散居民。

流行季節

流行性感冒在冬天及早春到達流感高峰期,並且,因為一年間南北半球的冬天時間都不相同(北半球冬天在12月至2月,而南半球則在6月-8月),每年實際上北半球和南半球都各有一個時間不相同的流感高峰期。

傳播機制

新的流感病毒生產的經常變化的是外圍的蛋白質。通常在血凝素和神經氨酸苷酶出現變化,導致病毒的表面出現變異。這稱抗原性轉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創造出前所未見的品種,由於此抗原性轉變一般變異所需的時間均較長,所以人類的免疫系統容易更新自身的資料庫,避免此類病毒入侵人體。但是,有時有部份人的免疫系統卻誤以為變異了的流感病毒是全新病毒,認不出它們是過去曾侵略我們身體的流感病毒種類,因此容易被這變異了的流感病毒乘機入侵,引致身體生病。

還有一種流感病毒變異的方式,就是兩種不同的病毒類型(如H1N1和H2N2)混合,兩種病毒便會互相交換自身的基因,因此創造出全新病毒,所以稱作抗原轉移,此過程只能在感染了的細胞中進行。由於此類變異一般時間急速,一旦發生變異,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均沒有此病毒的資料,因此令變異了的流感病毒能在人群中大量傳染,引發流感大流行。

發病機制

帶有流感病毒顆粒的飛沫(直徑一般小於10μm)吸入呼吸道後,病毒的神經胺基酸酶破壞神經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體暴露糖蛋、白受體乃與血凝素(含糖蛋白成分)結合。這是一種專一性吸附,具特異性,它能被血凝素抗體所抵制在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穿入細胞時,其包膜丟失在細胞外。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RNA被轉運到細胞核內,在病毒轉錄酶和細胞RNA多聚酶Ⅱ的參與下,病毒RNA被轉錄完成後形成互補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換板互補RNA迅速與核蛋白體結合構成信息RNA,在複製酶的參與下複製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細胞質中參加裝配核蛋白。在細胞壁內合成後很快轉移到細胞核與病毒RNA結合成核。成熟前各種病毒成份已結合在細胞表面,最後的裝配稱為芽生,局部的細胞膜向外隆起包圍住結合在細胞膜上的核衣殼成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體。此時神經氨酸酶可水解細胞表面的糖蛋白,釋放N-乙醯神經氨酸,促使複製病毒由細胞釋放感染到附近細胞,並使大量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受染變性、壞死和脫落,產生炎症反應。臨床上可出現發熱肌肉痛和白細胞減低等全身毒血症樣反應,但不發生病毒血症。

單純甲型流感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膜變性壞死、脫落。發病4~5天后基底細胞層開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細胞,2周后纖毛上皮細胞重新出現和修復。流感病毒肺炎型則有肺臟充血和水腫。切面呈暗紅色氣管和支氣管內有血性分泌物,黏膜下層有灶性出血水腫和細胞浸潤肺泡腔內含有纖維蛋白和滲出液呈現漿液性、出血性支氣管肺炎。套用螢光抗體技術可檢出流感病毒,若合併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則肺炎呈片狀實變或有膿腫,形成易發生膿胸氣胸,如並發肺炎球菌感染可呈大葉或小葉實變繼發,鏈球菌肺炎桿菌感染時則多表現為間質性肺炎

疾病類型

正黏液病毒科可分為四屬病毒,三屬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甲型、乙型及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以及Isavirus 病毒屬和Thogotoviruses 病毒屬。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馬、豬及禽類,其中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豬、馬及鳥類,而乙型流行性感冒,僅可感染人類。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僅感染人、豬,造成的危害較少。 甲型及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力非常強,傳播速度非常快,感染範圍遍及世界各大洲。

臨床表現

潛伏期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1~3日,最短數小時,最長4日。

典型流感

急起畏寒高熱,乏力,頭痛,身痛,咽部乾痛,可有鼻塞、流涕、噴嚏、乾咳,咽部可見充血,肺部可聞乾羅音。發熱3~4日後熱退,但上呼吸道症狀及乏力可持續2周左右。

血液常規檢查:無併發症的流感,白細胞計數正常;血沉可增快,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增多,有繼發性感染時,血中白細胞增高。

肺炎型流感

起病時與單純流感相似,但於發病1~2日內病情迅速加重。高熱、衰竭、煩躁、劇咳、血性痰、氣急、紫紺並有心衰。病人高熱待續,病情日益加重,多於5~10日內死於呼吸與循環衰竭。雙肺滿布濕羅音,X線檢查雙肺散在絮狀或結節狀陰影。臨床稱此為原發性流感病毒肺炎,亦稱重型流感肺炎。另有部分病例症狀較輕,劇咳不伴血性痰,呼吸困難不明顯,體徵很少,僅在X線照片檢查時發現。病程1~2周后進入恢復期。臨床稱為輕型流感病毒肺炎,或輕型節段性流感病毒肺炎。

胃腸型流感

胃腸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狀外主要以腹瀉、嘔吐為特徵。

中毒型流感

中毒型極少見,主要表現為高熱、血壓下降,易發生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流感亦可引起心肌炎、腦炎。老幼體弱者易並發細菌性感染。

併發症

流感流感

1、繼發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急性鼻竇炎或化膿性扁桃體炎

2、繼發細菌性肺炎。

流感患者可能發生如下三種肺炎,即除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外,還可能出現繼發性細菌性肺炎,以及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壞死、纖毛脫落和黏液分泌功能障礙,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易繼發細菌感染,表現為急性支氣管炎和肺炎。普通型流感繼發細菌性肺炎比流感病毒性肺炎更為常見,多由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引起,繼發細菌感染性肺炎與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常可由臨床特點區分。

3、Reye綜合徵(腦病-肝脂肪變綜合徵)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肝臟、神經系統併發症。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熱退後數天出現噁心、頻繁嘔吐、嗜睡、昏迷和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肝大,無黃疸,肝功能輕度損害。組織學改變以肝、腎、心脂肪變性為特徵。Reye綜合徵病因不明,近年認為可能與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有關。

4、其他併發症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肌炎,兒童比成人多見,表現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疼痛和壓痛,可發生下肢搐搦,嚴重者不能行走。乙型流感病毒較甲型更易發生這一併發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含量短暫升高,患者3~4天后完全康復。有報導,極少數患者可出現肌紅蛋白尿和腎衰竭,也有出現心肌損害者,表現為心電圖的異常、心律失常、心肌酶含量增高等。心包炎少有報導。

診斷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血液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若合併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

2、病毒分離: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種於雞胚可分離出病毒。

3、血清抗體檢測:患者早期(發病頭三天內)和恢復期(2~4周后)2份血清,抗體效價四倍以上為陽性。

4、快速診斷:取患者鼻黏膜壓片染色找包涵體,免疫螢光檢測抗原為(+)。

綜合診斷

1、流行病學史:流行期間一個單位或地區出現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醫院門診上感病人明顯上升。

2、臨床表現為較輕微。

3、實驗室檢查

診斷類別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 

2、確診病例:符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病原學檢查2、3、4、5中一條。 

鑑別診斷

1、普通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

多種病毒引起,多為散發,起病較慢,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全身症狀較輕。感冒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乾、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於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少量咳嗽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如無併發症,一般5~7天痊癒。
2、流感傷寒型鉤體病

夏秋季多發,有疫水接觸史,臨床除發熱外,腓腸肌壓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實驗室檢查可通過顯凝實驗檢測抗體,若抗體效價為1:400以上增高,考慮該病,通過血培養可診斷。

3、鏈球菌性咽炎

該病咽部紅腫,扁桃體腫大,有膿性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WBC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培養。

4、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區別。

5、支原體肺炎

也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區別。

治療

一般治療

流感流感監控

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後以溫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潔。

對症治療

高熱煩躁者可給予解熱鎮痛藥物。

抗病毒治療

可減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複製,減輕臨床症狀,並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導致肺炎等併發症。如金剛烷胺利巴韋林等。

抗菌治療

用於繼發細菌感染時。

護理

流感流感

1、發熱期應囑臥床休息,多飲開水,定期監測體溫。

2、對全身酸痛或頭痛明顯者,可協助病人採取舒適的體位。

3、伴有肺部炎症或心肺功能不全者應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呼吸困難或紫紺者應取半臥位,給予吸氧,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對病人可按呼吸道隔離至熱退後48小時,室內要加強通風,對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時消毒,對食具、用具及衣服可採用煮沸或日光暴曬等方法消毒。

5、一般單純性流感可不住院,可按照以下幾方面進行家庭護理:

1)將病人安置在單人房間,以防止飛沫傳播;

2)要求房間通風良好,並定時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氣,照料病人時應戴口罩,對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物(如咳出的痰等)應進行消毒;

3)對有高熱者應指導家屬運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和正確使用退熱藥物。

6、給予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清淡飲食,應鼓勵病人多飲水以減輕中毒症狀和縮短病程。

7、如有高熱不退、咳嗽、膿痰、呼吸困難等應及時送醫院。

小兒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病毒所至的呼吸道傳染病。具有突發頭痛、高燒。全身酸痛,極度疲乏,咽疼,咳嗽,眼結膜充血等特殊症狀,極易造成大規模的流行。
此病潛伏期為1—2天,體溫大多波動38—41℃,小兒常伴有腹痛、腹脹、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中無其它併發症,3—4天后燒可退,症狀隨之減輕。
在此病流行期間,無論成人及小兒均有被感染的可能,2歲以下小兒易發展為肺炎,病情比較嚴重。另外可並發鼻炎、咽炎、中耳炎、支氣管炎及腦炎等病症。
預防措施:病人應隔離在家療養,以減少散播傳染的機會,房間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器皿和衣服需煮沸消毒,居室可用紫外線或乳酸溶液噴霧進行消毒。
此病治療要採用對症療法:高燒可用退燒藥,若並發肺炎等要用抗菌藥物,也可採用中藥治療。

預防

一般預防

1、控制傳染源

預防預防

流感為乙類法定報告的傳染病。應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隔離病人是減少傳播的有效途徑,隔離期為1周。

公共場所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3%過氧乙酸噴灑,也可用食醋熏蒸。
2、切斷傳播途徑

1)流行期間,避免集會或集體娛樂活動,老幼病殘易感者少去公共場所,注意通風,必要時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

2)醫護人員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

預防流感,除了要勤洗手,多喝水,多吃蔬菜,增強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以外,建議可以適當飲用星群夏桑菊。星群夏桑菊含有“夏枯草桑葉菊花”三味優質中藥,能全面提高人體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作為正宗夏桑菊,2006年,白雲山星群夏桑菊在眾多夏桑菊中唯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在2009年,獨家獲得了國家防治流感、禽流感的專利號

疫苗預防

預防該病或疾病嚴重結果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種疫苗。安全有效疫苗的存在和使用已有60多年。流感疫苗可在健康的成人中預防70%到90%的流感特定疾病。在老年人中,疫苗可減少多達60%的嚴重疾病和併發症,以及80%的死亡。

接種疫苗對具有嚴重流感併發症高度風險的人以及與高危個人同住或為其進行護理的人尤為重要。

藥物預防

用於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發病者,金剛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對甲型流感有一定預防作用,對乙型流感無效。

級別

應對流感措施應對流感措施

世衛組織的流感警告級別:

一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但未出現人感染的病例。

二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曾造成人類感染,因此被視為流感流行的潛在威脅。  

三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範圍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現人際間傳播的情況。

四級: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播並引發持續性疫情。在這一級別下,流感蔓延風險較上一級別“顯著增加”。

五級: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區(比如北美洲)至少兩個國家人際間傳播,並造成持續性疫情。儘管大多數國家在這一級別下仍不會受顯著影響,但五級警告意味著大規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應對疫情採取措施的時間已經不多。

六級:同一類型流感病毒的人際間傳播發生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地區。這一級別意味著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爆發歷史

1510年
1918年,人類迎來了一次危害極大的流感大流行,嚴重程度創歷史之最。1918年,人類迎來了一次危害極大的流感大流行,嚴重程度創歷史之最。

有據可查的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發生在這一年的英國。這一年發生的世界性的流感,從英國蔓延到義大利、西班牙、法國以至整個歐洲。

1580年

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1580年。這一年僅僅數月的時間,羅馬便死亡9000人馬德里變成了一座荒無人煙的空城,義大利、西班牙增加了幾十萬座新墳。當時的人們把流感稱為“閃電般的瘟神”。

1658年

義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萬人死亡,驚慌的人們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是行星帶來的厄運所致,所以將這種病命名為Influenza”,意即魔鬼。現代,雖然科學已經證明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但這個名稱卻一直沿用下來。

1915年-1920年

歐洲爆發西班牙流感(病毒類型H1N1)疫症,導致2,000萬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只是850萬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流感疫症。 

1957年-1958年

1957年2月在中國貴州爆發(病毒可能是在1956年從蘇聯傳來),其後散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響的人數占總人口的10%至30%,但死亡率較1919年的疫症為低,約為總人口的0.25%.

1968年-1970年

流感從香港開始,全球的死亡人數達70萬人,其中美國就占3萬多人。

1977年-1978年

2003年,韓國幾個農場爆發禽流感,韓國政府因此決定撲殺了近百萬隻雞和鴨。2003年,韓國幾個農場爆發禽流感,韓國政府因此決定撲殺了近百萬隻雞和鴨。

新澤西一名青年染上豬流感,引致恐慌會爆發新疫症,於是大規模推行疫苗注射。

1997年

香港發生禽流感,原本只影響雞隻的病毒亦令人類患病。香港政府下令層宰150萬隻雞。受影響的人數為18人,其中6人死亡。

1999年~2000年

1999年11月~2000年4月,歐、美、亞三洲均發生了中度以上的流感暴發流行,其中最嚴重的為法國,流行高峰時發病童達661/10萬,發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亞型。

2003年

全球各地爆發禽流感疫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記錄,自2003年12月26日至2005年10月24日,全世界共報告121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62人死亡。所有報告出現人感染病例的國家中,越南總計91人感染,其中41人死亡;泰國共19人感染,其中13人死亡;印度尼西亞共七人感染,其中四人死亡;高棉共四人感染,全部死亡。

2009年

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流行。2009年3月18日開始,墨西哥陸續發現人類感染、死亡病例。據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12月30日公布的最新疫情通報,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一周內新增死亡人數704人。其中美洲地區死亡人數最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