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電子戰飛機

E-8電子戰飛機

E-8全稱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是美國陸軍與空軍聯合研製開發的一種對地監視、控制、指揮用途的飛機。該機兩架原型機曾參加1991年海灣戰爭,效果良好。E-8是以波音707客機為平台改裝而成,機載設備齊全、性能先進。該機機腹安裝了一部合成孔徑相控陣雷達,可有效探測敵縱深內地面、低空的固定和活動目標,該機的主要任務便是將目標信息實時傳遞給己方部隊,並指揮引導火力攻擊,既是空中雷達站,又是空中指揮中心。美軍軍事新概念的產物,JSTARS即“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oint Surveillance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由波音公司707/300客機改裝。主承包商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

作用

簡介

E-8電子戰飛機E-8電子戰飛機

E-8電子戰飛機 l998年8月18日,美國空軍在喬治亞州的羅賓斯空軍基地舉行新機接收儀式,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研製生產的又一架E—8C“聯合星系統”飛機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是美國空軍第93空中控制聯隊裝備的第四架E—8新型飛機,且比預定購交貨時間提前了13天。E—8C“聯合星系統”,其全稱應為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或JointSTARS)。這是一種先進的遠距空地監視飛機,雖然它也像E—3A預警機那樣裝有高性能雷達及其它先進設備,但該機所監控的對象並不是空中目標,而主要用於對付地面目標。E—8C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對地面目標進行定位、探測與跟蹤。當它在空中—覽行時,無論在前方、後方或側面,都可對地面靜止或移動目標進行探測與跟蹤,其縱深距離可達到250公里左右。由此可見,E—8C“聯合星系統”是現代空地一體戰的重要裝備,對監視軍事衝突和突發事件中的地面情況,控制空地聯合作戰都具有重要作用。

研製背景

E—8C“聯合星系統”的研製背景,是由美國空軍的“移動目標顯示計畫”(MTT)和陸軍的“遠距離目標捕捉系統”(SOTAS)談起。美國空軍在提出MTT計畫之前,就開始研究一個叫做“移動鋪路者”的系統,它可為Mn提供目標監視,同時可使用武器引導模式指揮己方飛機或飛彈對目標進行攻擊。就在“移動鋪路者”系統即將進入全面發展的時候,美國國防部提出要空軍的移動目標顯示計畫與陸軍合併。而陸軍在同空軍的計畫合併之前,也已完成了一項稱之為“遠距離目標捕捉系統”研究,該系統的空中—龍行乎台為直升機。只因為該系統初步研製完成後,在大規模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技術問題,且耗資巨大,因而陸軍感到有些力所不及。1982年,負責國防研究與工程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提出,將陸軍的“遠距離目標捕捉系統”和空軍的“鋪路移動者”系統合併,這就是後來的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簡稱“聯合星系統”),並由空軍的電子系統部牽頭負責該項目。

基本數據

E-8電子戰飛機E-8電子戰飛機

機長46.6米
機高12.9米
翼展44.4米
機翼面積268.6平方米
動力裝置4台JT-3D型渦扇發動機
單台推力84.48千牛
最大燃油重量70噸
最大起飛重量152.4噸
實用升限12600米
最大飛行速度M0.84
續航時間11小時(如進行空中加油則可在空中停留20小時)

機載系統

機載系統主要有雷達設備、天線、高速處理器以及各種相關軟體等,其處理器的速度可達到每秒60億次。E-8C飛機的前礬身下部有一個12米長的獨木舟形的雷達天線罩,裡面裝有一付APY-3型相控陣雷達天線。APY-3雷達設備重1900公斤,其多個發射礬通過一個組合的大功率放大器將能量饋送到天線,這樣做可增大雷達的探測距離,提高雷達系統的性能。該雷達天線可從飛機的任一一側對戰場進行監視,在平面方位採用電子掃描,掃描範圍可達到土60度;而在俯仰方向則採用機械掃描,可為“聯合星系統”(包括在該機上和在地面站的工作人員)提供目標數據和戰鬥控制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操作人員可向飛機、飛彈或火炮發出指令,進行火力支援。據報導,由於E-8C飛機飛得遠,飛得高,續航時間又長,且雷達探測距離大,可達到250公里,因此它可以在敵火力範圍之外活動。單架飛機飛行8小時,其覆蓋面積可達到10萬平方公里左右。APY-3相控陣雷達系統有多種工作模式,其中廣域活動目標監視指示模式(WAS/MTI)是該雷達的基本工作模式。用這種模式,可對地面機動目標和直升機等慢速移動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通過信號分析處理,“聯合星系統”可區分出輪式和履帶式車輛的運動。通過對地面小範圍的監視可使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成像顯示更加清晰。不但可提供高解析度的圖像,可用於對地面移動目標進行監視,並可為戰鬥部隊制定進攻計畫提供準確的信息。對於地面固定目標的監視,使用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固定目標指示模式(SAR/FTI),這種模式可獲得高解析度的敵方陣地和地面固定目標的圖像和照片。如橋樑、港口、機場和靜止車輛,以及諸如“飛毛腿”等飛彈的發射架等,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以很高的機率探測到,並獲得高清晰度圖像。

作用

E-8電子戰飛機E-8電子戰飛機

E-8電子戰飛機 是戰場指揮官及時了解戰場戰術態勢的最有效的手段,因為它與偵察衛星和無人機相比更具有優勢。偵察衛星距離太遠,而無人機的探測範圍和探測時間又很有限,並且它們的實時性比E-8C飛機差。E-8C飛機上的雷達數據,可通過數據鏈及時傳到美國陸軍的地面站上進行處理和顯示,而且雷達的各種工作方式也可交錯進行,可在不同的顯示器上監視到不同的畫面。根據E-8C飛機所提供的數據,空軍和陸軍的作戰部門就可協調行動,對敵方的目標進行攻擊,同時在犬牙交錯的戰場情況下避免誤傷自己,也可對戰鬥破壞情況進行評估,分析攻擊效果,以便採取進一步的行動。E-8C飛機還裝有“塔康”導航及TADIL/Link16數據通信設備,可與E-3預警機進行聯繫,獲得其它裝備所探測到的信息,包括衛星數據。飛機上還安裝有電子對抗設備,如派往波赫地區的該型飛機上就裝有飛彈告警系統和曳光彈投放器等。

裝備情況

第一架E-8C型飛機是1994年3月開始飛行的,同年12月13日第二架E-8C型機也飛抵該聯隊服役。到2005年3月份,美國空軍已裝備17架E-8C“聯合星系統”飛機。交給喬治亞羅賓斯空中國民警衛隊第116空中控制聯隊,該聯隊包括空軍和空中國民警衛隊兩方的人員。

實戰表現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當時剛剛問世,但仍處於試驗階段的兩架E-8A原型飛機就被派往海灣前線,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接受實戰檢驗。在這次作戰行動中,E-8A“聯合星系統”主要用於監視跟蹤伊拉克的地面坦克、飛毛腿飛彈以及其機動部隊的行動,為多國部隊的空中和地面指揮員提供丁前所未有過的關於戰場的實時畫面,及其它戰略和戰術方面的情報,為前線指揮員的決策和作戰方案的制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軍方的高度評價。

發展趨勢

E-8電子戰飛機E-8電子戰飛機

美國空軍除對E-8進行升級改進外,還積極尋找其它後繼飛機。改進方面主要是提高該機的通信能力和計算能力。2004年12月,美空軍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成功演示驗證了在機上安全保密的環境中,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實時協同的演示。這種被稱為“過渡性機載網路能力”(ICAN)的新方法使E-8C機組人員能與地面上的部隊以及指揮中心實時對話。ICAN使機組人員可以參與在空戰中心決策聊天室進行的交談,使機組人員在問題出現時能夠直接做出反應。ICAN演示驗證是根據美空軍研究實驗室和E-8C系統項目辦公室授予的契約進行的。這次演示採用了信息集成分部研製的硬體和軟體,與飛機上的高頻、超高頻、甚高頻以及衛星通信電台聯接在一起,向地面指揮中心實時轉發信息。由於第1到第10架E-8C屬於BLOCK10配置。因此,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還將負責將BLOCK10型E-8C升級到BLOCK20配置。BLOCK20配置的主要改進在於計算能力的極大提高,改進包括安裝20台功能強大的“康柏Alphaserver”EC40CV機載計算機,18部操作員工作檯,1台中央計算機以及一套備份中央計算機系統。

後繼研究

在後繼研究方面,美國空軍為保持E-8的信息優勢,正在發展下一代系統,即E-10A多感測器的指揮和控制飛機。空軍希望將把預警機和E-8的空中和地面監視、戰場管理、指揮和控制、目標瞄準能力綜合到多任務平台指揮和控制飛機。空軍位於蘭利空軍基地的指揮控制、情報、偵察監視中心,在分析了多個製造商生產的多種飛機之後,認為波音767-400增程型飛機能滿足動力、空間、航程和載荷量要求,可作為E-10的載機。E-10將採用螺旋式漸近發展方式,因為按以前的方法,交付具備全性能飛機需要的時間太長。螺旋式發展的第一步,集中於發展同E-8相似的地面監視、瞄準、指揮控制和戰場管理能力上。系統結構以光纖為主幹,以滿足將來性能增長及綜合新系統的需要。螺旋式發展的第二步,是發展與E-3相似的空中活動目標指示能力,進一步加強戰場管理、監視、目標瞄準、指揮控制能力。空軍已獲得45億美元開展第一階段的發展工作。到2008年生產出第一架試驗機,到2012年生產出4架生產型飛機。

世界各國電子戰飛機

電子戰飛機是利用電子戰裝備實施電子戰的一種專用飛機,它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及反輻射攻擊等幾種類型。電子戰飛機主要用於執行電子情報偵察、作戰飛機突防時的電子干擾和壓制、摧毀敵方電子系統等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