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研製國家:美國
名稱:E-2“鷹眼”(Hawkeye)
研製單位:格魯門公司現狀:在役
飛機簡介
E-2“鷹眼”是格魯門飛機公司為美國海軍艦隊設計的空中預警飛機,在海軍航母編隊中擔任空中預警和指揮任務,保護航空母艦戰鬥群,但也適用於執行陸基飛行任務。
E-2是E-1預警機的後繼機,從1956年3月開始設計,共研製三架原型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60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
性能指標
外開尺寸:機長17.5米,機高5.58米,翼展24.56米,弦長(翼根)3.96米,弦長(翼根)1.32米,機翼面積65.03米。
重量及負載:空重17859公斤,最大油量5624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4161公斤。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626公里/小時,巡航速度480公里,實用升限11275米,作戰半徑為1500公里,轉場航程為2852海里。最大續航時間為6小時15分,在位時間為4小時24分鐘。
結構特點
E-2在氣動結構上採用常規布局。
機翼。採用全金屬懸臂式上單翼,中央翼段為三梁多肋機加蒙皮盒形結構。外翼段用裝在後樑上的斜軸接頭鉸接,翼內的雙向作動筒可將機翼摺疊到與機身側面平行的位置。機翼前緣有充氣防冰套,內側機翼前緣能打開,以便維護飛行操縱系統與發動機操縱系統。機翼後緣外側為襟副翼,在富勒式襟翼放下時它會自動下垂。E-2C各操縱面均用不可逆助力器操縱,有人工感覺裝置。操縱系統可由自動飛行操縱系統控制,也可用人工操縱並輔之以自動增穩控制。
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在機身上方機翼前有冷卻系統散熱器艙,機身中部支架上有圓盤式雷達天線罩。
尾翼。採用懸臂式四垂尾尾翼,前緣有充氣防冰套,垂尾後有三個雙鉸鏈式方向舵。平尾上反角11°,尾翼有一部分用玻璃鋼製造以減少雷達反射波。
起落架。機腹裝有液壓收放前三點式,有氣壓緊急放下裝置,可轉向的前起落架向後收,主起落架向前並旋轉90°以後平放入短艙底部。具有液壓-氣動式減震器,採用液壓剎車。機尾有液壓收放式尾橇和攔阻鉤。
動力裝置。兩台T56-A-427渦槳發動機,經減速器驅動漢密爾頓公司的54460-1型4葉可順槳反槳恆速螺旋槳。螺旋槳為鋼樑、玻璃鋼外殼內填充泡沫式塑膠結構,以減少對電波的干擾。
座艙。正常條件下載空勤人員五名:正副駕駛、雷達操縱員、作戰情報官和空中控制員。從機艙從前向後排有:分列兩側的雷達與其它電子設備機櫃,開在機身左側的艙門,在左側的雷達,敵我識別處理機機櫃和計算機櫃。後是面向左側的雷達操縱員工作檯、作戰情報官工作檯、空中控制員工作檯。
武器設備
E-2C使用了AN/APS-138雷達取代B型的125型雷達,AN/APS-138雷達是125型的改進型,據稱可以探測到270千米外的巡航飛彈。其組成部分包括一個新的全發射孔徑控制天線,以便減少旁瓣,可對付日益嚴重的干擾威脅。該雷達能探測空中目標,同時監視海上交通情況。AN/APS-138的工作頻率在420MHz左右,需要約十五分鐘預熱才能達到額定功率,所以一般在起飛時雷達已經通電預熱。因為此雷達的平均功率很高,美海軍嚴禁在1600米以下高度使用該雷達,否則可能會引起地面金屬物體感應產生火花,危及油庫等設施安全。到了88年,AN/APS-139型雷達面世,139型雷達有更好的對地搜尋性能。1990年145新型雷達研製成功,其對地搜尋性能更勝一籌,該雷達對飛機目標的探測和確認距離為556千米以上。由於新的雷達系統實現了遠距探測、自動目標跟蹤和高速處理的一體化。目前E-2C的主雷達罩直徑8米、高0.75米、重750千克,罩內雷達轉速為每分鐘六轉。雷達及敵我識別器天線共有十二組,也裝在這個天線罩。
E-2C裝備的ALR-59是一種被動輻射探測裝置,能在主雷達關閉的情況下依靠敵目標輻射進行探測。該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比主雷達要遠兩倍。它在機頭、機尾、平尾兩端裝有接收天線陣,分4個頻帶由計算機控制同時進行自動掃描,能通過對比信號強度精確測出信號源方向。目前這一系統正被AN/ALR-73所換裝。
E-2C裝有利頓公司的OL-77/ASQ中央數據處理機,由兩台L-304計算機組成,儲存器容量8×8192字,可擴大為10×8192字,備有供顯示用4096字再生儲存器。該計算機實時計算與控制來自雷達、通信、導航與電子對抗系統的數據,並做出相應決策。整個處理機系統可完成監視、探測、截獲、測高、識別、分類、跟蹤、數據顯示,威脅估計、航跡截獲、武器選擇、截擊導引、數據傳送、導航、飛機性能監視與控制等不同功能。處理機裝有先進的輸出輸入裝置,其數據顯示控制台由3個AN/APA-172數據顯示控制台組成,採用25.4厘米(10英寸)主顯示器顯示目標平面位置、速度向量和有關數據,採用12.7厘米(5英寸)輔助顯示器作文字顯示。控制台備有光筆與控制鍵盤。
通信系統包括柯林斯無線電公司的AN/ARC-51A雙向超高頻電台,AN/ARQ-158超高頻電台,Link4、Link11數據鏈,AN/ARQ-34高頻數據鏈和AN/AIC-14A機內通話設備;其中Link11用於向母艦及其它預警機傳送數據,Link4用於向其它飛機傳送數據或由地面向中央處理機傳送指令。
導航與導引系統包括利頓公司的AN/ASW-92艦載機用慣導平台,AN/APN-153都卜勒導航儀,CP1085/AS大氣計算機、塔康導航儀等設備。
技術特點
E-2C不但能監視威脅航母戰鬥群的各種目標、指揮艦載戰鬥機作戰,還能與地面部隊、普通戰艦直接通過數據鏈、兩部短波、六部以上的超短波UHF無線電交換信息,使得E-2C被賦予了更多、更重要的任務,當然這與電子技術的飛躍發展是不可分的。數據鏈路還使得其他飛機無需打開雷達,就可以根據數據鏈路傳來的信息發起對敵機的攻擊,自身的隱蔽性大大增強。E-2C的通訊天線滿布整個機腹下方,機身上方有一根可拉至機尾的短波天線,此外還有一根長達50米的可收放拖曳短波天線。如果降落時飛行員忘記將此天線收回,只要尾鉤一放下,天線立即會被自動切斷,以確保全全。為了確保眾多電子設備的供電,機上裝有兩台由發動機驅動的發電機,每部功率是60000千瓦;另有一個油壓驅動備用發電機,功率是5000千瓦。機上某些電子儀器還使用真空管。
E-2C作為預警機,並不需要直接執行戰鬥任務,而且電子干擾能力極強,因此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而蘇聯及俄羅斯空軍沒有超過450千米射程的空空飛彈,因此任何飛機想攻擊E-2C之前,都會被E-2C的雷達首先探測到。但俄羅斯目前正發展超遠程的空空飛彈,由於衝壓發動機的發展,射程達600千米的空空飛彈已被提上日程,將來有可能對E-2C造成巨大威脅。
2004年3月,出於“持久自由”和“自由伊拉克行動”中實戰的促進作用,美海軍打算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的E-2C從傳統的預警飛機向執行遠征作戰任務的指揮控制飛機方向轉變。在這些實際作戰中,美海軍的E-2C飛機處於一種複雜的空中管制態勢之中,要對加油機、攻擊機和無人機進行管制,還要執行戰區情報、監視和偵察功能。由於目標變化非常之快,要求E-2C飛機上的人員必需在空中做出實時的指揮決定。美海軍計畫使當前的“鷹眼”能從多個情報源獲得相關的戰術圖像。為此,要求改進通信能力,即需要更多的衛星通信信道、AN/ARC-210無線電台,並要對內部通信系統進行升級。目前已計畫對機上任務系統進行軟體升級,使該飛機能自動發布空中任務分配命令,減輕機上人員的工作量。E-2C已成為網路中心戰的空中節點。該飛機將成為空中作戰中心,能進行探測、決策、交戰管理和評估。其原先的制式航母戰鬥群防禦任務將會縮減,將承擔戰鬥管理職責。除計畫進行各種通信/戰鬥管理設備的升級外,美海軍還想使這種飛機具有空中加油的能力,使其在空中的滯留時間加倍,從4個小時增加到8個小時。另一項變化是,可能將每艘航母上的E-2C數量從4架增加到6架。
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E-2A。最初的生產型。裝兩台T56-A-8A渦槳發動機。採用AN/APS-96雷達為核心的機載戰術數據系統。雷達工作波段為P波段,採用單延遲線固定目標對消技術,能抑制海上雜波干擾。E-2A於1961年4月19日首飛,1964年1月19日開始交付海軍,到1967年共交付了59架。第1架E-2A於1966年隨小鷹號航母第11艦載預警機中隊開始海上行動。1966年7月,第12艦載預警機中隊開始接受E-2A飛機並向位於大西洋艦隊的10艘航母派遣E-2A分遣隊。1967年4月1日,美海軍在該中隊的基礎上組建了第12預警機聯隊,下轄6個作戰中隊。E-2A於1969年開始改進成E-2B型機,主要改進了雷達、計算機系統,增加了偵察和指揮控制能力。
E-2B。是根據MOD-AX計畫在E-2A上安裝L-304通用計算機,並改進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改裝型。1969年2月20日首飛,到1974年12月,美海軍共將51架E-2A改裝為E-2B。E-2B從1985年已經全部退役。
E-2C。裝2台T56-A-427渦輪螺槳發動機。最初裝AN/APS-120搜尋雷達,雷達工作波段為P段,1978年改裝為AN/APS-125型,1984年該雷達改進為APS-138型。原型機於1971年1月20日首次試飛,1971年中開始生產,生產型飛機於1972年9月23日首次飛行,1973年開始交付,1974年2月開始形成作戰能力。美國海軍總計定購了166架96年全部交付完畢。
“鷹眼2000”。因為E-2C將在21世紀中服役,美海軍繼續對其行改裝,提高E-2C的探測、處理和識別、通信和導航能力。其中主要升級部分是任務的計算機、衛星通信系統,以及安裝T56-A-427發動機以取代T56-A-425發動機。改裝後的首架飛機於1997年初飛行,並被送到帕特森河進行測試。生產於1999年開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新生產了18架鷹眼2000飛機,此外還有3架是由E-2C改裝而成。到2003年海軍共裝備了21架鷹眼2000。從2004財年開始,海軍計畫到2007年為止採購另外3架鷹眼2000,以及5架TE-2C用於訓練。第1架鷹眼2000於2001年底交付,並於2003年交付給尼米茲號航母上。
高級鷹眼。在2003年7月,美海軍計畫採購73架新生產的高級鷹眼飛機以逐漸取代鷹眼2000和E-2C。高級鷹眼將採用改進的雷達,使飛機能探測到更具威脅的目標,包括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此外,該型飛機還能在瀕海作戰中起重要作用。海軍計畫在2007財年將2架現有的E-2C改裝以支持高級鷹眼的飛行測試項目,併到2010財年製造和交付4架飛機進行作戰測試並在2011財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並且初始生產於2011年財年開始。
實戰表現
E-2A首次在越戰中出現。從1967年至1975年,第113艦載預警機中隊每年都會參加在越南進行的軍事行動,E-2所執行的任務包括攻擊引導、戰鬥機控制和地面監視和控制。隨後在1986年打擊利比亞行動中,引此兩艘航母的上F-14戰鬥機執行作戰巡邏任務。在海灣戰爭中,E-2C成功引導戰鬥機的對地攻擊和作戰空中巡邏,並在開戰初期為航母艦載的F/A-18擊落米格-21提供了控制。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美海軍損失了一架。當時是一架E-2C起火,飛行員跳傘後飛機仍繼續向前飛行,為保密起見美海軍F/A-18戰鬥機擊落了這架無人的E-2C。
世界各國電子戰飛機
電子戰飛機是利用電子戰裝備實施電子戰的一種專用飛機,它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及反輻射攻擊等幾種類型。電子戰飛機主要用於執行電子情報偵察、作戰飛機突防時的電子干擾和壓制、摧毀敵方電子系統等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