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4 嶗山(T)

2000-14 嶗山(T)

2000-14 嶗山(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郵票圖案

2000-14 嶗山(T) 2000-14 嶗山(T)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0-14
名稱嶗山(T)
全套枚數4
全套面值5.20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整版枚數40(4×10)
版別 影寫版
發行日期 2000-7-15
全套售價 5.20元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 楊文清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巨峰 0.80 50×30 P12 3297.9
4-2 仰口灣 0.80 50×30 P12 3297.9
4-3 北九水 0.80 50×30 P12 3297.9
4-4 太清宮 2.80 50×30 P12 1996.2

郵票介紹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據《山海經》記載:“琅琊在今泊州府,其東北有三,蓋勞山也。勞山在海間,一曰‘牢山’。”“嶗”字最早見於《南史》,明末黃宗昌編《嶗山志》後,嶗山一名便沿襲至今。以嶗山為中心的風景名勝區位於膠東半島的東南部,青島市區東北端,面積446平方公里,約有景點220多處。它東、南兩面臨海,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山體的主峰為巨峰,海拔1132.7米。嶗山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因其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雲奇,自古被傳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嶗山山脈系燕山期花崗岩組成,屬花崗岩地貌景觀。嶗山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嶗山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以“海上名山第一”著稱。嶗山曾經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盛於宋元,明清不衰),盛時號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其中太清、上清、太平等宮創建於漢至宋代,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據史書記載,秦皇漢武為尋求仙藥,曾先後登臨此山,唐玄宗也派人進山煉藥,並將嶗山易名輔唐山。宋元以來,寺觀次第興建,逐成道教名山,現存上清宮、下清宮、太平宮、華樓宮等,皆石壁瓦舍,簡樸無華,具有道家深邃恬淡的色彩,尤其是蒲松齡在嶗山寫成了《聊齋志異》中膾炙人口的《嶗山道士》名篇之後,嶗山更加盛名遠播。
第1圖【巨峰】巨峰又稱嶗頂,為嶗山主峰,面積7.4平方公里。峰勢偉巨,向有“萬山之祖”的尊稱。它是一座巨大的岩巒,層疊而起的石崖,雄峰如城。巨峰周圍,奇峰競秀,靈旗峰、小巨峰、五指岳、柱石高、龍穿崗、美人峰、自然碑環列四周。登頂極目遠眺,惟見雲遊浪卷,天水一色,雄偉壯觀。待日出霞染,觀“巨峰旭日”,分外妖嬈。為此,《齊記》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之贊語。
第2圖【仰口灣】仰口灣是嶗山腳下風光奇秀的海濱浴場,這一帶有上苑山、獅子峰、覓天洞、雕龍磯、峰山岬角等自然風光,還有太平宮、白雲洞、關帝廟等道教人文景觀,構成嶗山東部的著名仰口遊覽區,面積22.5平方公里。嵐光靄氣中,群峰峭拔,爭奇鬥異。仰口海灘寬闊平展,沙質優良,海水澄碧,人們在大海的懷抱中嬉戲玩耍之後,置身於銀色的沙灘上,也別有一番情趣。
第3圖【北九水】九水是嶗山中部的一條河,發源於巨峰之陰的清涼河,下游匯入白沙河,至膠州灣入海,是嶗山流域最長的河流。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進,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有南、北之分,柳樹台以南為南九水,以北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外之別,外九水全長13華里,內九水全長6華里。這裡奇峰怪石,懸崖幽谷,深潭激流,飛泉瀑布,融為一體,交相呼應,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廊。且空氣濕潤,氣候清涼,素有“小關東”之稱,是著名的療養、避暑勝地。
第4圖【太清宮】太清宮,又稱下清宮、下官,位於青山村南、嶗山灣畔蟠桃峰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嶗山成為道教名山的標誌。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其歷史僅次於北京的白雲觀,稱為“天下叢林第二”。宋太祖曾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於此。明萬曆年間傾圮,後又修復和擴建。現尚存三皇殿、三清殿、三官殿等3院150多間殿堂,均以清淡雅致見長。三皇殿內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後巨石有康有為題刻。宮東道旁有一高丈余巨石,上刻“波海參天”,下刻“始皇帝二十八年游於此山”。宮中奇花異卉,艷紅似火,四通時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