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龍津村
龍津村由三個自然村組成,常住人口3000多人,外來人口4000多人。面積約4.5平方公里。
七十至八十年代經濟收入只靠農業生產,但收入不高,每月平均收入約300元——600元左右。步入九十年代後,隨著工農業生產不斷擴大與發展,集體經濟和非公有制企業日漸增多,陶瓷生產成為了龍頭企業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由九十年代的70多間發展到現在的130多間,不斷完善企業管理體制,促進了村的經濟發展。
工農業發展情況
龍津村民以往主要以種桑養蠶耕塘為生。自日寇侵華後生活變得悲慘,村民逃荒,民不聊生。解放以後人民翻身做主人,特別是1979年的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其實,龍津在1967年已建起了糧食加工廠,後又辦起了豆腐加工場。接著,根據龍津的有利條件,在騰衝崗開辦了紅磚廠;1972年又興辦起南莊印刷廠;1973年辦起了藤廠;同年又建造了龍津藤料中轉站,解決了各生產隊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1974年又建造了幾座共有四千多平方米的貨倉,為廣州廠家存放貨物產品以此收取租金。1973年、1974年期間,龍津五金廠、龍津木廠、龍津農機維修站相繼開辦;1975年塑膠廠開辦,到了九十年代,陶瓷廠紛紛上馬,一下子成為龍津乃至南莊鎮的龍頭產業,為龍津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龍津村在1992年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一座新型的龍津國小,大大改變過去教室簡陋,設備跟不上形勢需要的落後局面。學校占地20多畝,建成教學樓、教師綜合樓、教師宿舍、游泳池、體育室。隨後又開闢電腦室、語言實驗室等。同時,又投入200多萬元興建四層共4000平方米的學前教育綜合樓。全校有學生近700多名師生。近年來,龍津國小教育設備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被評為佛山市一級學校。
同時,開辦了龍津幼稚園,實行學前教育。另外,村委會還設定了2輛45座的校車,接送學生,解除了村民的後顧之憂。
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情況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建成了革命烈士廖錦濤故居,陳設許多烈士遺留的文物,成為南莊鎮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基地。
回響全民健身運動,村委會根據村民喜歡打籃球的特點,經常組織籃球、拔河、桌球和象棋等賽事。每次運動會也邀請企業的外來工參加,使運動會辦得有聲有色,深受村民和外來工的歡迎。
村政建設
隨著經濟收入增加,村委會實事求是地為民眾辦了許多實事,受到了村民們的讚揚。
一是改變了農村飲水的習慣,興建了水塔。過去農民都是到河涌或井邊挑水,水質很不清潔,嚴重威脅著村民的身體健康。1984年在騰衝崗邊建成了水塔,供村民以飲食用水。後來,全村飲用水都是由南莊鎮自來水廠供給,大大方便了村民。
二是修建村道,改變街道兩旁的環境衛生。把龍津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村道修成水泥路。在村民小組中掀起改造村容村貌的建設熱潮。全村清理衛生死角1420平方米,擴建公路7000平方米,興建小公園3個,擴建花基、花圃1080平方米,新建綠化面積2650平方米。每條自然村都建有標準的籃球場。使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觀。
2、雲南省宣威市板橋鎮龍津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宣威市板橋鎮,地處板橋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距市15公里。東鄰東山鄉,南鄰鴨塘村委會,西鄰莊子村委會,北鄰下村村委會。轄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66戶,有鄉村人口4391人,其中農業人口4175人,勞動力26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00人。全村國土面積13.04平方公里,海拔1987米,年平均氣溫13.4℃,年降水量934.41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898.5畝,人均耕地1.65畝,林地5913.8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1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3.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龍津村
村支書:陳家學村主任:高連孔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898.5畝(其中:旱地6898.5畝),人均耕地1.65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913.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9畝,主要種植蘋果、梨、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64.3畝;荒山荒地3792.3畝,其他面積2796.5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166戶通自來水,有1166戶通電,有5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0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77.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90戶(分別占總數的66.90%和50.60%)。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鎮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90輛,拖拉機15輛,機車1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46畝,有效灌溉率為93.6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9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建有小水窖2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0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70萬元,占總收入的50.00%;畜牧業收入664萬元,占總收入的38.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585頭,肉牛145頭,肉羊11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11%;第二、三產業收入204萬元,占總收入的11.72%;工資性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44%。農民人均純收入281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0人(占勞動力的49.32%),在省內務工135人,到省外務工45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經果、大蒜,大蒜主要銷售往省外、養殖、經果主要銷入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5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大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養殖、經果、第二、三產業等。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66戶,共鄉村人口4391人,其中男性2207人,女性2184人。其中農業人口4175人,勞動力268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44人,哈尼、瓦族1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02人,占人口總數的9.6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54人,參合率99.50%;享受低保9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0.86%。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170平方米,擁有教師22人,在校學生359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55人,其中小學生359人,中學生196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佛山行政區劃百科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