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齒葉赤瓟](/img/9/c73/nBnauM3XwUzMwMjN5ATO1IjNxMTMxIzM0YTMxADMwAzMxAzLwk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粗壯攀援或匍匐草本,全株幾乎無毛;莖、枝光滑,有棱溝。葉柄稍粗壯,長5-16厘米,有不明顯的溝紋;葉片卵狀心形或寬卵狀心形,長12-20厘米,寬8-1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彎缺開放或有時向內傾而靠合,長、寬均為1.5-3厘米,邊緣有小齒,齒的先端具由於小脈伸出而成的胼胝質小尖頭,上面深綠色,密布由於短剛毛斷裂而成的疣狀糙點,下面淡綠,平滑,無毛,基部的側脈離開彎缺而向外展開。卷鬚稍粗壯,有不明顯的縱紋,上部2歧,有時在幼枝頂端出現不分歧的情況。雌雄異株。雄花:花序總狀或上部分枝成圓錐花序。花序軸細弱,長8-12厘米,花梗纖細,長1-1.5厘米;花萼筒寬杯形,上部徑約5-6毫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5毫米,頂端鈍,3脈;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2厘米,寬0.5-0.6厘米,頂端急尖,3-5脈;雄蕊5,著生在花萼筒部,兩兩成對生,1枚分離,花絲長4毫米,花葯橢圓形,長2毫米;退化子房半球形,直徑約2毫米,基部具3枚長約3毫米的長圓形黃色鱗片。雌花:單生或2-5朵生在長僅1-1.5厘米的粗壯總梗頂端。花梗長3-6厘米,光滑無毛;花萼裂片披針形,長4-5毫米,寬約1.5毫米,頂端急尖,有不甚明顯3脈;花冠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長約1.5厘米,寬約7-8毫米,具5脈;退化雄蕊5,兩兩成對生,1條分離,棒狀,長約2.5毫米;子房狹長圓形,平滑無毛,長1.3-1.6厘米,粗4-6毫米,基部稍圓而微帶截形,頂端漸狹,花柱短粗,長2-3毫米,頂端分3叉,柱頭3,膨大,圓腎形,邊緣不規則波狀2裂,寬3毫米。果梗較粗壯,長2-3.5厘米;果實長橢圓形或長卵形,兩端圓形,頂端有小尖頭,長3.5-6厘米,徑2.5-3.5厘米,表面平滑。種子長卵形,黃白色,長約6毫米,寬約3.5毫米,基部圓形,頂端稍狹,兩面平滑,有不明顯的小疣狀突起。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產地生境
產湖北西部、四川、湖南和貴州。常生於海拔500-2100米的路旁、山坡、溝邊或灌叢中。
本種特色
![齒葉赤瓟](/img/a/488/nBnauM3X3QDOxQjN4MTO1IjNxMTMxIzM0YTMxADMwAzMxAzLzk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過去將屬於本種的標本鑑定為T.oliveriCogn.exMottet,經英國植物學家C.Jefrrey的考證,後者應該和T.glabraCogn.同種;但他將該種作為T.punctataHayata的異名,這是不能被接受的。由於T.punctataHayata的葉為狹卵狀心形,基部的一對側脈沿彎缺邊緣向外開展,卷鬚單一而不分叉;而T.dentataCogn.的葉為闊卵狀心形,基部的一對側脈明顯離彎缺邊緣向外開展,卷鬚分2叉,顯然不能作為同一種處理。本種的這些性狀極相似T.montanaCogn.,但兩者又有明顯不同。主要區別是本種花萼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1.5毫米,明顯具3脈,種子較大,長6毫米,寬3.5毫米;而T.montanaCogn.的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4毫米,寬1毫米,僅具1脈,種子稍小,長4-5毫米,寬2-3毫米,因此我們認為也應作為兩個不同的種,C.Jeffrey(1980)在T.montanaCogn.下所引證的四川和湖北的分布,實際上這些地區的標本應該定名為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