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赤瓟(原變種)
南赤瓟(原變種),產我國秦嶺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常生於海拔900-1700米的溝邊、林緣或山坡灌叢中。越南也有,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南赤瓟(原變種)
- 外文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
- 拉丁學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var. nudiflora
- 界:植物界
- 族:光果亞組 Subsect. Leiocarpae A. M. Lu et Z. Y. Zhang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 目:堇菜目(Violales),有資料把葫蘆科劃歸葫蘆目。
- 科:葫蘆科(學名:Cucurbitaceae)
命名來源
南赤瓟(原變種)ThladianthanudifloraHemsl.exForbesetHemsl.var.nudiflora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73(1)卷形態特徵
全體密生柔毛狀硬毛;根塊狀。莖草質攀援狀,有較深的棱溝。葉柄粗壯,長3-10厘米;葉片質稍硬,卵狀心形,寬卵狀心形或近圓心形,長5-15厘米,寬4-12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邊緣具胼胝狀小尖頭的細鋸齒,基部彎缺開放或有時閉合,彎缺深2-2.5厘米,寬1-2厘米,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短而密的細剛毛,背面色淡,密被淡黃色短柔毛,基部側脈沿葉基彎缺向外展開。卷鬚稍粗壯,密被硬毛,下部有明顯的溝紋,上部2歧。雌雄異株。雄花為總狀花序,多數花集生於花序軸的上部。花序軸纖細??4-8厘米,密生短柔毛;花梗纖細,長1-1.5厘米;花萼密生淡黃色長柔毛,筒部寬鐘形,上部寬5-6毫米,裂片卵狀披針形,長5-6毫米,基部寬2.5毫米,頂端急尖,3脈;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2-1.6厘米,寬0.6-0.7厘米,頂端急尖或稍鈍,5脈;雄蕊5,著生在花萼筒的簷部,花絲有微柔毛,長4毫米,花葯卵狀長圓形,長2.5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細,長1-2厘米,有長柔毛;花萼和花冠同雄花,但較之為大;子房狹長圓形,長1.2-1.5厘米,徑0.4-0.5厘米,密被淡黃色的長柔毛狀硬毛,上部漸狹,基部鈍圓,花柱粗短,自2毫米長處3裂,分生部分長1.5毫米,柱頭膨大,圓腎形,2淺裂;退化雄蕊5,棒狀,長1.5毫米。果梗粗壯,長2.5-5.5厘米;果實長圓形,乾後紅色或紅褐色,長4-5厘米,徑3-3.5厘米,頂端稍鈍或有時漸狹,基部鈍圓,有時密生毛及不甚明顯的縱紋,後漸無毛。種子卵形或寬卵形,長5毫米,寬3.5-4毫米,厚1-1.5毫米,頂端尖,基部圓,表面有明顯的網紋,兩面稍拱起。春、夏開花,秋季果成熟。
產地分布
產中國秦嶺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常生於海拔900-1700米的溝邊、林緣或山坡灌叢中。越南也有。
物種鑑別
本種是中國南部最常見一種,變異較大,主要表現在植物體的毛被疏密程度及子房和果實的形狀。采自華東地區的標本植株多密生長柔毛,子房和果實多為卵球形,而采自華中和西南的標本,植株毛被較稀疏,果實多為卵形或長圓形。但是這些區別均存在過渡類型,也無一定的地理分布的限定,因此我們認為仍是一個自然種。葫蘆科·藏瓜族植物
藏瓜族(Trib. FEVILLEAE Pax),葫蘆科的一個族,分4個亞族,中國有3個亞族:藏瓜亞族、錐形果亞族、赤瓟亞族、翅子瓜亞族。雄蕊5,稀4,分離或基部聯合成柱,花葯不成水平環狀,1室或假2室,藥室直。種子常下垂生或稀水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