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壯族

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主要聚居在廣西那坡縣境內,共有9975戶人家,5萬多人,占那坡縣壯族人口的32%。

民族介紹

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主要聚居在廣西那坡縣境內,共有9975戶人家,5萬多人,占那坡縣壯族人口的32%。由於歷史上戰爭和民族遷徒等原因,許多人躲入深山老林,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從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乾欄文化
乾欄建築以石木結構為主,工藝簡單粗糙。下面為打磨過的堅固石柱支撐,上面用木頭搭建樓房,呈“凹”形。反映出黑衣壯祖先自然生態的惡劣,以及生產及生活條件的艱苦。(在乾欄式建築的樓下,黑衣壯用石缸蓄水。)
銀飾文化
黑衣壯婦女佩戴的銀項圈,兩邊都製成魚形狀,有如雙魚對吻。雙魚對吻銀項圈是壯族婦女婚嫁時的必備之物,說明黑衣壯有魚圖騰崇拜的信仰。現代黑衣壯居住的環境是缺水的石山乾旱區,連人畜飲水都困難,何以來水養魚?原來,在壯族傳統稻作區,人們相信人死後變成魚。黑衣壯佩戴的雙魚對吻銀項圈,是崇拜魚文化的遺風。

服飾文化
黑衣壯的衣褲套裙別具一格,為廣西其他壯族地區所少見。這種著裝顯示出立體層次感,人也顯得活潑秀雅。趕圩或走訪親友時,將圍裙向上翻卷可作口袋使用,勞動時又可裝少量的菜豆和零星雜糧。黑衣壯婦女所戴的雙角形頭巾,也是外地壯族服飾中所罕見的。以崇尚黑色為主題的審美意識,構成了黑衣壯獨特的區域服飾文化。(婦女們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針一線縫製而成。)
喪葬習俗
走進黑衣壯的村子,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園裡有一座座用瓦片覆蓋的墳墓。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僅僅露出屋頂部分,十分顯眼。黑衣壯人認為,老祖宗的墳不能遷走,要讓他們和子孫後代永遠在一起。

景點介紹

黑衣壯村屯旅遊指南:
黑衣壯居住在環境艱苦的大石山區 因為沒有真正開發成旅遊景點,村屯裡沒有招待外人的客棧。但可以到任何一個家庭去居住,只要你誠心實意,男女老少都會歡迎你。一進到黑衣壯的家庭,他們自釀的玉米酒你卻不可不喝,而且得喝夠雙碗。晚間睡覺很涼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裝了“天然空調”。
住在大石山間,雨後清晨起床,可以看到大片壯觀的雲海。如果再有趕早的馬幫經過,應該是攝影發燒友的“美餐”。
在黑衣壯聚居區旅遊,享受的是一種狀態。當地人打磨、染布、織布、節慶、唱歌、婚嫁等,都可以令都市人大飽眼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