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的做法
取山泉浸泡糯米,歷時一天,濾乾水,放到木甑里蒸熟。趁勢倒入石臼,由幾條漢子手執“?”字形的木柄石錘,往石臼里輪番舂擊。舂到是處,那糯米飯便膠也似地粘成一團,看不到飯粒。然後,捏出一小團一小團,再壓成一小塊一小塊碗面寬的餅狀糍粑,即可食用。要是暫時不吃,也可以藏放到通風處,晾乾,即是糍團。糍放到鐵鑊里,加熱,用豬油烤軟食用。
還有一種比較精緻的糍粑,叫做黃金糍。它的做法與糯米糍相似。唯不同的是,它的原料是用粳米和糯米各半(也有六四比例或七三比例混合),以黃鹼柴的湯浸泡半天以上。然後,撈起蒸成貌似“凝脂”的金黃色的糍團。“凝脂”出臼後,用印花模具把它印成一塊塊“福”字或梅花圖案的糍餅,色、香、味、形一應俱全。
做糍粑意義
畲族過年,做“七月半”和冬節,都有制糍。他們常把豐收之年,喜悅之年,說成“今年有糍做羅!”它是時(糍)來運到,生活年年(粘粘)甜的象徵。同漢族蒸年糕祈望指日高升的心愿一樣。因此,糍團就成了畲族人們慶賀良辰美景、婚嫁誕辰常用禮品。在親來戚往的日子裡,也常常礱穀,舂米,蒸飯制糍,同歡共慶。甚至,在室內男女盤歌,一方得勝之時,深夜裡也制糍做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