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隴鄉

麻隴鄉

麻隴鄉位於米易縣城西南角67公里的白坡山腳,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草資源豐富,是典型的以種養結合為經濟支柱的鄉。特色產品包括烤菸產業、畜牧業、核桃產業、彝家酸菜、無公害蔬菜。

基本信息

行政區屬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

麻隴鄉麻隴鄉

歷史沿革

麻隴鄉位於米易縣城西南角67公里的白坡山腳,區劃調整前轄五個村,即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村(原一村、二村)、新田村(原三村)、照壁村(原四村)、紅岩村(原五村)。區劃調整後,原雲峰鄉的雲盤村、馬井村併入,原坊田鄉的黃草坪村、莊房村併入。其東與得石鎮的大田村接壤,北與普威鎮內坡村接壤,西與白坡鄉大槽溝接壤,南與得石鎮黑谷田村接壤,地處中高山區,平均海拔2300米,幅員228.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322畝,其中田2512畝,地7810畝。麻隴鄉現轄中心、新田、照壁、紅岩、黃草坪、莊房、雲盤、馬井8個村,63個合作社,2068戶,8264人,有彝、白、傣、回4個少數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總人口68%。

氣候特徵

麻隴鄉的屬中高山地,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草資源豐富,主產水稻、玉米、烤菸、洋芋、蕎子;水果以雪梨為主,兼有蘋果;乾果以新疆泡核桃、板栗為主;另有花椒青椒等種植業;養殖業以為主,是典型的以種養結合為經濟支柱的鄉。

民族文化

1、語言文字

麻隴鄉以彝族為主,麻隴鄉也是米易縣彝族人口比例和彝族人數最多的鄉鎮,彝族文化深遠而豐富。彝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至今這裡的人們還都能用流利的彝族語言來交流,並且他們保留了彝族完整的文字,至今都作為一種民族語言來學習和傳成。

2、器樂、舞蹈

彝族以能歌善舞著稱,每逢節日必載歌載舞慶祝節日。舞蹈主要是鍋莊舞,但形式多樣,有表達喜慶歡快的,也有祭祀性的。

彝族器樂種類也很多,但目前流傳下來的較少,彝簫是其中的一種。

3、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重要的節日之一,逢年農曆11月24日,彝族人開始慶祝自己的節日,燃起火把,大家載歌載舞,預祝來年豐收。

彝族年:是彝族兩大節日中的又一重大節日。逢年秋收過後,以村社或以片區等為單位,擇定時間過彝族年,時間一般在農曆的11月下旬至12下旬不等。過彝族年主要是慶祝當年的糧食、牛羊豐收,而今更是作為一種民族文化來傳承和發揚。

產業結構

麻隴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農業收入是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區劃調整以前,麻隴鄉農民生活水平較低,農民人均收入還不到2000元。強鄉並組後,黨委政府為如何發展麻隴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上動了腦筋,我鄉抓住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契機,在全鄉範圍內利用我鄉光照強、土地資源豐富等條件大面積推廣短、平、快的經濟作物烤菸生產。

利用豐富的夏秋季節天然牧草資源,結合冬春季節種草,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區大力發展種草養畜,穩定生豬產業,扶持養羊示範大戶,引進南江黃羊金堂黑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品種,認真搞好動物防疫工作,使全鄉的畜牧業能夠很好地發展。

幾年時間裡,全鄉GDP快速增長,GDP從2005年3318萬元,到2006年的3757萬元,今年的還將在2006年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增加。

基礎設施

麻隴鄉過去的基礎建設中,工程面大,資金不到位,導致許多項目建設處於癱瘓狀態,針對存在的問題,黨委、政府各方努力,爭取了資金,解決了政府綜合辦公大樓建設,街村大橋、中學大橋的恢復、中心大橋的新建,完成了雲峰中心校的遷建,完成了龍洞國小、厥基坪國小的新建,照壁、紅岩、新田3個村小正在修建。解決了8個合作社的人畜飲水問題;購置架設25千米塑管,順利解決全鄉烤菸生產用水問題;完成了2509口煙水配套小水窖毛窖開挖建設工作。

教育事業

全鄉共有10個教學點,其中初級中學1所;村小9所,其中3所正在建設之中。校舍占地面積9636平方米,其中教師37間、學生宿舍12間,教職工住宅占地面積4512平方米;有2個操場,面積1380平方米;在校學生1009人,入學率99.7%。1009名學生全部享受兩免政策,有40名學生享受一補。

民族工作

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加強了黨的民族團結政策的宣傳工作,因此民族關係十分融洽,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勢下,由於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條件還比較落後,我鄉漢族同胞積極主動帶動少數民族同胞抓生產、搞發展,共同致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