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會議

鹽鐵會議

眾所周知,漢武帝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 賢良文學認為,鹽鐵官營等政策是民間疾苦的根源所在。 桑弘羊指出,武帝時由於實行了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不但做到了

鹽鐵會議簡介

中文名稱: 鹽鐵會議
發生時間: 公元前81年
所屬年代: 漢代
事件介紹
鹽鐵會議
眾所周知,漢武帝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它的實行,使漢朝政府廣開了財源,增加了賦稅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較雄厚的物力基礎來支持長期的戰爭,從而不斷拓寬了疆土,安定了邊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一經濟政策的實施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官營鹽鐵、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行,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而“農民重苦,女紅再稅”的狀況,以及“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趨貧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圍繞是否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與桑弘羊等人展開了鬥爭。

“輕徭薄賦”與鹽鐵會議

漢昭帝繼位後,西漢政府基本上執行了漢武帝 輪台罪己詔 中規定的政策,提倡農耕,實行 與民休息 、 輕徭薄賦 ,以發展生產。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漢昭帝剛一繼位,便親耕籍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再次 耕於上林 ;直到死前的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還下詔重申, 天下以農桑為本 ②,足見這一期間統治者對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在實際做法上,西漢政府不斷減免農民在田租、賦稅和徭役等方面的負擔。漢昭帝於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下詔,免除全國農民當年的田租;始元六年, 令民得以律占租 ,即農民除上繳制度規定的田租外,以其他藉口額外徵收的田租一律免除。四年後,即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西漢政府又免除元鳳四、五兩年的口賦。此後,再於元平元年規定減征農民十分之三的口賦。由於口賦是不依土地和財產多寡,只按人口多少徵收的賦稅,所以這些減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昭帝時期的西漢統治者還根據漢武帝在 輪台罪己詔 中停止對匈奴戰爭、在邊防上只是 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①的思想,廢除了一些為抵禦匈奴、加強國防而向百姓徵收的各種不利於生產的徭役和雜稅。如漢武帝時期,為加強對匈奴戰爭的後勤保障,規定百姓須供給政府馬匹,至昭帝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下詔廢除。與此同時,還解除了景帝以來禁止馬匹出關的規定,以利於邊境貿易。西漢政府曾沿襲秦代規定,全國百姓每年要戍邊一定時間,如不願或無法戍邊,須出錢若干以補給戍邊者,很多貧苦百姓因無力交納,只好拖欠。針對這種情況,昭帝於元鳳四年下詔,免徵三年以前拖欠款項。
漢昭帝統治時期,雖然西漢政府根據漢武帝 輪台罪己詔 中規定的方針,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減輕農民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但在統治集團內部,對實施這些政策的認識是不一致的,甚至存在著重大的分歧。實際上,早在漢武帝在位期間,統治集團內部在統治政策和策略方面便分為以霍光為代表的 寬厚長者 和以桑弘羊為代表的 深酷用法者 兩派②。桑弘羊等人關於在輪台屯田的上書,便是後者政治主張的具體體現。漢武帝在 輪台罪己詔 中否定了桑弘羊等人的建議,提出了今後的施政方針,卻並沒有消滅桑弘羊一派的勢力。所以,武帝在臨終時仍令霍光與桑弘羊等人同時輔佐幼主。昭帝繼位後,兩派的分歧日益擴大。霍光大權在握,竭力推行 與民休息 、 輕徭薄賦 的政策,引起桑弘羊等人的不滿,他與上官桀一起, 數以邪枉乾輔政 ①。為排除推行 與民休息 、 輕徭薄賦 政策的阻力,霍光於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昭帝的名義,命令丞相田千秋召集六十多名賢良文學,與桑弘羊進行辯論,桑弘羊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答。爭論是圍繞著一個經濟問題展開的,雙方就政府是否對鹽鐵實行專賣一事展開激烈的辯論,所以歷史上稱這次的大辯論為 鹽鐵會議.後來,漢宣帝命桓寬根據這次會議的內容,整理成《鹽鐵論》一書,使我們能夠比較具體地了解這次會議討論的內容。
由於雙方在政府的統治政策和措施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所以在辯論過程中,雙方並沒有僅僅局限在鹽鐵專賣,而是由此引發出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關於鹽鐵專營的問題。賢良文學認為,鹽鐵官營等政策是民間疾苦的根源所在。在這些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不法官商 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 ②,大發橫財。由於鐵器質量低劣, 割草不痛 ,價錢又貴,農民不願使用,以致出現了 木耕手耨 的現象;而官府經營的食鹽也有苦味,人民只好淡食。賢良文學們認為,這實際上是政府、官吏在與民爭利.因而主張罷鹽鐵、酒榷、均輸等官營事業。桑弘羊也承認在鹽鐵官營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流弊,致使 民煩苦之 ,卻認為這些流弊只是由於 吏或不良,禁令不止 造成的,是執行的問題,而並非政策本身的問題。
桑弘羊指出,武帝時由於實行了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不但做到了 離朋黨,禁淫侈,絕兼併之路 ,也保障了大規模抗擊匈奴戰爭的後勤供應,平時賑災、修水利等項開支也是依靠這些財政收入。因此,桑弘羊堅持主張不能廢棄這些政策。
關於同匈奴和戰的問題。武帝時期對匈奴的連年征戰,使 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東方盜賊滋起.賢良文學據此認為,對待匈奴,用戰爭的形式不如用和親的形式,只要用仁義引導感化他們,就能避免匈奴的騷擾,維持北方和平的局面。他們主張 罷關梁,除障塞 , 偃兵休士,厚幣和親.桑弘羊在回顧漢與匈奴關係的歷史後指出,匈奴 反覆無信,百約百叛 ,經過連年戰爭,匈奴雖然 挫折遠遁 ,但並沒有真正降服。只有通過武力打擊,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擾,保證漢王朝的安全。
關於法治和德治的問題。賢良文學針對武帝末年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的現象,指出如果單靠酷刑鎮壓,就會走上亡秦之路,漢王朝的統治也不會長久。
他們主張推行德治政策,加強思想統治,先 禮 後 法 , 禮用敬明,不從者,然後等之以刑.桑弘羊則堅持認為,必須實行嚴刑峻法, 令嚴而民謹,法設而奸禁.鹽鐵會議上雙方的爭論,雖然十分激烈,但都是就如何維護漢王朝的長久統治這一根本目的而展開的。在這一點上,雙方並沒有存在根本的分歧。
從長遠看,桑弘羊堅持鹽鐵官營、以武力打擊匈奴的貴族勢力、實行法治的主張,有利於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漢王朝的統一,是積極的和可取的。不過,在武帝末年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的情況下,一味地堅持這些政策,而不採取任何緩和矛盾的措施,勢必會進一步激化矛盾,甚至會導致政權的傾覆。賢良文學大多出身下層,比較了解普通百姓的疾苦,因而提出的政策較為現實,對於暫時緩解武帝末年的社會矛盾,不失為一劑良藥。
但如果將賢良文學們的對策作為政府長期的統治政策,不但是愚腐的,甚至還會危及封建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統一。
② 《鹽鐵論》。
鹽鐵會議並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但爭論雙方的觀點對昭宣時期西漢王朝的統治政策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主流上看,大權在握的霍光基本上仍然堅持了漢武帝 輪台罪己詔 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 與民休息 的措施,將公田與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部分地免除賦稅、徭役,降低鹽價,與匈奴保持友好關係。這些措施符合賢良文學提出的 行仁政 ,以 德 治國的意見。賢良文學也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成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躍的力量。霍光曾專門召集他們 問以得失 ①,宣帝也 用吏多選賢良 ②。與此同時,霍光也並沒有絕對排斥桑弘羊的意見,在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上,除罷去酒榷,在部分地區停止鐵器專賣外,漢武帝實行的其他經濟政策仍延續未變。

鹽鐵會議的進程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閏十二月,霍光就派遣當時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國,察舉賢良,訪問民間疾苦、冤難以及失去職業的人,為召開鹽鐵會議做準備。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下詔郡國推舉賢良文學六十餘人到長安,詢問民間疾苦。賢良文學們提出鹽鐵官營和平準、均輸等經濟政策是民間疾苦的原因,遭到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反對。以丞相田千秋和桑弘羊為一方,賢良文學為一方,雙方對為政得失展開了一場全面辯論。雙方對民間疾苦的根源、同匈奴的和戰政策、治國的方針和理論等重大問題申述了不同主張。會議後,“罷榷酤官”,部分地區停止鐵器官營,其他政策不變。召集郡國賢良文學到京師,雖是諫大夫杜延年提出的,顯然得到霍光的支持,所以這次會議也反映了兩位輔政大臣對當時實行的經濟政策的分歧。

鹽鐵會議的意義

鹽鐵會議辯論的雙方,一方是從武帝時起長期當政的法家代表人物御史大夫桑弘羊,一方是儒家思想的忠實信徒賢良文學。鹽鐵會議不僅在政治上是終止武帝的戰爭政策、轉入新的休養生息的和平狀態的開始和標誌,也是思想上終止漢初儒、法合流,重新恢復先秦孔孟思想傳統的歷史契機。正是由於這種歷史契機,經過鹽鐵會議,儒家思想重新倔起,在宣帝時期進一步得勢,至成帝時則完全居於統治地位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