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師

《到京師》是“元詩四大家”之一的楊載的作品。楊載文名頗大,文章以氣為主,詩作含蓄,頗有新的意境。本詩描寫初春之景,既表達了作者的苦悶心情,又表達作者因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充滿希望的心情。

作品原文

到京師

楊 載

城雪初消薺菜生,角門深巷少人行。

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

思想內容

一、二句中“生”、“少”兩個字的藝術效果:

京城雪剛剛消融,薺菜已經衝破凍土,嶄露勃勃生機,這一細節蘊含作者對京師的無限希望;“少”字則描寫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靜落寞的環境,這與前面的“生”字形成鮮明對比,也是他愁悶心情的寫照。

問題解說

詩作的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一聲清脆的鳥叫聲從柳梢枝頭傳來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靜,仿佛給詩人帶來了人生新的生機。那善解人意的黃鸝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作者簡介

楊載(1271~1323) 元代詩人。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徙居杭州。年四十未仕,以布衣召為國史院編修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受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

楊載當時文名頗大,與虞集、范梈、揭傒斯齊名,為“四大家”之一。文章以氣為主,趙孟頫等對他都很推重。他的詩對現實一般是歌頌的,有時也微露不滿。如《懷錢塘故人柬應中父》、《寄維揚賈侯》,都為懷才不遇者憤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業無成就時,也每有嘆老嗟卑的情緒,他的《客中即事》詩說:“漸覺星星雨鬢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卻春光度,驚見前林嫩竹多。”道出了新陳代謝的客觀情況。其詩總的基調並不消沉。楊載的一些比較好的詩作,特點是含蓄,老練而不陳腐,頗有新的意境。《題文丞相書梅堂》歌頌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節操,表達了由衷的景仰心情。

他的《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詩,頗象唐詩,圓潤而不枯澀,風格雄健。他把典故融化在詩句中,平易通順,全詩意境空靈飄忽。他鍊字造句,下過苦工夫。他自己說:"詩當取材於漢魏,而音節則以唐為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