穇子[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穇子[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穇子[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穇子(拉丁學名:Eleusine coracana),禾本科穇屬草本植物。一年生,粗壯簇生草本。稈直立,高50-120厘米,常分枝。葉鞘長於節間,光滑;葉舌頂端密生長柔毛,長1-2毫米;葉片線形。花果期5-9月。本種廣泛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本草綱目》稱之穇子(一種古名),各地稱呼不同,如鴨腳粟(廣西玉林市貴港市)、雞爪谷(西藏)、廣粟或拳頭粟(海南島)、龍爪稷、龍爪粟、雞爪粟、鷹爪粟、鴨爪稗、鹼谷、非洲黍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穇子 穇子

一年生,粗壯簇生草本。稈直立,高50-120厘米,常分枝。葉鞘長於節間,光滑;葉舌頂端密生長柔毛,長1-2毫米;葉片線形。穗狀花序5-8個呈指狀著生稈頂,成熟時常內曲,長5-10厘米,寬8-10毫米;小穗含5-6小花,長7-9毫米;穎堅紙質,頂端急尖;第一穎長約3毫米;第二穎長約4毫米,外稃三角狀卵形,頂端急尖,背部具脊,脊緣有狹翼,長約4毫米,具5脈,內稃狹卵形,具2脊,粗糙。鱗被摺疊,具3脈;花柱自基部即分離。果為囊果,種子近球形,黃棕色,表面皺縮;胚長為種子的1/2-3/4,種臍點狀。染色體2n=36 (Авдулов, 1928)。花果期5-9月。

分布範圍

本種廣泛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長江以南及安徽、河南、陝西、西藏、廣西等省區均有分布。

穇子 穇子

國外:龍爪稷為非洲和印度的一種主食,可作餅和麵包及煮粥,也可釀製啤酒。印度邁索爾等地種植最多,錫金、尼泊爾以及非洲的烏干達等地大量栽種。

中國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南部——橫斷山脈西南部(西藏雞爪谷多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暖濕地帶,包括察隅、墨脫、錯那、波密、吉隆、林芝、定結、聶拉木等縣的低谷地區),及廣西玉林市貴港市(稱鴨腳粟)。海南島(稱廣粟或拳頭粟),是海南古老作物,過去常以救荒作物加以栽培,主要分布在瓊海、澄邁、定安、儋縣等地,海口、瓊山、文昌、瓊中、通什、白沙和臨高等市(縣)部分鄉(鎮)農戶中也有零星種植。其它一些省地也有小量種植。

主要價值

穇子 穇子

本種稈可用作編織和造紙或作 家畜飼料,種子可食用或供釀造。

物種分類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一年生草本。根系極發達。稈叢生,基部傾斜,高10-90厘米。葉鞘兩側壓扁而具脊,鬆弛,無毛或疏生疣毛;葉舌長約1毫米;葉片平展,線形,長10-15厘米,寬3-5毫米,無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

記載

《廣西產鴨腳粟米營養成分的測定及分析》論文介紹,鴨腳粟米是鴨腳粟的種子,鴨腳粟(Eleusinecoracana Gaertn),又稱雞爪谷、龍爪稷、鴨爪稗、穇子、鹼谷等。鴨腳粟是一種耐鹽、抗鹼、耐澇的優良禾本科牧草作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