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四寶

蘄春四寶

蘄春縣隸屬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北岸,東北鄰安徽省。面積2397.6平方千米。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兼有。且呈現多層次、立體分布。整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漸次傾斜。水系有蘄河、赤東湖、赤西湖等。鍾,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不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綱目》,還有蘄竹、蘄艾、蘄龜、蘄蛇,世稱“蘄春四寶”。為歷代文人墨客吟頌的佳品,皇宮貴族追索的貢品,博物和醫藥學家研究的珍品,為後世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載述,形成了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四寶文化。

地域信息

湖北省蘄春縣(舊稱蘄州府、蘄陽縣)位於湖北東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佳山秀水、靈秀所鍾,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不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綱目》,還有蘄竹、蘄艾、蘄龜、蘄蛇,世稱“蘄春四寶”。據史料記載,“四寶”源於西周,名於明代,用充方物,列為貢品,上國史,入方誌,登專著。為歷代文人墨客吟頌的佳品,皇宮貴族追索的貢品,博物和醫藥學家研究的珍品,為後世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載述,形成了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四寶文化。探研蘄春四寶的由來、淵源及現狀,以了解李時珍對地方特有物種的研究和對我國傳統醫藥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蘄竹

簡介

蘄竹,源於桃枝竹,別名笛竹、叢竹、孝順竹、蓬萊竹等,學名為Bambusa mnltiplex(Lour.)R aeus.exj.A.etj.H.schnlt,其竹或細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澤晶瑩,竹節稀疏,篾質柔軟,用途廣泛,是全世界1200餘種竹子中的良品之一。《 山海經》載:“番冢之山,囂水之上,多桃枝,今蘄人批取……”,《顧命》指出:“桃枝竹,皮滑而黃,可以為席,即今之 蘄竹也”, 李時珍《 本草綱目》載:“笛竹一節尺余,出吳楚(蘄州有 楚尾吳頭之稱)”。另外晉代戴凱之《 竹譜》、元代 李衡《竹譜祥錄》、《 辭海》(1989)及湖廣、湖北、蘄州等地方志均有記載。 蘄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種,一是其竹製品,二是其藥用價值。

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 蘄竹製品源於西周,興盛在唐宋,沒落於清末。 蘄竹所織竹蓆,稱“ 蘄簟(席)”,質軟如棉,摺疊似布,人臥其上,百病痊癒,不僅是皇宮王室珍藏的珍品,也是文人墨客吟誦對象,相贈佳品。據《蘄春縣誌》(1997)載,民國初年,蘄春 篾匠葉彩華用 蘄竹編織二床具有雙面圖案(一面為二龍戲珠,一面為丹鳳朝陽)的 蘄簟,1915年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獲金獎,至今仍珍藏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中。 蘄竹所制的竹笛,音響清亮,有著“蘄春笛竹天下知”的美譽。據傳, 張昌宗善吹 蘄竹所制的簫,聲音幽雅,沁人心肺,博得了 武則天的鐘愛。 蘄竹所制的手仗,造型奇特,工藝精緻,被稱為“蘄仗”、“神異品”。還有 蘄竹扇、蘄竹筷等物,均為珍品。

李時珍《 本草綱目》記載 蘄竹藥用有清熱、瀉火、熄風等作用,並按其形態、功能稱“桃枝”、“堇竹”、“笛竹”。入藥用堇竹,次用淡苦竹, 蘄竹為竹類入藥首選品。又載“堇竹葉,氣味苦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煎湯,熨霍亂轉筋。堇竹瀝主治風”。“在百病主治藥”治療“癢風”病“風熱濕熱”中記載“堇竹葉主痙風,竹瀝去痰熱子冒風痙,金瘡中風、破傷中風、產後中風、小兒中風、發熱口禁、反張欲死,飲一二升,或入薑汁。”治療“咽喉”病“風痙”中記載“紫荊皮堇竹葉,百草霜並煎服”。蘄春民間還有將 蘄竹根、茹、籜、實等入藥的習慣。

發現

蘄竹以及蘄竹製品的興衰與封建社會的沒落,貢品取消,州府改為縣府,以及歷史上二次大肆砍伐等有直接關係。在20世紀70年代將羅漢竹(毛竹的異形竹)誤認為是 蘄竹,也延誤了蘄竹的開發利用。 蘄春縣退休幹部王鴻賓,歷經十餘年潛心研究,撰寫《 蘄竹及其製品考證和開發》,並尋訪老篾工,依據史料記載,製得 蘄簟、蘄笛、蘄杖等物品。 蘄春縣科技局在1998年邀請北京、廣州等地專家召開了“ 蘄竹論證會”,糾正了對蘄竹的誤認。

作用

蘄竹是蘄春的特產之一,明代弘治《黃州府志》記載:"蘄竹,亦名笛竹,以色瑩者為簟,節疏者為笛,還須者為杖"。因為它產在蘄地,性能狀態又與一般竹子不同,所以叫 蘄竹為繞節,節與節之間輾轉相繞,組成一個個的棱形,狀如羅漢肚,蘄竹有大小之分,大蘄竹有茶杯大,小蘄竹中有手杖粗。大 蘄竹貴在作簟,色澤晶瑩、有如琉璃、美玉、質地堅韌,劈篾如絲,柔軟如綿,摺疊如布。熱天,人睡在上面,既透涼,又爽汗;起身後,而跡經久不更,用 蘄竹做的竹笛、 簫管、音質清幽柔和,有細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盤之妙,白居易形容它"笛愁春盡梅花里,簟冷秋生薤葉中"。

蘄艾

簡介

蘄艾為菊科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cv.qiai 及其近緣種。蘄艾與其它艾的不同之處在於植株高大,可達1.8~2.5米,含揮髮油較多,氣味深郁,葉厚紙質,被密厚長毛,取乾葉揉之可成絨團,其形和質均屬上品。

艾,又名冰台、灸草,藥用其葉,故藥材名為艾葉,《 本草綱目》釋:此草可乂疾,久而彌善,故字以乂,而名“艾”;《博物志》載:削冰令圓,舉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故艾名“冰台”;醫家用其灸百病,故又名“灸草”。

蘄艾比一般更香,人藥治病療效更好。

蘄艾莖直生,葉北白色,柔厚而有茸毛,它多生長在 田埂地邊或山坡,*水向陽。

療效

蘄艾是名貴藥材,莖和葉都可以入藥,其味苦或微甘,性微溫。據現代化學分析, 蘄艾含十七種已知化合物,能治療多種疾病。

蘄艾還具有異香,可以作調原料,枝葉熏煙能驅蚊蠅,具有殺菌的功效。 蘄春人更是把 蘄艾作為吉祥之物。至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仍喜歡用 蘄艾與昌蒲一起點熏室,這樣能滅殺和控制空氣中的許多細菌或病毒,對 蚊蠅有明顯的殺傷效力。同時, 蘄艾含濃厚的芳香的揮髮油成分,對頭痛,鼻塞,胸悶有明顯的鎮靜感,從時令上講,端午正值初夏,接近梅雨季節,空氣潮濕,細菌繁殖,室內易生霉,門窗掛艾,純潔空氣,淨化環境,是民間傳統的衛生習俗。

艾葉可用於灸,“灸百病”,並與“針”齊名;可入藥,有理氣、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功用;為食療之物,如“羹艾酒”、“艾糕”等;還有以艾為“虎”,菖蒲為“劍”,懸門戶之上以“避邪”、“禳毒氣”等習俗流傳至今。 蘄春縣民間有許多用艾習慣:如嬰兒出生第三天洗 艾水澡,並將艾絨少許敷在囟門和肚臍上,可預防感冒、鼻塞或其它疾病;產婦產後三天和滿月,各洗一次艾湯澡,以消毒辟穢、溫運氣血,可預防產後體弱生病;艾湯洗腳可治風寒咳嗽;胃寒肚痛,取艾葉一片,揉團吞服;艾水薰蒸,可治筋骨痛或腰腿痛。《孟子·離婁章》載“七年之病,蘄三年之艾”,蘄春民間也有“家有 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所以各家儲存老艾也成一種習俗。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增強免疫、護肝利膽、解熱鎮痛、抑制心臟收縮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婦科、呼吸、消化、風濕痹痛、皮膚等疾病以及消毒殺菌等方面。

作用

由於 蘄艾含揮髮油成份高出其它艾一倍以上,可通過水蒸汽蒸餾法製得蘄艾油,廣泛用於醫藥、食品、日用化工等行業。 蘄春縣曾開發 蘄艾精、保健腰帶、蘄艾蚊香、蘄艾牙膏、蘄艾浴液、蘄艾香精、蘄艾枕、蘄艾香菸、 蘄艾條等產品。2003年在狙擊“非典”期間, 蘄艾被搶購一空,並發揮了有效的預防作用。

史料記載

李時珍的父親 李言聞(曾任太醫院蓮幕)曾著《 蘄艾傳》:“產於 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此書可能為第一部論述艾葉或最早提出“ 蘄艾”的專著。 李時珍(曾任太醫院判)在《 本草綱目》中指出:“(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 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 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罈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此述被歷代醫籍轉載, 蘄艾因此而名傳天下。

蘄龜

簡介

蘄龜,因背腹上下生長有綠毛,毛中有金絲狀金線而得名,俗稱綠毛龜。《 本草綱目》載:“ 蘄龜,即綠毛龜,釋名綠衣使者……毛長四五寸,毛中有金線,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銖錢者為真。他龜久養亦生毛,但大而無金線,底色黃黑為異爾。” 蘄龜的綠毛為蘄龜基枝藻寄生、生長所致,由於藻類的生長,影響所寄生的龜活動攝食能力,使龜瘦弱,“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由於野生 蘄龜極少,視為珍品,現用人工接種等方式進行飼養。

藥用價值

蘄龜的藥用價值,正如《 本草綱目》所云:“此龜 古方無用,近世滋補方往往用之,大抵與龜甲同功”。龜全身可入藥。《南齊書》載:“通經脈,助陽道,補陰血,益精氣,治痿弱。”龜肉性味甘酸溫,能滋陰補血,逐風祛濕,柔肝補腎,去火明目,涼血。《 本草綱目》云:“龜肉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咳,止瀉血,血痢。”龜血為跌打損傷要藥;龜膽對眼腫不開有療效;龜版,即龜的腹甲,又稱龜甲, 元武版,甘鹹、 純陰、氣味厚濁,補腎滋陰,質重而能潛斂浮陽,益腎又能健骨,通任脈,因藥力雄厚,療效確切,為藥中珍品。

蘄龜的形狀與普通龜相似,不同的是背甲上生著細長而濃密的綠色絨毛,所以蘄龜又叫"綠毛龜"。

其它相關

蘄龜自唐宋以來就負有盛名,人們常飼養於庭院以供觀賞。將 蘄龜放入清水中(一日換一次水),綠毛輕漾,飄浮滿盆,金絲浮動,晶瑩耀眼,既像一團青苔在水中沉浮,又像鑲嵌在白玉中的一塊翡翠,如撈出水外,綠毛緊貼龜背,金絲井然不亂,頗為奇特,外商更視為奇寶,競相購買,價值昂貴。

蘄龜既是美麗的觀賞動物,又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良藥,民間傳說食用蘄龜可以延年益壽。龜肉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和鈣、磷、鐵等營養物質,有滋陰補血之功。

蘄蛇

簡介

蘄蛇為蝰科動物 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其鼻(吻鱗和鼻間鱗)尖尖上翹,稱“ 尖吻蝮”、“翹鼻頭”;背有二十四個方形花斑,稱“棋盤蛇”;背部棕黑色,頭側土黃色,腹部乳白色,並有黑色念珠斑,稱“白花蛇”;又善撲火,叫“ 火蛇”,“撲火猛”;平日數天盤居一地,終日不動,叫“ 懶蛇”;又因毒性猛烈,據傳被咬後走五步,即倒下死亡,俗稱“五步蛇”、“五步龍”、“五步倒”;其尾有一“佛指甲”,據傳迂險時可用其破腹自殺,“死而眼不陷”,《爾雅》載:“蛇死後皆閉,惟蘄州花蛇開”。

蘄蛇為劇毒蛇,相傳人被咬傷,不出五步即死,故稱"五步蛇"。因它全身黑質白花,又名白花蛇。 蘄蛇頭扁,呈蛇頭扁,呈三角形,背黑褐色,頭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數黑褐色斑點,稱"念珠斑"。屬部稍扁,尾尖一枚鱗片尖長,叫"角質鉤",破腹自殺。 蘄蛇雖毒,卻是我國的名貴傳統中藥,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進貢的珍品。是現今出口的珍貴藥材。

藥用價值

蘄蛇味甘鹹,性溫,蛇肉具有祛風濕,散風寒,舒筋活絡,並有鎮痙、止癢的功能。能治風濕性疾病。

李時珍在著《 本草綱目》之初,曾多次到蘄州城北的龍峰山等地,考察“白花蛇”,向捕蛇人請教捕蛇、養蛇、炮製蛇酒等技藝。寫有《 蘄蛇傳》一書,後失傳。在《 本草綱目》中,將白花蛇首次“ 釋名”為 蘄蛇,曰:“花蛇,湖蜀皆有,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

蘄蛇的珍貴,主要由於其藥用價值。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贊其“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 驚搐、癩癬惡皰之要藥”。原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解放軍305醫院高輝遠教授指出:“ 蘄蛇性溫,入肝經,能外達皮膚,內通經絡,搜風之力較大,可稱風藥之冠。” 蘄蛇毒可制“去纖酶”,“清栓酶”,臨床主治腦血栓、冠心病,國際市場蘄蛇毒凍乾品價值高於黃金。《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載: 蘄蛇甘、鹹、溫、有毒,具有祛風、通絡、止痙之功效,用於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蘄蛇量少名貴,求者眾多。 顧景星《黃公說字》載:“謹按蘄地花蛇,有黃白黑三種,黃白二花可貨數十金,黑花不過數金而已。”據史料記載,從唐代蘄州以 蘄蛇為貢品,到明代,更是取之無度,嘉靖《蘄州志》所載民謠“白花蛇/誰叫你能避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積骨如巴陵/殺爾種類絕/白花不生禍 始滅。”官府強行索取,民眾被迫濫肆捕殺,造成 蘄蛇資源的枯竭。八十年代末,蘄州興建“ 蘄春四寶園”,以 武夷山引回白花蛇數拾條進行人工飼養,後因多種原因未能成功。2003年,蘄春天龍蛇類養殖加工廠張勇東同志在蘄春山區捕獲四條“ 蘄蛇”及一枚蛇蛋,並馴養、孵化成功。經湖北中醫院詹亞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張如松教授及湖北省中藥材公司、湖北省藥品檢驗所等專家鑑定為 蘄蛇,使“消失”百年的蘄蛇重現。

總述

“ 蘄春四寶”文化反映了一組特殊的地方珍稀生物的自然特徵、生化功能、社會價值及與之相關的世運隆污、民生興替,開發利用“ 蘄春四寶”也是保護自然、開發自然、回歸自然的一個綜合性課題。 蘄春四寶源遠流長、 聲名遠播,歷經滄桑,經歷了從起源到發展,從發展到興盛的過程。深入探尋開發“蘄春四寶”以 澤被後世、造福生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蘄春有四寶、龜、蛇、竹、艾草",這是世代流傳於蘄春民間諺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