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香

迎香

迎香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此腧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有疏散風熱、通利鼻竅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鼻塞、鼽衄、口歪,膽道蛔蟲等病症。

基本信息

腧穴釋義

迎香:此穴在鼻旁,因能主治“鼻鼽不利,窒洞氣塞”,鼻塞不聞香臭,故名。

腧穴定位

簡便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

解剖定位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效機制

疏散風熱,通利鼻竅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鼻旁,脈氣直通鼻竅,故通經活絡、通利鼻竅之作用甚強,是治療各種鼻子疾患的要穴;此穴為手、足陽明經的交會穴,可通調兩經經氣,疏瀉兩經風熱,故通利鼻竅、疏面齒風邪的作用較強,是治療各種顏面疾患的要穴。

主治病症

中醫病症:鼻寒,鼻衄,鼻息肉,多涕,目赤腫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腫,面部如蟻走感,丹毒,蕁麻疹等。

西醫病症: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面神經麻痹,面癢,面腫,膽道蛔蟲症,便秘等。

配伍套用

•鼻塞不聞香臭:迎香、人中、上星、太淵(《楊敬齋針灸全書》)。

•多涕:迎香、上星、肺俞、風池、風府、風門(《新針灸手冊》)。

•鼻淵:迎香、囟會、合谷、太沖(《簡易針灸學》)。

•鼻息肉:迎香、上星、合谷、神門、肺俞、心俞、尺澤、囟會(《針灸集成》)。

•鼻衄:迎香、合谷、上星(《簡易針灸療法》)。

•目赤腫痛:迎香、太陽、上星、攢竹、睛明、合谷、委中、肝俞、行間(《針灸學簡編》)。

•丹毒:迎香、水溝、風池、支溝、合谷、曲池、委中(《針灸學簡編》)。

•口眼歪斜:迎香、承泣、四白、巨窌、禾窌、上關、大迎、顴窌、強間、風池、水溝(《備急千金要方》)。

•面部如蟻行感,面浮腫:迎香、合谷、陷谷(《類經圖翼》)。

•面痛:迎香、下關、翳風、上星、攢竹、人中、頰車(《簡易針灸療法》)。

保健養生

傷風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過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發熱,能立即緩解症狀。

經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迎香,每次1-3分鐘,能使鼻子保持舒暢,對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預防肺病。

經常按摩迎香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經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外邪不容易侵入體內,對抗病菌侵入,以達到預防和消除感冒。

腧穴操作

•刺法

1.

向內上平刺0.5~1.0寸,透鼻通穴。

2.

向外上平刺1.0~1.5寸,透四白穴,治膽道蛔蟲症。局部酸脹,可擴散至鼻部,有時有眼淚流出。

•灸法

此穴禁灸。

•按摩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現代研究

臨床實驗觀察表明,針刺迎香穴對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有效率可達70~90%。與中藥組比較,無論近期療效或遠期療效,都有顯著差異。針刺或穴位注射小劑量膠性鈣,其療效均較中藥組優越。

針刺迎香透四白,可解除奧狄氏括約肌的痙攣而緩解疼痛。

古文摘錄

定位記載

《針灸甲乙經》:在禾髎上,鼻下孔傍。

《備急千金要方》:在禾髎上一寸,鼻孔傍。

《經穴解》: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五分。

主治記載

《針灸甲乙經》:鼻鼽不利,窒洞氣塞,喎僻,鼽衄有癰。

《太平聖惠方》:鼻息不聞香臭,偏風面癢及面浮腫,風葉葉動,狀如蟲行。

《針灸資生經》:唇腫痛。

《針灸大成》:鼻塞不聞香臭,偏風口喁,面癢浮腫,風動圃癢狀如蟲行,唇腫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鼻衄骨瘡,鼻有息肉。

《玉龍賦》:搐迎香於鼻內,消眼熱之紅。

《循經考穴編》:鼻淵;口眼喎斜。

《五龍歌》:心火炎上,兩眼紅。

《醫學入門》:眼目赤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