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傳染性竇炎

鴨傳染性竇炎

鴨傳染性竇炎是雛鴨感染鴨霉形體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病鴨表現為眶下竇腫大,少數會失明,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鴨傳染性竇炎 病禽眶下竇膿腫鴨傳染性竇炎 病禽眶下竇膿腫

鴨傳染性竇炎是主要危害小鴨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成年鴨亦可發生。病的特徵是眶下竇顯著腫大,充滿漿液-粘液性滲出物或乾酪樣物。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對生長發育有明顯影響 。

病原

鴨傳染性竇炎 病死鴨兩側眶下竇膿腫鴨傳染性竇炎 病死鴨兩側眶下竇膿腫

又名鴨慢性呼吸道病,由鴨霉形體引起的雛鴨傳染病,革蘭氏陰性,常與流行性感冒並發。霉形體對低溫抵抗力較強,一般消毒藥均能將它迅速殺滅。

流行特點

鴨傳染性竇炎鴨傳染性竇炎

以5~15日齡雛鴨最易感,30日齡以上鴨少見發病。本病常在春季和冬季多發。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通過被污染的空氣經呼吸道感染,帶可由帶菌的種蛋垂直傳播。由於管理不當,營養缺乏,氣溫突變,通風不良及密度過大,均可誘使本病發生。發病率約為40~60%,死亡率很低。

主要症狀

鴨傳染性竇炎 病鴨鴨傳染性竇炎 病鴨

病初打噴嚏,鼻孔排出漿液分泌物,後為粘性或膿性滲出物,在鼻孔周圍結痂,形成鉻鐵礦樣物。表現難受不安,搖頭,張口呼吸,咳嗽。眼結膜潮紅,流淚,少數失明。重病鴨一側或兩側眶下竇積液,腫脹,呈球形或卵圓形。減食或不食,精神欠佳,生長緩慢,肉鴨育肥遲緩,品質低下。可自愈或衰弱窒息而死。

剖檢特徵

鴨傳染性竇炎鴨傳染性竇炎

結膜炎,鼻腔、喉、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有炎症,有分泌物附著,氣囊增厚、水腫、混濁。眶下竇有漿液、粘性分泌物或乾酪樣物,竇黏膜肥厚,淤血、水腫。肺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顏色似肝。

實驗室診斷

鴨傳染性竇炎鴨傳染性竇炎

取鼻腔、喉等處黏膜進行病原分離鑑定,革蘭氏染色陰性,多形性。特定培養基上菌落圓形,呈“油煎蛋”狀,中央突起似臍樣。

血清學檢測,將0.025毫升血清和等量抗原(著色)在玻片(白色瓷板或下面墊有白色玻板)上用牙籤快速混合,將玻板輕微轉動,觀察如出現背景清亮明顯的凝集顆粒,則為陽性反應,否則為陰性反應。還有試管凝集反應、血凝抑制反應和酶聯免疫吸附檢測來診斷本病。

防制要點

鴨傳染性竇炎鴨傳染性竇炎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鴨體抵抗力。實行全進全出制度。

將發病群全部清出處理。鴨舍要徹底清洗,嚴格消毒。

對病鴨對2%硼酸水清洗鼻腔,再用青黴素鏈黴素液滴鼻。剪開腫脹的眶下竇皮膚,挑出積液或乾酪樣物,傷口內外塗消毒藥膏,可自愈。也可用青黴素5萬國際單位或鏈黴素0.1克肌內注射,每隻每天1~2次,連用3~4天。另可用泰樂菌素或抗支原體藥治療,可獲良效。

作用於霉形體的藥物綜述如下

①採用中西醫結合對動物霉形體有很好的作用,沈如玉等(1994年)報導用銀黃注射液、六神丸及薄荷合用,配合鏈黴素治療雞霉形體,療效較好。李仲武等(1994年)報導用硫酸卡那黴素治療的同時,用清熱涼血、止咳平喘的組方——石決明白藥子、黃藥子、陳皮、黃芩、鬱金、桔梗、龍膽草三仙魚腥草等研磨成末拌料飼喂,效果甚佳。這樣可以減少耐藥性、毒副作用、腸道菌紊亂等。

鴨傳染性竇炎鴨傳染性竇炎

②截短側耳素是由高等真菌擔子菌側耳屬的P.M和P.P菌種經深層培養產生的抗菌物質,化學上屬雙萜烯類化合物,由截短側耳素製成的延胡索酸鹽——泰妙菌(Tiamulin),對各種動物的霉形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比泰樂菌素酒石酸鹽的活性高2倍,對雞的霉形體作用很突出。

③四環類素抗生素包括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及人工半合成的強力黴素(多西黴素)、米諾黴素、美他環素等。作用機理是與其核蛋白3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實際證明,強力黴素、諾黴素等比天然的四環素更具有抗霉形體的活性。

④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包括鏈黴素、卡那黴素壯觀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及人工合成的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作用機理是影響蛋白生物合成的多個環節阻止蛋白質的合成。由於長期使用該藥物,一些雞霉形體對鏈黴素、慶大黴素有很強的耐藥性。

⑤大環內酯類藥物包括紅黴素、螺旋黴素、泰樂菌素、麥迪黴素、羅紅黴素等。其特點為抗菌譜廣、能耐鹼、半衰期長、生物利用度高的藥物。作用機理是與霉形體核蛋白5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導致其死亡。但該類藥物產生耐藥性是普遍現象,應引起注意。

鴨傳染性竇炎鴨傳染性竇炎

⑥氟喹諾酮類藥物有環丙沙星、諾氟沙星恩諾沙星、二氟沙星、單諾沙星、氧氟沙星等。作用機理是抑制霉形體的DNA合成酶之一的旋轉酶(拓撲異構酶II)。具有廣譜、高效、低毒、抗菌活性強、體內分布廣、最小抑菌濃度值(MIC)低、與許多抗菌藥無交叉耐藥性、連續用藥無蓄積作用等優點,且對霉形體、衣原體、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菌等均有良效。目前國際上少見有關動物霉形體耐氟喹諾酮類藥的報導,已有報導霉形體對該類藥有耐藥性,它是由染色體上基因突變產生,而不是由質粒所介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