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門門宦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非耶學派支系門宦之一。創始人鮮美珍(1661~1739),青海西寧人。以創始人姓氏而得名。

創立過程

1673年,鮮美珍在青海學習阿拉伯文伊斯蘭經學時,受到來華傳教師和卓·阿卜杜拉的重視,將他引薦給希達葉圖拉,並將其託付給湟中東關清真寺楊玉珍和馬殿功阿訇共同培養。以後他接受了和卓·阿卜杜拉所傳的戛迪林耶和希達葉圖拉所傳的虎夫耶教理,開始靜修。42歲時去麥加朝覲,回國後出家離開湟中,漫遊四方,傳播蘇菲派學理。他曾到廣州飛揚州、開封、北京等地傳教,也曾在蘭州西津寺(佛教寺)居住過。由於他的這種修道和傳教方式一反伊斯蘭教的常規,引起穆斯林對他的非議,而鮮美珍也因此為西北穆斯林所熟知。他是一個蘇菲主義苦修者。他的主要門生有蘭州的劉伯陽、青海的馬殿功和揚州的沈維真、河南的陳平寬等。他於乾隆四年(1739)歿於河南開封,葬於朱仙鎮,後遷回西寧。鮮美珍臨終時囑託陳平寬,令馬殿功管理巴藏溝家務,不要派“海里凡”,並令海胡阿訇將各“海里凡”所持傳教印件交其弟,只留給海胡一個印件,以便代管各地弟子。他的教眾約有四五千人。在他之後沒有大的發展,到第六代時,他設兩個道堂,一為青海八站溝鮮門道堂,一為西吉前岔鮮門道堂。鮮門的主要教義和禮儀是:以《古蘭經》、聖訓為信仰之本,修道方式重視坐靜默念,疏於五功。傳教者修持和傳授“齊克爾”頗為神秘,一般都在晚間進行,其靜修細節鮮為人知,教主娶妻成家,對傳教者極為崇拜,往往拉手相吻,藉以“沾吉”,在念“求祈”時有“敬香、吻香和叩頭”之舉;教統仍為鮮氏家族世襲相繼。鮮門的教主依次為鮮美珍(柱子太爺)、鮮華哲(華哲太爺)、鮮成德(川里太爺)、鮮向輝(新白太爺)、鮮林伯(九霄太爺)、鮮玉鳳(青海)和鮮玉貞(西吉)。信眾以西寧、蘭州和寧夏西吉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