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國科學院,公開舉報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發表在國內學術刊物《中華腫瘤雜誌》和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兩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昨日,川大面向全國媒體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校方和魏於全院士就此事進行解釋。抗辯雙方都希望有關部門或國內外權威專家組成答辯聽證會進行徹底調查。
川大 希望正常途徑解決
據了解,質疑早已是3年前的事情了。為何舊事重提?
年已70歲的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司履生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現在,國家對科技事業這么重視,對學術腐敗的治理會更加重視……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這個事情解決。”
對此,昨日川大校方認為,早在2003年司教授就給《中華腫瘤雜誌》和《自然·醫學》寫信反映論文有假,而當時魏於全已按編輯部的要求,對質疑進行了逐條答覆。
對質疑和答覆兩家刊物都做了不登載處理。而且早在2001年魏申報院士時,學校就收到有關部門轉來的類似投訴信,並在調查後將結果上報了有關部門。就此川大認為,司對魏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實依據。而且魏的研究被國內外同行引用較多,成為國際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爭論極具專業性,希望按照學術界處理學術爭議的正常途徑來解決。
經魏於全教授正式提出,川大正考慮在適當時間就此爭議舉行一個由國內外腫瘤學和免疫學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答辯聽證會,邀請兩人陳述各自觀點和論據,由專家進行判斷。並表示,更希望上級部門來組織這次“聽證會”。
司履生 不會影響川大聲譽
記者與曾採訪到司履生教授的華商報記者彭坤取得聯繫,想了解司教授對川大回應及魏院士說法的看法。
但未能採訪到司教授本人。
據彭坤介紹,司教授在接受採訪時稱,他與華西醫科大學還是很有感情的,特別是與老校長和一些教授,這裡面絕對沒有摻雜個人感情。他認為,質疑並不會影響到川大聲譽,而是純屬學術探討。司教授也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能對這一事件進一步調查,公正裁決。
相關新聞
當事院士逐條“澄清”質疑
魏於全院士稱其中有個人恩怨問題,希望組成專家組進行調查
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院士與媒體面對面,就《公開信》中的疑點進行了一一澄清。
焦點1
“從事偽科學”還是誤解?
司履生教授在給兩家雜誌的質疑信中,就“造假”中提出了若干質疑。司履生指出了魏於全在實驗中竟然不設立對照組,不可能進行上萬隻老鼠的大規模實驗等硬傷。
昨日,魏於全院士也拿出了大量資料及學術界人士評價一一加以反駁:沒有對照組不可能發表論文,而川大早已能支持4萬隻老鼠同時進行實驗,國內外大量科學家的研究和論文也支持了自己的觀點。
昨日,川大在新聞會上出示了《中華腫瘤雜誌》2003年給魏教授的信函,佐證了不登載是出於“討論的問題基本是方法技術,過於具體,難以取得共識。”但在信函第三段也提到“司教授對你們文章中存在的疏誤提出的意見是積極的,具有參考意義,值得歡迎……”有媒體據此提出是否文章確實存在疏漏?
“其實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對自己的論文產生質疑,部分原因是雜誌刊登其論文的時候,由於排版錯誤將一個錯誤的公式印在了論文中,而司教授也沒有完全弄清楚我的論文。”魏於全教授認為學術觀點差異在於雙方的誤解和排版的錯誤。他強調,“把與自己有不同學術觀點屬於一般學術探討的問題時當做造假,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我希望由不是川大的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聽證、調查,還我清白1
焦點2
帶大量禮物當面“求情”?
在公開信中,司指稱在給自然雜誌寫評述性文章後,魏一連5周,從成都飛到西安,懇求其不要發表文章。每一次都帶有“大量禮物”和“很重禮物”,並稱如果把文章撤回,願意資助100萬元的科研經費。魏的夫人、親友、朋友、學生、老師也加入遊說,甚至有領導施壓。
對此,魏大叫冤枉。他稱只有兩次而非五次到西安找司溝通。其目的是消除誤會,溝通學術觀點。而川大校方也證實魏是因科研合作事宜去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順道拜訪了司教授。至於禮物,主要是“纏絲兔、火腿、火腿腸、熏雞、燻肉、四川泡菜等”,“我只送了一點成都的小特產,總共不到100元錢,因為司教授作為一個長輩,他也是我導師的好朋友,按中國人常情,帶點家鄉小特產也是對長輩的尊重。”魏於全院士說。
至於100萬科研經費。魏稱在兩人交流過程中,司不斷談到西部缺少科研經費,加上發現司是很想做研究的人,於是提出擬一起申請一項145萬的國家項目,共同合作的建議。“司教授聽到我的建議後很高興,但後來我發現司教授很難溝通,主要是缺少共同的科研興趣,這件事就不了了只之。沒達到預期目的也可能是司這次寫公開信發泄對我不滿的原因之一。”魏於全教授解釋道。
焦點3
是學術爭論還是個人恩怨?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魏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揣測———這場軒然大波是出於個人恩怨。
“這次司教授看到我校丘小慶教授事件在媒體上炒作,於是他也想藉此機會,對我進行攻擊,於是把給中科院的公開信傳送給國外的新語絲網站,不顧事實,公開對我進行中傷。”
1996年時,剛從國外回來的魏於全建立新的腫瘤生物治療實驗室,司曾親筆為其一位陳姓同學寫推薦信,並請華西醫大病理教研室老師引薦,希望魏接受。但出於研究方向的考慮,魏拒絕了。“後來別人講,司教授感覺很沒面子。”魏於全教授回憶兩人交惡的第一步。他稱其後又有幾件事情影響了兩人的關係。
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
魏於全,這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如今陷入了巨大的學術道德爭議中。
司履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是在北京開會評審他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時看到了他的研究,當時我就認為魏院士的研究結果是不可信的。”“我後來查看了他2001年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的論文,發現魏於全在實驗設計中存在嚴重而低級的硬傷”。
輸入“魏於全”三個字進行搜尋,會發現 “魏於全假論文”、“魏於全作假”這類搜尋詞出現很多。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的公開信,已經成為學術圈裡的熱點話題。
“鑒於魏於全能夠在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主要由於他發表在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的兩篇論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對這兩篇論文的質疑成立,中科院應該嚴肅處理,取消魏於全的院士稱號。”知名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科學試驗竟沒有對照組”
“就在魏於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評審過程中,我發現他(魏於全)的研究有很大問題。”司履生日前對記者說。
司履生解釋,“我發現,魏於全在實驗中竟然沒有設立不用任何治療的對照組。”“要知道,一項科學實驗如果沒有這樣的對照組,那么這項實驗的所有結果都是不能成立的。實驗出現這樣嚴重而低級的硬傷,論文竟然也能夠發表,我對這樣的學術造假實在感到義憤填膺。”
司履生在寫給中科院院部的公開信中,一共列舉了7項質疑理由,涵蓋了魏於全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的論文所依據實驗的眾多細節。包括實驗觀察方法、數據統計公式以及實驗動物選擇等。基於這些理由,司履生認為,“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學論文”。
稱魏院士“從事偽科學”
年已70歲的司履生教授對魏於全教授的研究思路也表示了強烈的不認同。他解釋說,魏於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採用異種組織細胞作為抗原給動物接種,以預防和抑制腫瘤。這樣的理論其實早已經在上世紀40年代就被國外的實驗證明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他現在只不過是將這種思路進一步重新包裝後,舊事重提。
魏於全2000年發表在國外著名科學刊物《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論文,在業內被看成是奠定其學術地位的重要論文。在這篇論文中,魏於全系統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然而就是這篇發表在國外頂級學術刊物上的文章,司履生認為,同樣存在嚴重造假嫌疑。
“凡是稍稍有一點實驗腫瘤學常識的人,只要認真分析一下,就不難看出這些文章是徹頭徹尾編造出來的、反科學的謬論。”司履生解釋說,人們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實際上就是向人體內注射一定劑量的特定蛋白質,蛋白質可以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從而形成對相關疾病的預防。魏於全教授的研究思路,簡單地說,就是把異種組織細胞作為腫瘤疫苗注射到動物體內,預防和抑制腫瘤的發生。
他舉例說,“魏於全曾當面告訴我,他在試驗中用牛的肝組織細胞對試驗鼠進行肝癌免疫,取得了成功。但問題是,魏於全在試驗中使用的組織細胞,以論文裡提到的黑色素細胞為例,一個細胞中就含有幾千種蛋白質。這就好比一下向一個動物體內注射了幾千種不同的疫苗,而人體的免疫系統竟然只對其中的幾種發生符合人類需要的反應。要知道,人體免疫系統遇見外來細胞,會對細胞中的大多數具有抗原的蛋白質起反應而產生抗體”,“否則,免疫學就沒有規律可循了,醫生也沒有辦法看病了。所以,如果不是免疫學的基本規律錯了,就是他的實驗造假”。
魏院士實名回復質疑
司履生表示,自己質疑魏於全學術造假的公開信早於2005年8月就遞交給中科院,只是一直沒有收到回復,才於今年3月最先公開發表在知名科學打假人方舟子的網站上。
當這封公開信在“新語絲”發表後,魏於全教授及時做出了公開回應,據方舟子和魏於全的秘書王建分別證實,魏於全於3月29日、3月31日和4月1日,三次向新語絲髮去自己的回覆,回應司履生對自己學術造假的質疑。
這也是遭到學術質疑的中科院院士首次公開回應所遭到的學術質疑。
當記者向王建提出希望採訪魏於全院士時,他表示,魏於全院士對質疑的回覆發表在致“新語絲”網站的幾篇回覆中。
針對司履生教授對自己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論文的7點質疑,魏於全在回覆中表示,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對自己的論文產生質疑,部分原因是雜誌刊登其論文的時候,由於排版錯誤將一個錯誤的公式印在了論文中,而司教授也沒有完全清楚自己在論文中對實驗條件的限定。並且雙方在對實驗數據的計算方法上也存在分歧。
魏於全教授堅持自己的“實驗是嚴肅的,而實驗結果也是準確的”。
司履生曾分別向發表魏於全論文的《中華腫瘤》雜誌和《自然醫學》雜誌發出評述文章,提出自己的質疑。根據學術討論的慣例,雜誌社將這兩篇質疑文章都轉給了論文作者魏於全,並要求魏於全教授對兩篇評述文章的質疑進行解答。但司履生髮給兩家雜誌的信件和魏於全的回覆最後都沒有在雜誌上發表。
在此次公開回復質疑的過程中,魏於全也將自己4年前答覆兩家雜誌的信件在網路上公開。答覆中強調了雙方對實驗方法的理解差異。
方舟子:他有篡改數據可能
方舟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魏於全院士的論文用到的實驗技術是現代生物學常用的技術,“在這方面我比較熟悉,可以做出一些判斷。我認為,在其論文的實驗設計、數據處理和實驗結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漏洞和可疑之處,有的前後自相矛盾,有的過於完美,讓人懷疑至少存在篡改數據的可能,而篡改數據在科學界也被認為是造假。”
司履生呼籲中科院調查
方舟子表示,揭露學術造假,有的容易,有的難辦。“像一稿多投、偽造學歷、抄襲這類的造假,是很容易發現和認定的,我們揭露得也比較多,但是對捏造、篡改實驗成果這類的造假,要發現就很不容易,所以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也時不時會出現可疑的論文,而要認定造假,就更難了,需要有權威機構的介入,進行調查,核實原始數據才行。”
他認為,嚴格地說,如果沒有查看實驗的原始數據,都不能得出肯定有假的結論。
司履生表示,他也要求魏於全公布實驗的原始數據,但至今魏於全並沒有公開實驗的原始數據。而要真正通過實驗驗證魏於全的實驗造假將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他舉例說,魏於全在2000年到2003年之間一共發表過7篇外文論文。“我統計過,要支撐這些論文在實驗中他一共要使用上萬隻實驗鼠。據我所知,以魏於全實驗室的規模,不可能在三年的時間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實驗”。並且,在論文中,“他的很多數據據說都是長期觀察的結果,有的觀察期長達兩年。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對於他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要驗證他的論文造假,驗證者就必須按照他的論文描述,重新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實驗,這對於個人來說,是很難想像的。所以,我呼籲中科院能夠介入調查此事。”
針對魏於全院士的質疑事件過程備忘
3月26日
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實名發表《就魏於全院士發表假論文問題致中國科學院的公開信》。公開質疑魏於全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和《自然醫學》雜誌上的兩篇重要論文造假。
3月28日
四川大學學校網內BBS上發表聲明,“鑒於雜誌編輯部2003 年就已經對文中提到的魏於全院士的論文進行過核實並證明了魏院士論文結果的正確性和真實性。此事已有確實的證據,在沒有其他新的證據之前,為避免以訛傳訛和不必要的誤解,關於此事件的討論做了合集,希望大家理解。同時希望大家愛惜自己學校聲譽,不要人云亦云,做別有用心者的幫凶。”
3月29日
魏於全院士向“新語絲”網站發去實名回復,回覆中附有其2003年答覆雜誌編輯部疑問的原文。
該文表示,“司先生很多問題的提法本身是不準確的,甚至還是錯誤的”。
3月31日
魏於全再次實名向“新語絲”發去“魏於全對拜訪司先生的情況說明”。說明自己勸阻司履生在雜誌上發表相關評論文章是因為“我認為他的兩篇評述文章如果發表,對於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先生是不利的,可能會影響他的學術聲譽。我當時的本意的確是不希望他發表這樣的評述論文,或者至少是應該進行大的修改以後再發表,以維護老先生的學術聲譽。”
3月31日
新語絲網站主持人方舟子發表“為什麼我認為魏於全院士的論文有假”一文。
該文指出在魏於全院士學術論文中所公開的實驗數據圖表中發現疑點,表示“鑒於魏院士的論文中至少有造假的嫌疑,為其論文提供科研基金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應該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核對其原始實驗記錄。”
4月1日
魏於全就方舟子提出的疑問,在新語絲網站上發表答覆。指出質疑者使用了論文中由於印刷問題而導致的錯誤公式。並解釋了實驗中具體實驗手段的部分細節。並表示願意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與質疑者司履生面對面交流。
4月1日
方舟子公開發表對魏於全答覆的答覆,認為魏於全院士並未能圓滿解釋疑問,並引海外專業人士的話表示“魏於全論文中的實驗數據好得不像是真的”。
4月3日
魏於全院士再次在新語絲網站上發表應答文章,解答質疑者對論文的疑問。同日,方舟子發表應答,發現魏於全論文中出現新的疑點。
4月10日
魏於全院士在新語絲網站上發表“三封信”。就有關自己的部分新聞報導,解答網友疑問。
從3月26日司履生教授在新語絲網站上發表致中科院的公開信後,網友討論一直非常激烈,並逐漸成為眾多科學論壇里的熱門話題。
方舟子學術打假記錄
時間 | 涉及人員 | 事件 | 時間 | 涉及人員 | 事件 |
2000年9月 | 楊池明 | 楊池明事件 | 2004年7月 | 薛涌 | 薛涌事件 |
2000年8-9月 | 陳曉寧 | 基因皇后事件 | 2004年10月 | 丁祖詒 | 西安翻譯學院美國排名事件 |
2000年11月 | 斯德誼 | 北航抄襲事件 | 2005年 | 夏建統 | 夏建統事件 |
2001年11月 | 吳征 | 吳征假文憑事件 | 2005年12月 | 潘知常 | 潘知常事件 |
2002年1月 | 王銘銘 | 王銘銘剽竊事件 | 2005年12月 | 丘小慶 | 丘小慶事件 |
2003年 | 陳進 | 漢芯造假門 | 2006年1月 | 朱蘇力 | 朱蘇力招生事件 |
2003年1月 | 顧冠群 | 顧冠群事件 | 2006年3月 | 魏於全 | 魏於全事件 |
2003年5月 | 汪丁丁 | 汪丁丁事件 | 2006年8月 | 肖傳國 | 肖傳國事件 |
2003年8月 | 董關鵬 | 董關鵬事件 | 2010年7月 | 唐駿 | 唐駿學位門 |
2004年3月 | 朱涵 | 朱涵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