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4年7月9日,新語絲網站刊登河海大學法律系講師甘德懷的來信《我的北大考博經歷》,陳述從2004年3月13日到6月14日,參加北京大學法學院法理學博士生入學考試的過程,以及與校方交涉的過程。甘德懷在博士生入學初試(筆試)中,以考分名列第一、且是惟一全部通過國家考分線的學生的身份,參加了4月的複試(面試),但最後沒有被錄取。被錄取的兩位學生,筆試中的外語成績均低於國家規定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分數線。甘德懷在信中表達了對他所參加的這次博士生入學考試程式及實體是否公正的質疑。7月12日,朱蘇力致信新語絲網站《關於甘懷德同學面試情況的說明》,陳述了本次法理學博士面試過程中的幾個問題,包括生源、程式、試題、面試後的選拔,以及在結果公布後他與甘德懷的交涉。指出:甘德懷的落選,緣於他“面試問題均沒有給出與問題相關的學術性回答。面試小組給他的面試成績為不及格”,“並不存在歧視外校或外系考生的問題”。
同時,朱蘇力還說明:世界各已開發國家的博士生錄取制度,都不採取考試方式,而普遍採取選拔方式。但由於中國是開發中國家,社會的信任度不高,採取選拔制的相關制度條件還不具備,因此,“不得已”採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但“從理想狀態來說,這一制度注定是不完善的,而且必然會帶來人才遴選和制度規定之間的種種矛盾”。
朱蘇力表示北大一貫歡迎外校和外系優秀學生報考,希望“甘懷德同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修養,繼續報考,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學術追求”。
自此,網路和平面媒體掀起對此事件的討論,網友們將此事件冠以“甘朱事件”或“德懷門事件”的名稱,紛紛發表個人對此類事件的觀點。朱蘇力的學生許志永、侯猛等發表為老師辯護的文章,指出招博士生並不同於招本科生,不能以筆試考分高低為主,而應主要考慮考生的學術修養和潛力;朱蘇力在中國法學界是一位德高望重、腳踏實地的學者,不應以這種方式和這次考試的結果對他的人格產生任何批評。
而甘德懷的支持者們則普遍認為:再差的規則,也好過沒有規則;既然有了“筆試通過方可進行面試”的規則,就應嚴格遵守,不應以任何理由進行踐踏。 同時,甘德懷的經歷引起共鳴,部分有同樣命運的人在網上揭露自己所知道的考研黑幕。
事件後續及影響
7月21日、27日,幾乎從不接受媒體採訪的朱蘇力,接受了上海《東方早報》和北京《新京報》的採訪,再次重申:“不錄取甘德懷是個正確決定”,而自己能夠做出這個決定,是“制度給了我這樣的權力”。同時,他仍然認為,現行中國博士生招考制度不利於真正優秀人才的選拔,他希望為了學術的發展,今後能賦予博士生導師更大的權力。在接受《新京報》的採訪時,朱蘇力直接表示:不歡迎甘德懷再次報考他的博士生。7月27日,北大學生匿名在網上揭露“甘朱事件”背後的另一黑幕:朱蘇力今年錄取的第三位博士生龔文東,根本沒有參加面試,他的身份是北大法學院行政副院長。自此,“甘朱事件”超越了甘和朱的範圍。龔文東的進入,導致“挺朱派”緘口,朱蘇力沒有對這位考生的情況和考試過程發表任何公開說明。
8月4日,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和校長許智宏先後在“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對此事件表態。閔說:學院招生屬於學術性的問題,應由法學院處理,而校方行政部門不會介入這一事件。許說,據他所知,今年不止法學院,北大還有幾個學院都沒有錄取筆試成績第一的學生。他透露說:“實際上,北大目前已經開始著手逐步淡化研究生選拔筆試成績的權重,並準備在碩士和博士的研究生考試中逐步取消筆試。”
8月6日,北大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中明確表示:北大幾年內不會取消研究生筆試,筆試在整個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權重也不會進行調整,“因為在目前中國的這種信用體系下,取消筆試錄取研究生根本不可能,那只能是在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下才會實現”。研招辦主任認為,是記者誤解了許校長的意思。
8月11日,甘德懷接受《外灘畫報》採訪中說:不排除就這一事件起訴北大的可能性,但承認在受理上可能會有難度,他“不想把話說死”。
9月6日,北大法學院研究生開學典禮,據在場的學生描述,朱蘇力一直低著頭,似乎在看材料,只有在介紹到他時,他才站起來給大家鞠了一躬。而其他領導則始終抬頭正視大家。朱蘇力發表講話後,一位研究生總結了他的三點印象:第一,劉翔跑得很爽;第二,大家不要只是以收入不菲的法律技工為職業理想;第三,要抓住時代的契機!要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要做比我們這一代更牛的偉大人物!
同日,新語絲再次發表甘德懷的來信《兩份申請書的遭遇——北大考博調劑申請被拒絕之經歷》。講述他於8月9日收到了北大法學院另一位博士生導師鞏獻田的信件,表示願意將甘德懷調劑為他的博士生,理由為:
一、甘符合北京大學和法學院招收博士生複試標準;
二、甘是由於不符合朱蘇力複試的標準而未被錄取的;而按照幾年來的通常做法,朱認為不符合自己錄取標準的往往推薦給我複試,或者我從別的導師那裡得到推薦……在沒有名額限制的情況下,甘如果今年推薦給我,毫無疑問我也會錄取他的……
三、我認為甘符合北大法學院和我的錄取標準,而又通過了解甘同意到我這裡來,所以我申請今年錄取甘。關於名額問題,我決定明年停止招生。我今年到年底已經60歲了,如果領導認為這樣做還不妥,那么請求從明年開始我停止招生。
由於鞏獻田當時在美國休假,沒有攜帶法學院的通訊錄,而北大正值放假,無法與北大各方取得聯繫。他請甘德懷轉交這份申請。甘德懷也以書面形式表達了自己願意在鞏獻田指導下就讀的願望。
這兩份調劑申請書於8月16日被送達北大研究生院,8月26日,甘德懷與朱蘇力取得聯繫,朱表示申請已收到,但鞏的申請書上不是他本人簽名,校方也未能與鞏取得聯繫。
29日,鞏獻田回京後,被告知調劑不行。
幾乎與此同時,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鄧正來在網上宣布,甘德懷在符合吉林大學招生程式和成績的情況下,他願意接受甘德懷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
方舟子學術打假記錄
時間 | 涉及人員 | 事件 | 時間 | 涉及人員 | 事件 |
2000年9月 | 楊池明 | 楊池明事件 | 2004年7月 | 薛涌 | 薛涌事件 |
2000年8-9月 | 陳曉寧 | 基因皇后事件 | 2004年10月 | 丁祖詒 | 西安翻譯學院美國排名事件 |
2000年11月 | 斯德誼 | 北航抄襲事件 | 2005年 | 夏建統 | 夏建統事件 |
2001年11月 | 吳征 | 吳征假文憑事件 | 2005年12月 | 潘知常 | 潘知常事件 |
2002年1月 | 王銘銘 | 王銘銘剽竊事件 | 2005年12月 | 丘小慶 | 丘小慶事件 |
2003年 | 陳進 | 漢芯造假門 | 2006年1月 | 朱蘇力 | 朱蘇力招生事件 |
2003年1月 | 顧冠群 | 顧冠群事件 | 2006年3月 | 魏於全 | 魏於全事件 |
2003年5月 | 汪丁丁 | 汪丁丁事件 | 2006年8月 | 肖傳國 | 肖傳國事件 |
2003年8月 | 董關鵬 | 董關鵬事件 | 2010年7月 | 唐駿 | 唐駿學位門 |
2004年3月 | 朱涵 | 朱涵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