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紹運

高橋紹運

高橋紹運(たかはし じょううん1548年-1586年9月10日) 本名吉弘鎮理,後改名吉弘鎮種。生於天文十七年〈1548年〉,為「豐州三老」之一的吉弘鑒理的次子,母親為大友家第二十代當主大友義鑒之女。幼名千壽丸、孫七郎。元服後拜受大友義鎮〈後來的大友宗麟〉的「鎮」字,改名吉弘鎮理。吉弘鎮理年紀輕輕已經是氣度恢宏,重情重義的人,加上其出眾才能,在家中得到極高的評價。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初戰及成長

《信長之野望14創造》中的高橋紹運 《信長之野望14創造》中的高橋紹運

吉弘鎮理的初陣是在十四歲的時候,即永祿四年〈1561年〉與毛利家的門司城爭奪戰。由於毛利水軍於此戰奪得制海權,大友軍給打敗,吉弘鎮理遂負責吉弘隊的殿後工作,抵擋毛利軍的追擊。吉弘鎮理於處理這場撤退戰之中得到了寶貴的作戰經驗。

自此戰以後,古處山城的秋月種實、岩屋城的高橋鑒種、立花山城的立花鑒載等勢力受到毛利元就的策反,紛紛倒戈。大友軍先於永祿十年〈1568年〉討取立花鑒載,可是就在翌年〈永祿十一年,1569年〉,毛利元就率領四萬大軍渡過下間海峽,包圍立花山城,當時立花山城群龍無首,只好投降。同年五月,大友、毛利兩軍於多多良川交戰,吉弘鎮理與兄長吉弘鎮信,代替臥病在床的父親指揮軍隊作戰;十月,毛利元就得到山口高峰城和月山富田城分別被大內輝弘和山中鹿之介攻擊的訊息,立即下令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撤退。吉弘鎮理與兄長鎮信一同領軍進行追擊,並擊敗了毛利軍。

繼承高橋

立花山城和岩屋城,原是大友家的領地,可是一旦落在敵人手中,將會引發像「多多良濱合戰」這樣的苦戰。大友義鎮有見及此,於是考慮由自己信賴的家臣擔任城督之職。由於前岩屋城主高橋鑒種的本家一萬田家〈高橋鑒種乃大友家臣一萬田親泰之子,1546年入繼高橋家〉與吉弘家有著姻緣關係,可是當時吉弘鑒理病重,不能理事,兄長鎮信已經繼承了吉弘家業,需代父管理居城--筧城,大友義鎮遂改派在家中人望甚高的吉弘鎮理入繼高橋家,擔任岩屋城督,再加封寶滿一城;並取了高橋家的通字--「種」,改名為高橋鎮種。時為永祿十二年〈1570年〉五月,高橋鎮種二十三歲。

天正六年〈1578年〉,高橋鎮種剃髮出家,號「紹運」。同年,高橋紹運參與大友家日向國征伐戰,可是在高城川〈耳川之戰〉一役被島津家殺得大敗,大友軍死傷數以千計;紹運的兄長吉弘鎮信、妻子「宋雲尼」的兄長齋藤鎮實盡皆陣亡。

確立地位

高城川合戰後,筑前秋月種實、筑紫惟門等國人眾再次叛變,加上龍造寺家和島津家開始將爪牙伸向大友家,大友家面臨被滅亡的危機!高橋紹運與家中宿首席猛將戶次道雪,為了防衛筑前,抵抗龍造寺、秋月、筑紫等的攻勢而奔波勞碌。高橋紹運在與戶次道雪的合作中,從對方身上得到很豐富的作戰知識和經驗,因此紹運對這位比他大三十五歲的前輩更是尊敬有加。

天正九年〈1581年〉,高橋紹運的長子高橋統虎,娶了戶次道雪的女兒--立花山城主誾千代,更加深了兩家的親密關係。然而戶次道雪只有一位獨生女兒,常慨嘆膝下沒有男丁繼承家業,高橋紹運唯有讓兒子統虎當道雪的養子。翌年道雪改姓立花,高橋統虎亦改名為立花宗茂。這位自幼受紹運、道雪兩位名將薰陶的宗茂,日後在各大小戰役中憑其智謀武略,屢建奇功,獲得世間的高度讚賞。

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肥前之熊」龍造寺隆信於「沖田畷合戰」中被島津軍討死,雖然龍造寺家尚有鍋島直茂支撐著,但是經此重創,龍造寺家勢力已然不如往昔。高橋紹運乘此機會,與立花道雪出兵奪回落入龍造寺家的筑前、築後兩國。由於紹運與道雪二人正身在築後戰線,後方〈筑前〉防衛相對地比較薄弱,於是引得秋月種實趁虛攻打立花山城;但是道雪預先留下的立花宗茂使用夜襲戰略,出其不意的把秋月種實軍擊破。

不屈敵勢

此後,高橋紹運和立花道雪二將,在龍造寺攻略戰表現得極度活躍,先是攻陷貓尾城,令城主黑木家永自盡,其後降服了山下城城主蒲池鎮運。大友軍一連攻陷龍造寺家諸城,並對龍造寺家在築後最重要的據點--柳川城構成極嚴重的威脅。然而,戰事持續至翌年〈1585年〉,立花道雪以七十三歲的高齡歿於陣中,高橋紹運自忖獨力難支,唯有班師回到筑前岩屋城。

不久,傳來龍造寺家成為島津家的從屬的訊息,現在九州島已呈現大友、島津兩雄對峙的局面;大友宗麟遣使至剛剛降服四國的豐臣秀吉,請求派軍隊援助。豐臣秀吉以新得到的「關白」身份,命令島津義久停止戰爭;可是島津義久卻欺他山高皇帝遠,索性不聽命令,決定在豐臣秀吉大軍進入九州島前先滅掉大友家,好讓自己有充足時間準備迎戰事宜。於是島津義久點起五萬大軍,以怒濤之勢席捲北九州島。

翌年〈天正十四年,1586年〉,筑前岩屋城、寶滿城、立花山城被島津家圍得水泄不通;立花山城尚有立花宗茂堅守著,可是岩屋城的情況並不樂觀。立花宗茂曾勸父親移軍到立花山城一同防守,然而紹運不肯;這邊廂島津義久素知高橋紹運之勇,曾派新納忠元對他進行招降,可是紹運不為所動,並表示已然下定決心跟島津軍作殊死戰。

英勇戰亡

島津義久見其志堅決,知道多勸無效,應當速戰速決。七月十四日,島津大軍發動總攻擊,紹運面對數倍於己的大軍,仍然毫無懼色,更親自指揮士兵防守,一眾部下皆被他的忠勇所感染,個個欣然赴義,無不死命抗敵。經過十四日的血戰,島津大軍於七月二十七日攻進了岩屋城,傷痕累累的高橋紹運仍不放棄,依然指揮部下退至本丸,力戰到最後一刻。結果高橋軍敵不過蜂擁而至的島津軍,自紹運以下共七百六十三名守軍全數殉難,與城共亡。終年僅三十九歲,法名「天叟寺殿性海紹運大居士」。

岩屋城一役,島津軍除了出乎意料地損失了約四千五百名士兵外,更耗費了很長時間,至城落之時,豐臣秀吉的先鋒部隊已經登入九州島,使得島津義久統一九州島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最後在立花宗茂的幫助下,豐臣大軍終於在天正十五年〈1587年〉迫使島津家投降,完成九州島一統。

人物事跡

與立花道雪的亦師亦友

《信長之野望13天道》中的高橋紹運 《信長之野望13天道》中的高橋紹運

高橋紹運是大友家的加判眾吉弘鑒理的次男,幼名是千壽丸,長大後起名為彌七郎、之後獲得了大友義鎮(宗麟)的賜字「鎮」,通稱就是吉弘彌七郎鎮理。

原筑前豪族當主高橋鑒種在永祿四年連結毛利氏背叛大友家,在元龜元年徹底兵敗被追放到豐前的小倉。因為鑑種背叛的緣故,讓大友宗麟決定必須要派大友一族的後嗣來繼承名門高橋家使其再興。

「高橋家的居城寶滿與岩屋兩城對於本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城,是不能隨意安排守將的。吉弘鎮理雖然年輕卻勇猛善戰且沒有什麼缺點,同時高橋鑒種的本家一萬田家與鎮理的本家吉弘家有姻親的關係,因此相互繼承家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此在元龜元年(1570)五月(一說是在永祿十二年)吉弘鎮理繼承了鑒種的舊領御笠郡(位於今太宰府市周邊)並成為寶滿與岩屋兩城的城主,他還繼承了高橋家的通字[種],改名為高橋鎮種了,後來替法出家號為紹運。

就在紹運進入寶滿岩屋兩城的同時,大友家的最重要武將戶次鑒連入主大友氏在筑前國最大據點立花城並改名為立花道雪(與紹運繼承高橋家一樣,鑒連也是在大友宗麟的命令下才繼承原為大友重臣後因當主背叛而絕嗣的立花家)。其實按照宗麟的最初想法,立花城應交由紹運的父親吉弘鑒理來守衛的,但是因為鑑理在與毛利家的交戰的時候生病而導致健康惡化的緣故才調來正在壓制築後的戶次鑒連讓他接手立花城城督的職務。

自此以後,年長的道雪為大友家支配筑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除了整備領土內的城砦,保護了城下的大宰府天滿皇宮等神社佛堂之外也在民政方面也多有貢獻。而吉弘鎮理應該是在這個時候通過兄長吉弘鎮信與博多的富商島井宗室結識的。

在天正六年(1578)大友家在日向國與薩摩島津氏的「耳川合戰」中大敗,高橋紹運之兄吉弘鎮理也在殿後中戰死。之後紹運和道雪就象救火隊員般四處壓制因大友家的戰略失利而蠢蠢欲動的筑前豪族們。他們在天正七年(1579)以劣勢兵力擊敗了秋月種實、原田信種、宗像氏貞等人聯軍而使威名更盛。但是因為主家大友氏在耳川之敗後不得不實施戰略收縮專心經營豐後老家,無力延續筑前攻略的計畫。因此筑前的大友氏諸城逐個陷落,最後只有高橋家的寶滿岩屋兩城和立花家本城立花城在孤立無援中苦苦支撐。在這個時候九州的情勢就演變為薩摩島津,肥前龍造寺,豐後大友三家爭霸(史稱九州三國志)。

在筑前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紹運的地方,道雪就會出現」,這是因為紹運通常都是與立花道雪在一起進行軍事行動的。道雪在東國是赫赫有名的武將,對於紹運來說道雪就是他的戰術老師,因此紹運尊敬道雪就象尊敬自己的父親一樣。而高橋家的軍勢成長為可以和和立花家的軍勢相媲美的強兵了,他們也獲得“大友雙壁”的美名。

讓嫡子入嗣立花家

在天正九年(1581),紹運嫡子統虎作為婿養子與道雪的獨生女閆千代結婚。紹運起初並不願意本家的嫡子去做別人家的婿養子,但是紹運考慮到道雪需要一個優秀繼承人的急切心情,還有和立花家建立更加友好關係的考慮,這才同意了統虎入嗣。另有一種說法是紹運對統虎入嗣十分積極。

紹運在統虎離開的酒宴上對統虎說「從今天起,道雪殿就是你的父親了。而武家無法捉么的命運也許會讓我明天就和道雪先生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到了那個時候你作為立花家的先鋒一定要毫不猶豫的來討取我的性命。道雪殿討厭那種沉迷舊事的人。你若是對自己的行為後悔的話,那只有以切腹向道雪殿道歉。」

雖然紹運對統虎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父子之情畢竟難以磨滅他將跟隨自己多年的寶刀備前長光給予了統虎並說「啊,世事無常,說不定我紹運明天就會被人討取了。這把刀拿去把它隨身攜帶著。每次看到它的時候就要想到要孝順現在的養父母,要對主家盡忠,就象我先前所說、要走上真正的武士之路。」入贅立花家的統虎改名為立花統虎通稱為左近將監。

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二十四,在島原半島進行的龍造寺家與島津家的木歧原合戰中,龍造寺家自當主龍造寺隆信以下多人被討死,這也標誌著九州三國志的終結,大友家自然要面對島津家發動的正面進攻。當時大友家的當主大友義統為了防備島津家的北進,決心先發制人收復正在被島津家蠶食的築後。其弟親家親盛共統兵七千攻入築後,但是在「耳川合戰」元氣大傷的大友家的軍勢中既缺乏勇將也沒有智將,上陣的都是些毫無經驗年輕人。僅兩千人守衛黒木的貓尾城他們一個多月都未能將其攻克,別無他法的大友義統只得祭出最後的王牌要求大友雙壁出陣。因此道雪與紹運整備了五千士兵出征築後,而讓筑前主力傾巢而出的紹運已經有了丟失寶滿岩屋兩城的覺悟了(紹運的覺悟沒錯若不是智勇雙全的少年英才立花統虎大顯神威破敵,道雪和紹運辛苦打下的筑前江山恐怕要全落敵手了)。

兩將帶兵急速穿越了敵區的中心地帶讓大友家的將士極為吃驚。他們用斥責的方式來激勵豐後勢,效果很明顯,原本久攻不下的貓尾城瞬間告破,之後大友家很快就占有了築後的大半地盤。完成此次戰役預定目標最大的障礙就是築後國最大堅城號稱“不落之城”的柳河城。就在這種占盡優勢的大好局面下作為主力的豐後勢在大將大友親家與田原親盛的帶領下突然撤退了。他們的理由是「我們長久以來的艱苦奮戰,難道是將戰功贈予道雪紹運的么。我們無論怎樣的努力也得不到絲毫功勞只是為他人做衣嫁裳罷了」 。對此大友雙壁只得無奈的感嘆到「連豐後勢也會如此的短視啊」。

在天正十三年(1585)守衛柳河城龍造寺家晴趁著大友遠征軍內亂實力大減之際出城與大友軍對峙。擁有三萬大軍的家晴確被大友雙壁以少勝多,只得敗逃回肥前。但是兵力有限的大友軍,雖然之後又取得了幾次合戰的勝利,卻無法彌補戰略上劣勢最終使柳河城得而復失了。

在同年的九月十一,大友家的柱石立花道雪在北野陣中去世,而紹運的「筑前治亂記」中詳細記載了這位東國名將的離世。

「亡者の杖を失い闇夜に燈の消えたる心地なれ、中でも紹運の嘆きは大業ならず、生きては行を同じくし死しては屍を列ねんとの思いしことの空しく、心中いかばかりか思われなむ。」

紹運做為殿軍保護著道雪的遺骸將其送回筑前。而這個時候以龍造寺家為首的敵軍們,為了表達對這位偉大老將的敬意因而嚴禁己方軍勢尾隨大友軍發動追擊。

在如同守護神般的道雪去世之後,本已隱居的大友宗麟感到了時局的嚴峻,因此靠攏已在本州建立強大的勢力的豐臣秀吉並確立了主從關係,企圖依靠外力來征伐島津。宗麟還向秀吉推薦了紹運父子。

「在早晨還是我家盟友的秋月家,到了黃昏就和龍造寺家保持一致的他們內心中是毫無節操的,只有立花道雪和高橋紹運這兩名武士,是珍惜武名,尊義理,知恥辱。是可以信賴的武將。因而向您推薦希望他們能成為府上的御家人」。因此秀吉和紹運與道雪的繼子統虎確立了直參關係並頒發了朱印狀。

誓死堅守的大友忠臣

當九州的大部分牆頭草跟隨著島津的鏇風而飄忽的時候,卻有個特立獨行的武將。他就是肥前勝尾城城主筑紫廣門,他本想著趁道雪去世之際趁亂攻下寶滿城未果,之後就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與紹運的次子統增,這次聯姻獲得了成功,廣門也由此通過大友家和豐臣家拉上了關係。

紹運考慮到守衛寶滿城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紹運的居城在岩屋,負責守衛寶滿是紹運次子統增,還只是個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如果他能成為肥前豪族筑紫氏的女婿不但能增強寶滿的安全係數還把筑紫家拉上了反島津的戰車。何況高橋家和筑紫家還有親戚關係,紹運之妻宋雲院和廣門之妻是姐妹,而且領地相近的緣故兩家的家臣不是熟人就是有血緣關係,在築後全境淪陷的現在多任何一份力量都是好的。

可是也有不希望這個聯姻成功的人在。筑前最大的豪族是秋月種實,他和廣門打著同樣的算盤開始紹運進行接觸,只可惜被廣門搶了先,因此秋月種實就面臨著高橋、筑紫、立花三國同盟的威脅。鑒於此秋月種實惟有向大友家的死對頭薩摩島津氏求援。而島津方面有著快速攻陷筑前的大友各城以便搶在豐臣家插手九州戰事之前壓制豐前封鎖關口海峽以便實施降伏大友氏的計畫。

但是島津家的當主島津義久卻一直猶豫不決,直到天正十四年六月中旬,才決定以一門眾島津忠長為總大將共二萬軍勢進行北伐,再加上築、肥各豪族的“踴躍”參陣總軍力高達五萬之眾。七月初六,島津軍在寢返筑紫廣門未果後發動了攻擊,雖然筑紫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無法改變人數上的劣勢,廣門在嫡子晴門被討死後徹底喪失了戰意向島津家降伏了。

降伏筑紫家後的島津軍,於天正十四年七月十二,攻入高橋家的領地御笠郡並包圍了岩屋城。紹運在島津軍侵攻前召集所有的家臣道「我決心在這岩屋城迎擊島津軍,如果因為大軍壓境而逃跑,聽到風聲鶴唳就放棄多年的居城這根本不是武士所為,更何況為主家盡忠至死是武士本職。」

他的想法是即使高橋和筑紫兩家的兵力合在一起也不是島津的對手,運氣好的話也許能保住性命,運氣不好的話只有戰死沙場。不如索性犧牲自己來為立花宗茂、高橋統增爭取到了充分的備戰時間而且還可以讓老弱婦孺躲避到寶滿城。他固守岩屋是還是希望能等到關白大人的援軍,但是必須要作好援軍無法即時趕到的準備。「所以以下人員就沒必要參加籠城:一是贊成籠城的人、二是父子中的一個、三是兄弟中負責將家系延續下去的那個。另外不願意留下來參加籠城戰的人也可以離開此城。」

但高橋家上下一心,家中的武士沒有一個叛離者。在道雪死後繼承立花家統虎在得知父親決心與岩屋共存亡後,急忙派出老臣十時攝津勸說紹運放棄岩屋集中兵力固守堅城寶滿,最好能撤退到立花山城。對此紹運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和兵一處也不是什麼太好的辦法。薩軍雖有五萬之眾但是在我紹運拚命抵抗下,估計能支持十四、五日,大概能殺死三千敵軍。薩軍雖然氣勢洶洶但是在這裡被討取三千之眾,等到了立花城下也是強弩之末,二十天之內是拿不下守備完善的堅城立花。這樣合計共耗去薩軍一個月的時間,這時中國的援軍定然已渡海進入九州。那樣的話統虎的命運就會得到保證,紹運也就死而無憾了。」

攝津聞言無話回答只得低了下頭,這時高橋家的老臣屋山中務走上前來進言道「主公應該聽取統虎殿勸告,請迅速前往立花城吧。岩屋城現在由我作為城代才對,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停止防禦戰,我將與此城共存亡。」而紹運在聽完中務的話後留下了感動的眼淚。 他說「這樣的忠勇象利刃一樣貫穿我紹運心魂。我怎么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你這樣的忠臣戰死沙場呢。」

無法完成使命的十時攝津只帶著紹運寫給統虎的書信返回了立花城。在統虎只得懇求尚未熟識的立花家家臣們,志願參加以吉田右京為首派遣到岩屋城的援軍。在德川幕府時期改名為立花宗茂,追懷這個時候是這樣說道。

「那個時候我剛剛入主立花家,家臣團大都是先代道雪公的遺臣。我自是無法開口讓他們去參加必死的援軍啊。就在這個時候吉田右京卻主動站出來報名說:“盡忠報國自當以義為先”。這時就有其他家臣陸續報名了,我很是感動。因此我唯一能回報吉田等人忠義行為就是好好照顧他們的後人。」

岩屋城在得到立花的救兵後也只有以紹運為首將兵763名守衛,他們要對付的是五萬島津軍。薩軍岩屋城南方的般若寺設定了本陣,在岩屋城下的觀世音寺設定了前線的指揮所。薩軍總大將島津忠長首先派出二日市莊嚴寺的僧侶作為使者前往岩屋城進行勸說,不過紹運拒絕了勸降並將其逐回了。

但是在十三日豐臣家的軍監黑田孝高派遣的使者小林新兵衛進入岩屋城,向紹運進言勸其撤退到立花城。而紹運的回答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是不可能撤退回立花城的,我已有了在此城戰死的覺悟了。但是請傳達我對關白殿下的關心的感激,我只能在地下報答他的好意了。而貴殿作為黒田殿的使者,既然能通過城外敵軍的包圍網近來那么貴殿的安全應該是有保證的,另外還請告知敵人的布陣情況」

作為武士的新兵衛非常欽佩紹運的決定,打算作為志願兵參加籠城,不過紹運卻說在此戰死是主人的義務,並派數人將新兵衛送出城去。

壯烈絕響的岩屋城之戰

岩屋城遺址 岩屋城遺址

薩軍在七月十四日發動攻擊。被認為是日本的戰國史中最殘酷的激戰「岩屋城之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面對五十倍於己方的敵兵,城兵在紹運的指揮下進行猛烈的反擊,展開了不分晝夜的激戰。在「筑前續風土記」有這樣的記載。

「終日終夜,槍聲都沒有停息過,士卒們廝殺的呼喊聲在大地中迴蕩。城中到處都是決定生死的場所,一次次的進攻被擊退,生命在戰鬥中消失。」

而在「北肥戰記」有這樣的記載:在十天多的時間裡發動了不間斷的猛攻的薩軍損傷很大,還發生了丟失砦寨的事情。作為大將的忠長考慮到損失過大,所以派遣士兵,捕捉了住在附近的農民迫其帶路以切斷岩屋城的水源。即使這樣城兵的士氣仍是極為高漲的,可以說是輕傷不下火線。可是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的薩軍,陸續派遣生力軍替換進攻,守軍的疲倦也達到了極限,終於在二十六日,攻破了岩屋城的外郭,守軍退守二之丸與三之丸。追擊的薩軍在檑木大石與鐵炮弩箭的攻擊下,留下上百具手足折斷的屍體後敗退了。

遭受極大損失的薩軍派遣新納藏人作為軍使,向紹運提出了對其很有利的和談條件。紹運故意隱瞞真名用麻生外記的假名來接見使者。「在主家繁榮的時候,就要勤奮努力博取功名,在主家衰落的時候就更要為之獻出生命啊。您在島津家要滅亡之時難道會不願為主家獻出生命么。真正的武士是不會做趨炎附勢的小人。」新納藏人聞言只得無功而返了。儘管如此忠長仍不死心他再次派出使者入城,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紹運拒絕了。鑒於和談無效,忠長決心再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七日發動總攻。

七月二十七日清晨(4~6點之間),薩軍發動了最後的總攻。紹運主從雖然拚命的進行防禦戰,但是在踩踏著己方屍體蜂擁而至的薩軍面前,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了。殘存的士兵們在和紹運做了訣別後以遍體鱗傷之軀向薩軍發動了絕壯的逆襲。在本丸指揮防衛戰的紹運,親自給負傷者上藥以示鼓勵,並背誦佛經為亡者弔喪。這個時候薩軍終於攻入了本丸,所以紹運手持大長刀帶領著旗本沖入薩軍陣中,斬殺了十七人。紹運此時的英姿在「西藩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紹運雄略絕倫,領兵上陣,數次擊破薩軍陣勢、殺傷甚多」。

面對著紹運等人瘋狂的奮戰畏怯的敵軍敗逃出了本丸,不過紹運身上也是數處負傷的,兵士們也只剩下最後的五十餘人,多數也是有重傷在身。

知道自己到了最後的時刻的紹運,一直跟隨著紹運旗本的吉野左京在此問紹運「要在館內放火么?」紹運卻說「那種事情沒有意義,為忠義而死就不要考慮身後的事情啊!如果他們見不到我紹運的屍體說不定會認為我趁亂逃走了啊。作為武士就想著會有曝屍戰場的一天,要有自己的首級被別人取走的覺悟」

紹運說完就切腹自殺了,享年三十九歲,時間是在下午五點左右。有紹運作為榜樣,殘存的武士們全體切腹殉死了。作為紹運介錯的吉野左京亮也用同一把刀自盡了。為了奪取紹運的頭顱而衝進本丸的薩軍將兵們,再看到眼前這種壯烈場面都驚訝的停止了腳步。

紹運的辭世句是在自殺之前決定刻在門上的,「屍(かばね)をば 岩屋の苔に埋めてぞ 雲井の空に 名をとどむべき」而現在四王寺山的岩屋城本丸的遺蹟上記載著如下話語「流れての 末の世遠く埋もれぬ 名をや岩屋の 苔の下水」。這兩首辭世句都能傳達紹運當時的心情。

紹運主從的首級被送到島津本陣接受首實檢。薩軍總大將島津忠長雖然與紹運是敵對的雙方但是他仍給予其極高的稱讚,並用最高的軍禮來執行首實檢。而且忠長還嘆息到:「哎!這么英勇的武將卻死在我手裡,如果能和他成為朋友該是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弓矢可以取得人命,但我現在卻痛恨它們起來。」他對紹運殺身成仁很是痛惜的。但是在確認紹運陣亡之後的薩軍陣營內,響起了勝利的歡呼聲,人人都為能在激烈的戰鬥中生還感到喜悅。

此戰給予島津軍較大的打擊,島津方戰死大將格二十七騎,死者則高達三千人之多,負傷者也有一千五百人,死者是負傷者的2倍的這種大損傷也是大大超出了薩軍預計範圍。從日向國出發由上井覚兼指揮的援軍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在「耳川之戰」中在高城愚弄大友軍,為島津家興隆作出重大貢獻的勇將山田有信也在此戰中遭到重創,陷入神智不清的危險狀態。

對於島津方面強行採用正面攻擊的固執行為可以認為是失敗的戰法,然而對於跟隨島津諸豪族們對高達五萬的強力軍勢卻不能輕易擊碎一枚“岩石”,暗自在心中對薩軍的遲鈍作出了新的評估。這就是紹運在前線固守小城所希望的結果,也是他要引誘島津軍來進攻岩屋城的目的之一。參加岩屋城防衛戰的士兵沒有一個逃亡的全體人員都在此陣亡了。因此在「筑前國續風土記」中有這樣的記載「紹運死戰是因為飽受大友家的恩惠的緣故,而其他人都是被他的忠義所感化,沒有一個人做出違背忠義之事」

後事

島津軍在殺死了紹運之後,雖然僅用一天時間就降伏了堅城寶滿並很快包圍了立花山城,但是島津軍在岩屋城所損失的士氣和時間卻是無法彌補的,因此善於把握機會的紹運長子統虎順利的將時間拖延到秀吉的大軍在豐前國登入。統虎是追擊撤退的島津軍時給予其很大的損失,並且奪回了寶滿岩屋兩城,為紹運的復仇之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次年,用大軍降伏島津家的秀吉,在經過大宰府時候感嘆紹運主從的忠義,稱讚其為「亂世之華」並對他的陣亡感到十分的惋惜。紹運死後,其長子統虎被秀吉譽為「剛勇鎮西一,忠義鎮西一」並給予其成為譜代眾的恩寵。作為九州征伐功勞第一的武將,統虎不但從主家大友家獨立成為豐臣家的直臣,而且獲得了築後國柳河十三萬餘石的領地。成為島津軍俘虜的次男統增(日後改名為立花直次)也被成功的救了出來,被賜予築後國三池一萬八千石的領地和兄長一樣成為獨立的大名了。在後來因為關原合戰的緣故,統虎的所領被沒收,但是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再興了立花家。而繼承高橋家名的統增在侍奉德川家之後,在本多正信的勸說下改名為立花直次了。

統虎在封地柳河建了天叟寺,統增在封地三池修建紹運寺,紹運的家臣藤內左衛門尉重勝在太宰府修建了西正寺,用來祭祀紹運和在岩屋城陣亡的將兵們。

歷史評價

高橋紹運是一位能夠與立花道雪相提並論的人物,世人稱他們為“大友氏兩壁”,意即他二人是支撐整個大友家的重心。他死守岩屋城的事跡,亦被後世人譽為忠義的典範。而過繼立花家的兒子立花宗茂,因為協助秀吉平定九州島有功,獲賜筑前柳川十三萬石的領地,並在日後的各場戰役中光芒異射,大放異彩,號稱「不敗的奇將」。

人物關係

長男:統虎(立花宗茂)

次男:統増(立花直次)

長女:為大友宗五郎能乘正室(能乘大友義統的嫡子)

次女:為立花吉右衛門成家正室(他是立花家重臣薦野增時的嫡子)

三女:為小田部土佐守統房正室(他是筑前的荒平城城主小田部鎮元(紹叱)的次男)

四女:先為立花織部助正室、後來成為細川玄蕃頭興元正室

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將領(二)

日本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有不少名將,來盤點一下。
雨森彌兵衛
覽十藏
三好伊三
海野六郎
前田玄以
根津甚八
日比野清美
日根野弘就
長井衛安
竹越尚光
六田氏
延澤氏
成生氏
長靜氏
盾岡氏
尾花澤氏
飯田氏
天童氏
林平六
吉原又兵衛
中山是非之助
伊達輿兵衛
門奈左近右衛門
渡邊金大夫
戶川秀安
岡利勝
寺本生死之助
桃井贊岐守
毛利上總介
柴橋大力之助
永井丹波守
高野大膳
高梨政賴
神藤出羽守
唐崎左馬之介
飯盛攝津守
荒川伊豆守
河合吉統
小泉長利
前波景定
朝倉景連
匹田文五郎
吉懸氏
滿賀野氏
堀山氏
小泉氏
岡村氏
臼木氏
稻垣氏
諏訪賴忠
小笠原忠實
正木時茂
木曾義昌
山岸光信
八居國清
松山正定
船木義久
林道政
所信國
竹中半兵衛重治
竹越守久
高橋治平
小彈正國家
中野又兵衛一安
下方左近貞清
岡田助左衛門重善
佐佐隼人正政次
佐佐孫介勝重
織田造酒丞信房
織田孫三郎信光
村山黨
私市黨
別府氏
成田氏
小幡昌盛
牛尾幸清
甘利虎泰
多田滿賴
十時連貞
橫田高松
足利義輝
尼子敬久
尼子豐久
南天坊天海
尼子國久
戶澤盛安
原虎胤
名古屋山三郎
新納忠元
天野隆重
大平
小幡虎盛
兒玉就忠
菅正利
福原貞俊
馬場信房
大久保長安
氏家卜全
鬼小島彌太郎
溝尾茂朝
稻井教業
吉岡長增
速水守久
百武賢兼
高山重友
猿飛佐助
後藤信康
三好清海
長船貞親
本庄繁長
直江景綱
古田重然
小山田信茂
土屋昌次
淺野長政
由布惟信
平野權平長泰
片桐助作且元
森長可
飯田覺兵衛
大久保忠佐
富田
波多野宗高
生駒正親
本山
鳥居忠廣
長宗我部
渡邊勘兵衛
赤尾清綱
真田幸隆
高木清秀
不破光治
溫井總貞
長續連
松平康忠
和田惟政
齋藤朝信
大道寺政繁
磯野員昌
橫山喜內
鳥居元忠
松田誠保
大野治房
立原久綱
羽柴秀吉
那須氏
井上元兼
志道廣良
桂元澄
吉見正賴
國司元相
口羽通良
金地院崇傳
後藤又兵衛基次
松野重元
木下昌直
江里口信常
堀秀政
望月六郎
霧隱才藏
村上義清
鈴木重秀
板垣信方
原昌胤
高坂昌信
穴山信君
武田信廉
武田信繁
長宗我部盛親
山縣昌景
內藤昌豐
可兒才藏
稻葉正成
崛尾吉晴
吉弘監理
增田長盛
長束正家
毛利勝永
富田重政
大谷豬之助
飯富虎昌
尼子誠久
吉川元春
豐臣秀次
島左近
細川忠興
堀尾吉晴
安東家忠
加藤虎之助清正
松本
母里友信
後藤基次
佐竹義重
大寶寺義氏
織田信秀
渡邊守綱
小早川隆景
宇喜多秀家
佐久間信盛
池田輝政
井伊直政
赤井直正
大久保忠世
保科正俊
明石全登
秋山信友
薄田兼相
片倉重長
母里太兵衛友信
海北綱親
龍造寺隆信
長野業正
吉良
木村重成
平岩親吉
游佐續光
內藤正成
土佐一條氏
柿崎景家
高阪昌信
稻葉一鐵
安藤守就
高橋紹運
十河一存
北條綱成
山本勘助
柴田勝家
松永久秀
明智光秀
服部半藏
山中鹿之介
本多重次
真田昌幸
酒井忠次
齋藤道三
最上義光
伊達政宗
神原康政
毛利輝元
上衫謙信
前田利家
本多忠勝
瀧川一益
真田幸村
九鬼嘉隆
今川義元
島津義弘
長宗我部元親
武田勝賴
直江兼續
蒲生氏鄉
織田信長
武田信玄
陶晴賢
上泉信綱
毛利元就
加藤清正
北條氏康
佐佐成政
石田三成
德川家康
立花道雪

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

像中國一樣,日本的歷史上也有戰國時期。今日多數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那時中國已經是明朝。在日本戰國時期,也湧現出不少有名的將領,來一起盤點一下吧。

立花道雪
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
佐佐成政
北條氏康
加藤清正
毛利元就
上泉信綱
陶晴賢
武田信玄
織田信長
蒲生氏鄉
直江兼續
武田勝賴
長宗我部元親
島津義弘
今川義元
九鬼嘉隆
真田幸村
瀧川一益
本多忠勝
前田利家
上衫謙信
毛利輝元
神原康政
伊達政宗
最上義光
齋藤道三
酒井忠次
真田昌幸
本多重次
山中鹿之介
服部半藏
明智光秀
松永久秀
柴田勝家
山本勘助
北條綱成
十河一存
高橋紹運
安藤守就
稻葉一鐵
高阪昌信
柿崎景家
土佐一條氏
內藤正成
游佐續光
平岩親吉
木村重成
吉良
長野業正
龍造寺隆信
片倉重長
薄田兼相
秋山信友
森長可
保科正俊
大久保忠世
赤井直正
井伊直政
池田輝政
宇喜多秀家
佐久間信盛
小早川隆景
渡邊守綱
大寶寺義氏
織田信秀
堀尾吉晴
佐竹義重
母里友信
菅正利
松本
安東家忠
島左近
細川忠興
豐臣秀次
飯富虎昌
吉川元春
尼子誠久
富田重政
大谷豬之助
毛利勝永
長束正家
增田長盛
吉弘監理
可兒才藏
長宗我部盛親
稻葉正成
鈴木重秀
內藤昌豐
山縣昌景
海北綱親
武田信繁
武田信廉
穴山信君
高坂昌信
原昌胤
板垣信方
明石全登
村上義清
霧隱才藏
望月六郎
堀秀政
富田
和田惟政
波多野宗高
溫井總貞
飯田覺兵衛
大野治房
齋藤朝信
高木清秀
長宗我部
高山重友
本山
成松信勝
百武賢兼
江里口信常
淺野長政
古田重然
真田幸隆
桂元澄
後藤信康
立原久綱
鳥居元忠
土屋昌次
小山田信茂
松田誠保
直江景綱
本庄繁長
長船貞親
三好清海

羽柴秀吉
猿飛佐助
磯野員昌
後藤又兵衛基次
足利義輝
牛尾幸清
正木時茂
速水守久
柴橋大力之助
寺本生死之助
鬼小島彌太郎
前田玄以
戶澤盛安
三好長逸
橫田高松
馬場信房
多田滿賴
甘利虎泰
名古屋山三郎
小幡昌盛
成田氏
別府氏
私市黨
村山黨
織田孫三郎信光
織田造酒丞信房
佐佐孫介勝重
佐佐隼人正政次
岡田助左衛門重善
下方左近貞清
中野又兵衛一安
小彈正國家
高橋治平
竹越守久
竹中半兵衛重治
所信國
林道政
船木義久
松山正定
八居國清
山岸光信
木曾義昌
吉岡長增
小笠原忠實
諏訪賴忠
臼木氏
岡村氏
小泉氏
堀山氏
滿賀野氏
吉懸氏
匹田文五郎
朝倉景連
前波景定
小泉長利
河合吉統
荒川伊豆守
飯盛攝津守
唐崎左馬之介
神藤出羽守
高梨政賴
小幡虎盛
永井丹波守
氏家卜全
毛利上總介
桃井贊岐守
南天坊天海
岡利勝
戶川秀安
渡邊金大夫
門奈左近右衛門
伊達輿兵衛
中山是非之助
吉原又兵衛
林平六
天童氏
飯田氏
尾花澤氏
盾岡氏
長靜氏
成生氏
延澤氏
六田氏
竹越尚光
長井衛安
日根野弘就
日比野清美
根津甚八
原虎胤
海野六郎
三好伊三
覽十藏
尼子國久
稻井教業
大久保長安
穴山小助
由利鐮之助
大平
松島淡路
松島式部
大西氏
神西三郎左衛門
佐久間盛政
三澤為幸
米原綱寬
植田稻葉之助
熊谷新右衛門
青木一重
丸目藏人佐長惠
柳生但馬守宗嚴
穴澤淨賢
中村一氏
早川鮎之助
馬井汲之助
馬路走之助
伊勢北田氏
蒲生賢秀
飛彈姊小路氏
天野康景
高力清長
牛岡草之助
三好政康
三枝守友
岩成友通
池田勝正
伊丹親興
牛飼糖右衛門
田結莊是義
太田垣輝信
垣屋續成
玉井氏
奈良氏
八木豐信
豬俁黨
竹腰正信
兒玉黨
丹黨
西黨
牛田鋤右衛門
橫山黨
橫山長知
齋藤久右衛門利信
鎮目半次郎惟明
什左次右衛門久正
戶田半平光正
中山助六郎照守
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
揖斐光親
秋山逢殿助
大澤備後
栗原內記
長嶋因幡
福島嘉兵衛
真下下野
松本九郎兵衛
芥川能登
小曾根築後
高草木筑前
長阪信政
松木左馬頭
蓑田出雲守
馬飼舍人
馬川渡之助
蓑田紀伊助
馬冢登之助
馬山翔右衛門
馬木彥右衛門
牛井谷右衛門
蓑田信濃入道
松平康忠
宮原內記
牛川飛右衛門
牛田源五兵衛
宮原縫殿助
牛尿踏右衛門
牛引夫兵衛
赤穴光清
村山越前守
熊野久家
松田憲秀
三刀屋久扶
馬來氏
大道寺政繁
遠山綱景
溝尾茂朝
秋上伊之助
米津常春
渡辺守綱
鳥居忠廣
高橋渡之助
大久保忠佐
金地院崇傳
深田泥之助
橫道兵庫之助
赤座隼人
谷崎忠右衛門
上阪左文
生駒彌五左衛門
阪源次郎
安藤將監直重
上阪源之丞
本多三彌正重
橫山喜內
林五郎左
上野田主計頭
儀俄忠兵衛
後藤喜三郎高治
蜂屋貞次
大野木國重
野村定元
三田村休俊
織田因幡守
織田藤左衛門
島津三郎左衛門義久
崛尾吉晴
島津又四郎義弘
島津又六郎歲久
島津又七郎家久
笠原康勝
多目周防守
富永右衛門尉
北條綱高
小森三郎右衛門
西條義忠
森村清秀
生駒正親
信田隆生
屋代道齋
鹽崎八郎
五加重成
松野重元
山中鹿之介鹿
朝倉藤十郎宣政
石川高清
高阪范重
宍甘太郎兵衛
新納忠元
香西佳清
能勢賴吉
馬場職家
臼杵監速
真壁氏乾
今道純近
大村純辰
朝長純基
朝長純盛
藤崎純久
荒蒔式部
宮原純房
渡邊純綱
東宮民部
奧野越前守
不破光治
伊丹總堅
長續連
島信生
石井生札
游佐宗円
平總知
三宅總廣
下村生運
粟井正晴

岸本惣次郎
辻小作
谷衛友
中黑道隨
丹羽山城
渡邊勘兵衛
國富貞次
香宗我部
黑田利高
黑田利則
安芸
津野
黑田直之
後藤基次
天野貞有
黑田利隆
堀正儔
益田正親
野村佑勝
野口一成
久野重勝
石川忠輔
小河信章
桐山信行
林直利
吉田長利
村田吉次
竹森次貞
衣笠景延
三宅家義
毛屋武久
原種良
佐世
植村新六
平田
內藤義清
加藤輿右衛門
加藤右馬允
加藤清兵衛
龍造寺又八
莊林隼人
貴田孫兵衛
吉村吉左衛門
山內甚三郎
九鬼四郎兵衛
天野助左衛門
木村又藏
森本義太夫
相場國信
衣斐光兼
齋藤主水
岩手道高
輕海光顯
國枝正則
郡家光春
小柿長秀
赤星太郎兵衛
林藤助
福島市松正則
加藤虎之助清正
加藤孫六嘉明
肋阪甚內安治
片桐助作且元
平野權平長泰
糟屋右衛門尉武則
由布惟信
十時連貞
高橋駿河守
高野大膳
赤尾清綱
後藤秀勝
近藤貞治
平井定武
三雲成持
目賀田綱清
佐世種常
富田滋実
平田盛范
松本舜輔
雨森彌兵衛
母里太兵衛友信
芝山宗綱
井上之房
瀨田伊繁
牧村利貞
栗山利安
黑田一成
東織部
木下昌直
後藤賢豐
進藤賢盛
東主馬
東四郎左衛門尉
伊東長次
中島氏種
口羽通良
福原貞俊
赤川元康
粟屋元親
桂元忠
伏木久內
國司元相
兒玉就忠
穴戶隆家
吉見正賴
天野隆重
野野村吉安
志道廣良
粟屋元秀
赤川元助
熊谷信直
粟谷元親
井上元兼
飯田元親
渡辺左衛門
蘆野氏
伊王野氏
大關氏
大田原氏
千本氏
那須氏
福原氏
東縫殿助
堀田盛重
尼子豐久
尼子敬久
菅谷長賴
長谷川秀一
福富秀勝
真野賴包
矢部家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