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介紹
【藥 名】:針葉火絨草
【拼音名】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
【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
【拉丁名】:ceohtopodium subulatum (Franch )Beauv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針葉火絨草的全草。
【功 效】:清熱消腫。
【主 治】:用於咽喉腫痛、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關節紅腫疼痛等症。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克。外用:研末,調塗患處。
【別 名】:鑽葉火絨草、苦艾(《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小火草、火絨草(雲南)、白特(麗江納西族話)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四川、雲南。
【科屬分類】:菊科
【花語】:重要的回憶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0-2900m的高山和亞高荒原、草甸、礫石坡地和針葉林外緣。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洗淨,晾乾。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解熱,散瘀、止痛的功能。
動植物形態
中亞苦蒿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單一,垂直,稍木質化,徑達3cm。根狀莖稍粗短,垂直。莖單一或2-3個,直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部斜上分枝。莖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長卵形或卵形,長8-12cm,寬7-9cm,葉柄長6-12cm,中部葉長卵開或卵形,二回羽狀全裂,長6-9cm,寬3-7cm;葉柄長2-6cm;上部葉羽狀全裂或5全裂,長4-6cm,寬2-4cm,近無柄;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球形或近球形,下垂,於莖端或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總苞片3-4層,中、外層總苞片有白色柔毛,內層者的膜質,幾無毛;花序托密生白毛;雌花1層,15-25朵,花冠狹圓錐狀,花冠桅部有2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長兩性花4-6層,30-90朵,花冠管狀,花葯披針形,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柱頭有睫毛。瘦果長圓形,先端微有不對稱的冠狀邊緣。花、果期8-11月。
原形態
鑽葉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長5-30cm.根狀莖粗短,根出條木質,有頂生密集的纓狀葉叢,多分枝,通常疏散叢生。花莖多數,通常生於根出條葉叢上或根狀莖上,被白以絹狀蛛絲狀茸毛或毛。葉條形或條狀鑽形,長0.8-3cm,寬不超過0.1cm,無柄,邊緣反卷,上面被蛛絲狀毛或長柔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白色茸毛;苞葉多數,與莖部葉等長或遠較長,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寬1.2-3mm,兩面被白色或有時黃褐色厚茸毛,開燕尾服成徑2-6cm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3-4mm,常10-40個密集成復傘房狀或團傘狀;總苞長約3mm,被白色厚茸毛;總苞片約3層,先端無毛,尖或稍鈍,常陷沒於毛茸中;小花異形或雌雄異株;花冠長2.5-3mm;雄花冠漏斗狀管狀,有披針形尖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鋸齒;雌花冠毛細絲狀,有細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凸起。花期8-9月。
養殖
火絨草 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EDELWEISS) 所屬類別:菊科
簡要介紹:又名雪絨花。多年生草本。植株被白色或灰白色綿毛。葉互生,全緣。苞片數個,圍繞花序,開展,形成星狀苞葉群;頭狀花絮多數,排列成傘房花序。 原產歐洲的高海拔地區。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之一,被譽為阿爾卑斯山的名花。有著“世界花園”之稱的瑞士,把火絨草定為國花;奧地利也以火絨草作為榮譽和友誼的象徵。把火絨草定為國花。
植株高度:15--40cm
繁殖
分株和播種繁殖。分株,在春季進行為好,把叢生狀的火絨草扒開後可直接盆栽。播種,也以春播為主,種子發芽適溫為20攝氏度,播後10天后即發芽。
栽培
火絨草適宜生長在肥沃疏鬆的腐葉土壤中,所以盆土要注意選擇腐葉沃土。播種出苗後需間苗,具3片真葉時即可移盆栽。生長期盆土不宜過濕。每月施肥一次,注意肥液不能沾污葉片。冬季盆土保持稍乾燥為好。
欣賞與套用
火絨草是一種珍貴的花卉。她具有花、葉並美的特點,株形小巧玲瓏,葉片銀灰絢靚,白色花序如雪,樸實大方。同時具有耐乾旱、耐貧瘠的優點,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特別適用於岩石園栽植或盆栽觀賞。
阿爾卑斯植物
雪絨花和龍膽草是最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花;但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植物也非常適合阿爾卑斯的環境。山中野花顏色鮮艷明亮,這並非偶然;野花顏色對其生存和繁殖十分重要。首先,由於海拔高日照強,色素可以阻礙過強紫外線的照射。其次,天氣條件限制了昆蟲飛行,植物必須儘量爭取授粉機會。鮮艷的顏色容易吸引昆蟲,否則野花就無法繁殖。野花繁殖還必須迅速:夏天,乾草機開進草場,開始第一次收穫。某些植物必須在此之前產生種子。
生長在同一環境的植物和牧畜有著不同的問題。可口的草類會在播種前被吃掉,而那些堅硬帶刺的卻可以幸免於難。比起被牧畜吃掉,被收割的命運似乎好一些,至少植物還有機會播種繁殖。嬌貴的植物,如蘭花,只能在靠近懸崖峭壁的地方得以存活。其它嬌弱植物的根系發達,可在飢餓動物的蹂躪下得以存活。
冰雪融化後,多石的土地變得十分不穩定,沒有水分和營養。但只幾年的時間,某些特別的植物就“殖民”了荒蕪的土地。先長出來的苔蘚,死後留下一層薄薄的腐植質。腐植質為虎耳草屬植物和柳穿魚屬植物提供了生長的基礎。早期植物的最大問題並不是土壤缺乏或移動:最小植物的根也有一米長,可以穩定地生長;如果能在亂石中找到縫隙,它們的地下芽時刻準備著抽芽。世界最小的樹--矮柳也具備這種能力。矮柳的樹幹位於地表之下,只有少量樹枝在地面上。這種奇特的生長方式不僅保溫,而且在颳風時起到保護作用,防止水分流失。
生長在岩石表面的植物必須克服水分短缺的問題。貧瘠的土壤不能保濕,強烈的日照又很快蒸發了剩餘的水分,高山上常有的強風會使普通植物的葉面大量失水。阿爾卑斯山上的植物具有防止水分流失的能力:有些植物長滿了細毛,可以抵擋日光,同時形成空氣層保濕;有些植物有蠟質保護層;肉質植物將水分儲存在厚厚的葉子裡;還有很多植物形成蓮花座形,相互遮擋陽光。另外一些植物儘量接近地表面生長,以克服乾旱,減少強風帶來的損害。當然,很多植物可以同時具備幾種能力。
藥品考證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