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骨[針灸穴位]

髖骨[針灸穴位]
髖骨[針灸穴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髖骨,經外奇穴名。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別名髓膏,髖市,髓骨,體骨。位於大腿前外側,髖骨中線上3寸,股直肌外緣左右各旁開1.5寸處,當梁丘穴兩旁各1.5寸處,每側2穴,總計4穴。外側穴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和股外側皮神經。內側穴有股神經前皮支分布。。主治膝關節紅腫疼痛,歷節風痛,鶴膝風,下肢痿軟無力,癱瘓,腳氣等。直刺0.5-1寸;可灸。

基本信息

名稱釋義

髖,指髖骨,組成盆骨之大骨;骨,骨頭。此為中醫學名詞命名之穴名

功能作用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定位

位於大腿前外側,髖骨中線上3寸,股直肌外緣左右各旁開1.5寸處,當梁丘穴兩旁各1.5寸處,每側2穴,總計4穴。

解剖

外側穴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股外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和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股外側動、靜脈降支的分支或屬支。內側穴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深層有股深動脈的肌支等。

主治

膝關節紅腫疼痛,歷節風痛,鶴膝風,下肢痿軟無力,癱瘓,腳氣等。

操作

直刺0.5-1寸,針感為局部酸麻並向膝部放散;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亦可按摩,用拇指、食指指腹按揉髖骨,每次1-3分鐘,可以強健腿部肌肉,預防腿部疾病。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配伍

配膝關透膝眼治鶴膝風;配陽陵泉、足三里、犢鼻治膝關節炎;配髀關、陽陵泉、懸鐘、足三里、太沖治下肢癱瘓等。

附註

歷代文獻記載略有出入,今從《奇效良方》等定位。

經外奇穴名,即足少陽膽經環跳穴,見《針方六集》

相關論述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髖骨:膝蓋上一寸,梁丘穴兩旁各五寸。”

《醫經國小》:“髖骨四穴梁丘旁,各開寸半治腿痛。”

《針灸大成》:“髖骨四穴,在梁丘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類經圖翼》:“髖骨,在膝蓋上,梁丘旁外開一寸。主治兩腳膝紅腫痛、寒濕走注、白虎歷節風痛、腳丫風痛舉動不得。”

人體骨骼列表

區塊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頭顱骨頭蓋骨額骨 | 頂骨(2) | 顳骨(2) | 枕骨 | 蝶骨 | 篩骨
面骨顴骨(2) | 上頜骨(2) | 下頜骨 | 鼻骨(2) | 齶骨(2) | 淚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錘骨(2) | 砧骨(2) | 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軀幹骨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頸椎(7) | 包括寰椎樞椎 | 胸椎(12) 腰椎(5)
上肢骨

肩部骨骼:鎖骨(2) | 肩胛骨(2)
手臂骨骼(6):肱骨(2) | 肱骨骨節 | 尺骨(2) | 橈骨(2) | 橈骨頭
手骨(54):
腕骨手舟骨 (2) | 月骨 (2) | 三角骨(2) | 豌豆骨(2) | 大多角骨(2) | 小多角骨(2) | 頭狀骨(2) | 鉤骨 (2)
掌骨:掌骨 (5 × 2)
指骨近節指骨 (5 × 2) | 中節指骨 (4 × 2) | 遠節指骨 (5 × 2)

下肢骨骨盆髖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頭 | 大轉子 | 大腿骨節 | 髕骨(2) | 脛骨的軸部和骨節(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跖骨(5 × 2)
趾骨近節趾骨(5 × 2) | 中節趾骨(4 × 2) | 遠節趾骨(5 × 2)
幼兒骨骼骶椎(4 或 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