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馮公孫,即馮異,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東漢開國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在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任征西大將軍,為劉秀平定關中赤眉軍的戰役中,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先敗後勝,掃平了關中赤眉,立下大功。東漢建武十年,因連年征戰,在對隴右的作戰中,病故于軍中。
人物生平
仕途初期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馮異早年為王莽效力。地皇三年(22年),劉縯、劉秀起兵,馮異以郡掾的身份監五縣,跟父城長苗萌共守城池,抵抗劉秀。劉秀進軍潁川(治今許昌),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今寶豐縣東南)。馮異出巡屬縣,被漢兵捉獲。時馮異的堂兄馮孝和同鄉丁綝、呂晏都在劉秀手下。他們共同推薦馮異,劉秀召見馮異,希望他留下。馮異對劉秀說:“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有老母在城中,願歸據五城,以暛功報德”(《後漢書·馮異列傳》)。劉秀同意了。
馮異回到父城,對苗萌說:“今諸將皆壯士屈起,多暴橫,獨有劉將軍所到不虜掠。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可以歸身。”苗萌說:“死生同命,敬從子計”(《後漢書·馮異列傳》)。不久,劉秀率軍南還宛地,更始帝前後派十幾名將領來攻打父城,馮異堅守城邑,決不投降。等到劉秀升任司隸校尉,再過父城,馮異則大開城門,獻上牛酒,歡迎他的到來。劉秀任命馮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馮異又推薦了一群小同鄉,如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人。劉秀一律任命為掾吏,把他們帶回洛陽。
更始帝幾次想派劉秀巡行河北,諸將都不同意。當時曹竟為左丞相,他的兒子曹詡任尚書,父子貴幸,當朝用事。馮異勸劉秀跟他們深相結納。後來,由於曹氏父子力勸,更始帝命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諸郡。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六月,劉秀的兄長劉縯被更始帝殺死。劉秀表面上雖不敢顯露悲戚之情,飲食言笑一如平常,心裡卻非常難過。獨居時,一點酒肉也不肯用,枕席間也往往有哭泣之痕。馮異單獨拜見劉秀,寬慰他,勸他節哀,並乘機進言:“天下同苦王氏,思漢久矣。今更始諸將從橫暴虐,所至虜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紂之亂,乃見湯武之功;人久饑渴,易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惠澤”(《後漢書·馮異列傳》)。劉秀採納了他的建議,一到河北,便派馮異和銚期撫循屬縣。馮異等所到之處,平釋囚徒,撫恤鰥寡,亡命投案者,不咎既往。並了解二千石的長吏,暗中考察他們是同心還是不願歸附,然後把名單上報給劉秀。
更始元年(23年)十二月,王郎聚眾起事,在邯鄲稱帝。薊中各地,紛紛回響。劉秀率部從向南疾進。當時形勢危急,劉秀晨夜不敢入城邑,吃住都在道旁。到達河北饒陽無蔞亭時,天氣寒冷,北風凜冽,大家饑渴勞頓,不可名狀。馮異給劉秀送米了熱騰騰的豆粥。第二天一早,劉秀對將領們說:“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後漢書·馮異列傳》)。
部隊進至南宮,天降大雨,劉秀在道旁的空房子中避雨。馮異抱來柴草,鄧禹在灶中點火,劉秀則對著灶門解衣烤火,馮異又向劉秀獻上了麥飯和菟肩(植物名,屬葵類,可食)。不久,劉秀的部隊過了滹沱河,到達信都(今河北衡水東),劉秀派馮異去河間招募兵眾,回來後,任命他為偏將軍。接著,馮異又隨軍大破王郎,封應侯。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道遇諸將,往往驅車讓路。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到一個處,安營完畢,將領們總是坐在一起,論功希賞。馮異則常常獨自避坐大樹之下,不與其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攻破王郎後,劉秀整編部隊,對將領也重新做了調整,使之各有統屬。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劉秀因此對他更為欣賞重視。
此後,馮異在北平擊破鐵脛軍,並擊降匈奴於林闟頓王,戰功卓著。
攻破王郎後,劉秀聲威壯盛,更始帝封他為蕭王,命他收兵,和有功將領一起回京,實際上是想削奪其兵權。劉秀接受封爵,但提出河北未平,不受徵召,從此與更始分裂。
時更始帝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率領大軍,號稱三十萬,跟河南太守武勃一起駐守洛陽。劉秀想北徇燕趙之地,任命馮異為孟津將軍,和河內太守寇恂一起,統率魏郡、河內郡的部隊,抵拒朱鮪等人。
馮異寫信給李軼,說:“愚聞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項伯畔楚而歸漢,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廢昌邑。彼皆畏天知命,鷪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笱令長安尚可扶助,延期歲月,疏不閒親,遠不逾近,季文豈能居一隅哉?今長安壞亂,赤眉臨郊,王侯構難,大臣乖離,綱紀已絕,四方分崩,異姓並起,是故蕭王跋涉霜雪,經營河北。方今英俊雲集,百姓風靡,雖邠岐慕周,不足以喻。季文誠能覺悟成敗,亟定大計,論功古人,轉禍為福,在此時矣。如猛將長驅,嚴兵圍城,雖有悔恨,亦無及已”(《後漢書·馮異列傳》)。
李軼自有苦衷。當年,他跟劉縯、劉秀首結謀約,關係密切。等到更始稱尊,他卻參與陷害劉演。如今,他明知更始帝眾叛親離,長安危迫,也想投降劉秀,只是心裡有點不能自安。於是,回信給馮異:“軼本與蕭王首謀造漢,結死生之約,同榮枯之計。今軼守洛陽,將軍鎮孟津,俱據機軸,千載一會,思成斷金。唯深達蕭王,願進愚策,以佐國安人”(《後漢書·馮異列傳》)。
雙方通信之後,李軼便不再與馮異爭鋒。馮異藉此機會,北攻天井關,攻克上黨兩座城池,又南進,攻克河南成皋以東十三個縣和各處兵營,收降十多萬敵軍。
武勃率一萬多人進攻歸降馮異的部隊,馮異渡河,跟武勃在鄉下接戰,斬殺武勃及士兵五千餘人。李軼信守約言,閉門不救。馮異見李軼可信,便把情況詳細地寫信告知劉秀。劉秀出於鬥爭需要,故意把李軼寫給馮異的信件泄露出去。朱鮪得知,大怒,派人刺殺李軼,一時洛陽城人心浮動,好多人出來投降。
朱鮪派討難將軍蘇茂帶幾萬人攻打溫地,自己則領兵數萬進攻平陰,牽制馮異。馮異先派校尉護軍率部和寇恂一起打敗蘇茂,然後自己率兵渡河,進擊朱鮪。朱鮪敗逃,馮異追趕到洛陽,耀其威武,繞城一周而歸。
捷報傳到河北,報告戰況,將領們紛紛向劉秀祝賀,並勸他速登帝位。劉秀不能決斷,下令召回馮
異,詢問四方情況。馮異說:“三王反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於大王。宜從眾議,上為社稷,下為百姓。”劉秀說:“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動悸。”馮異下席再拜,祝賀劉秀:“此天命發於精神。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後漢書·馮異列傳》)。於是,馮異便與眾將一起,推戴劉秀在鄗(今河北柏鄉)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所以不遠千里宣召馮異,一來是因為馮異是擁戴他最得力的親信;二來是因為馮異在廣大將士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建議能使眾人信服。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封馮異為陽夏侯。馮異率軍擊敗嚴終、趙根,光武帝下詔,命其回鄉上冢,命太中大夫送去牛酒,命二百里內太守、都尉以下的官員和他的宗族前往會祭,以示榮寵。
時赤眉軍和延岑的部隊活動於三輔地區,郡縣的勢家大族也擁兵滋亂。大司徒鄧禹無法平定,光武帝決定讓馮異替代他,前往征討。馮異臨行,光武帝親自送他到河南,賜他乘輿七尺具劍,對他說:“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塗炭,無所依訴。今之徵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諸將非不健□,然好虜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無為郡縣所苦”(《後漢書·馮異列傳》)。馮異頓首受命,引軍向西行進,所到之處,施恩於民,取信於民。弘農地區原有十幾個自立為將軍的,但由於馮異威行信成,都率眾歸降。
馮異在華陰和赤眉軍相遇。兩軍持了六十餘日,發生了幾十次戰鬥,馮異擊降赤眉將領劉始、王宣及所部五千多人。建武三年(27年),朝廷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將軍。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回軍,和馮異相遇,邀約馮異共同進攻赤眉。馮異說:“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將,余觽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將屯黽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後漢書·馮異列傳》)。鄧禹、鄧弘不聽馮異的意見。於是,鄧弘與赤眉大戰。赤眉佯敗,丟棄輜重車輛奔逃,車上盡裝泥土,僅用豆子覆蓋在表面,鄧弘軍士卒爭相取食。赤眉軍乘機還軍猛攻,鄧弘軍大敗。鄧禹、馮異合兵救之,赤眉軍退。馮異認為士卒飢倦,應休息,鄧禹不聽,復戰,大敗,死傷3000餘人,只帶24騎逃歸宜陽。馮異亦被擊敗,棄戰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於湖縣西),跟麾下的幾個人重回大營,堅壁自守。馮異收集散兵和諸營守軍,共得幾萬人。於是,和赤眉軍約期會戰。
馮異預先派精壯將士,打扮成赤眉軍模樣,埋伏在路旁。作戰時,馮異故意示敵以弱,當赤眉軍一萬多人已經打到前部,才出兵救援。赤眉軍見漢軍兵勢不振,就調來大部隊,想一舉全殲。馮異遂縱兵與之大戰,鼓角齊鳴,呼聲震天。戰至下午,赤眉兵勢漸衰,漢軍伏兵突然衝出,由於他們跟赤眉衣服相同,無法識別,赤眉軍敗退。馮異驅兵追擊,直到崤底,大破其軍,收降八萬多人。剩下的十幾萬人,跑到宜陽後,也全部投降。至此,前後延續10年之久的赤眉農民起義戰爭遂告失敗。光武帝下詔慰勞馮異,說:“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荅大勛”(《後漢書·馮異列傳》)。
赤眉雖已投降,但各地割據勢力仍很強盛,局勢不容樂觀。當時,延岑占據藍田,王歆占據下圭口,芳丹占據新豐,蔣震占據霸陵,張邯占據長安,公孫守占據長陵,楊周占據谷口,呂鮪戰據陳倉,角閎占據沂,駱延占據周至,任良占據鄂,汝章占據槐里,各稱將軍,擁兵多者萬餘,少者數千人,轉相攻擊。馮異且戰且行,駐軍於上林苑中。
延岑攻破赤眉之後,自稱武安王,占據地盤,設定官吏,想獨霸關中。他聯結張邯、任良一起進攻馮異。馮異破之,斬首千餘級,於是,原來依附延岑的,都投降了馮異。延岑敗走析地馮異遣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要攻延岑,大破之,降其將蘇臣等八千餘人。從武關逃往南陽。
當地連年征戰,糧食匱乏,百姓飢餓,黃金一斤才換五斗豆子,甚至有人吃人的情況發生。馮異部下士兵,也因為道路斷絕,糧運艱難,只能吃野草野菜。光武帝知馮異處境,任命南陽趙匡為右扶風,率兵援助馮異,並給他送來糧食布匹,馮異部下群情振奮,軍中皆呼萬歲。馮異軍中糧食漸漸充足,於是便開始征討豪強,懲罰不聽命令的,褒獎主動歸附或立有功勞的。把為首的分子都送往京師,將部眾都解散,令重歸本業。時日不長,除呂鮪、張邯、蔣震投降了割據蜀地的公孫述外,其餘的割據勢力均被平息。馮異威行關中。
第二年,公孫述派將程焉帶兵數萬,勾結呂鮪,想出屯陳倉,進攻三輔。馮異和趙匡迎擊,程焉兵敗,逃往漢川。馮異窮追不捨,在箕谷又大破程焉。接著回軍進擊呂鮪,呂鮪部眾,降者甚多。此後,公孫述多次派兵進犯,每次都被馮異挫敗。馮異在關中三年,關心民瘼,平反冤獄,發令施仁,威重化行。因而百姓安樂,遠近懷德。
馮異擔當要職,長久居外,內心頗不自安。於是上書表明心跡,說自己思念朝廷,希望能被召回,以親帷幄。光武帝因其職責重大,不同意他回來。後來,有人上奏皇帝,說馮異專利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鹹陽王”。光武帝把這奏章給馮異看。馮異十分惶恐,上表章自明。:“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詔□戰攻,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嘗不有悔。國家獨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迷惑千數。臣以遭遇,託身聖明,在傾危溷餚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謹□,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光武帝見馮異惶急不安,下詔撫慰。詔書中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後漢書·馮異列傳》)。
建武六年(30年)正月,馮異入京朝見,光武帝熱情接見,並對在場的公卿們說:“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後漢書·馮異列傳》)。接見之後,光武帝又派中黃門賜給馮異珍寶衣服錢帛等物,並且說:“倉卒無蔞亭豆粥,虖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馮異受賜,頓首拜謝說:“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後漢書·馮異列傳》)。此後,光武帝又數次召見馮異,設宴,君臣共飲,商討攻蜀之事。馮異在京城住了余日,才回駐地。皇帝命馮異妻子兒女隨行,以示不疑。
同年夏,朝廷派諸將伐公孫述,隗囂叛漢,諸將與戰,皆為所敗。光武帝詔命馮異進軍栒縣(今陝西旬邑縣)。馮異尚未到達,隗囂乘勝派其將王元、行巡率二萬人馬出隴西,並分派行巡奪取栒縣。馮異得此捎息,命令部隊晨夜急馳,想先占據枸縣。諸將皆說:“虜兵盛而新乘勝,不可與爭。宜止軍便地,徐思方略。”馮異卻不這樣認為。他說:“虜兵臨境,忸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輔動搖,是吾憂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今先據城,以逸待勞,非所以爭也”(《後漢書·馮異列傳》)。於是催軍奮進,進入栒邑,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馮異己占據城池,匆匆帶兵趕到。馮異出其不意,擊鼓建旗而出。行巡所部,驚慌失措,紛紛潰逃。馮異統軍追殺數十里,大破其軍。這時,祭遵也在汧打敗王元。於是,北地(治今甘肅寧縣)豪長耿定等人背離隗囂,相從降漢。
馮異上書皇帝,奏明軍中情況,謙恭禮讓,一點也不顯揚自己的功勞,但有的將領卻想貪占馮異之功,光武帝深以為患,就下詔書說:“制詔大司馬(吳漢),虎牙(蓋延)、建威(耿弇)、漢中(王常)、捕虜(馬武)、武威(劉尚)將軍:虜兵猥下,三輔驚恐。栒邑危亡,在於旦夕。北地營保,按兵觀望。今偏城獲全,虜兵挫折,使耿定之屬,復念君臣之義。征西功若丘山,猶自以為不足。孟之反奔而殿,亦何異哉?今遣太中大夫賜征西吏士死傷者醫藥、棺斂,大司馬已下親吊死問疾,以崇謙讓”(《後漢書·馮異列傳》)。並命馮異進軍義渠,兼任北地太守。
不久,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馮異又帶兵擊破盧芳的將領高覽和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安定地方,都歸附了漢朝,馮異又兼領安定太守。
建武九年(33年)春,祭遵去世。皇帝命馮異守征虜將軍,並統領其營中將士。隗囂死後,其部將王元、周宗等人又扶立其子隗純,率兵占據冀(在今甘谷縣南),公孫述也派趙匡帶人救助他們。光武帝又命馮異行天水太守事。馮異進擊趙匡,相持一年,將其皆斬殺。漢軍進攻冀,耗日持久,始終不下。有人提出要回軍休兵,馮異不為所動,常常身先戰陣,為諸軍先鋒。
第二年(34年)夏,馮異與諸將齊攻落門,尚未攻克,病發,在軍營中去世,謚節侯。長子馮彰嗣。
個人評價
馮異出身儒生,曾為郡吏,又通曉《孫子兵法》,既有文才,也長於武略,不僅戰功卓著,在雲台諸將中名列前茅;而且治理郡政也是很有成績,史稱其在關中時,“懷來百姓,申理枉結,出入三歲,上林成都”。其為人謙退不伐,居功不傲,可謂難能可貴。他作戰勇敢,常為先驅,善用謀略,料敵決勝,治軍嚴明,關心民瘼,東漢創業,其功至巨。同時他為人謙退,從不居功自傲,洵為一代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