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曲藝表演藝術家馬增芬於1921年出生於北京南苑一個窮苦的家庭,3歲時父親在貧困中死去,後隨改嫁的母親一起到了馬家。這以後,開始向馬連登先生學藝,注定了她從事曲藝藝術的一生。幾十年中,馬連登既是她的慈父,又是嚴師,更是共同切磋藝術,創立“馬派西河”的合作者。
馬增芬天資聰慧,不但自幼學唱西河大鼓,而且學習彈三弦。5歲時開始跟隨父親馬連登先生在天津撂地演唱西河大鼓,同時還兼為馬老先生三弦伴奏。7歲時,在天津大觀樓首次登台演唱西河大鼓而走紅出名。11歲、12歲時,便在律京唐及河北地區的戲曲曲藝表演界小有名氣。她超凡的藝術才能、嫻熟的表演技巧,博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17歲那年,她以超群的藝術功力首次成功地灌制了她的首張個人唱片《玲瓏塔》,至今這膾炙人口的唱段仍為人們讚嘆。
在那黑暗的時代,藝人們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受盡了壓榨,為了生活而演唱。但是,有著凜然民族氣節的藝術家們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時期都奮然離開舞合,如眾所周知的梅蘭芳就蓄髯謝客在家。日本軍人肆意在劇場搗亂,馬增芬也毅然退出舞台,不再演唱,此時她僅18歲。直到解放前夕,在那最黑暗的黎明前夜她咬緊牙關,即便在市場上擺攤賣雜物也沒有再演唱過。
解放了!馬增芬滿腔熱情的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來。1950年她就積極地參加了鼓樓文化館的工作,為宣傳新婚姻法奔波著。為了使街坊們生活能夠穩定,她組織了縫紉社並主動提供了設備及生產場地。為了支援抗美援朝,她更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在北京婦女幹部學校的舞台上她高唱《王大媽要和平》,組織並參加演出反映中朝兩國人民唇齒相依的獨幕劇《軍民一家》,在北京的街頭,她帶領人們演出打倒美帝紙老虎的活報劇……而立之年的她充滿無限活力,是共產黨給了她新的有著美好前景的希望,她要謳歌黨,謳歌這新時代!為此,馬增芬組織成立了群藝歌劇團,演出的第一個劇目是歌劇《小二黑結婚》。
195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王決找到馬增芬,請她到電台來演唱西河大鼓,並給她一段寫好的鼓詞《石不爛趕車》。捧著唱詞的雙手在顫抖,馬增芬不禁流下激動的眼淚:終於又能開始我傾注全部心血的藝術了!與以往不同,這次演唱的鼓詞是從未接觸過的全新內容,是描述農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故事,為了了解新農村,她重返闊別了三十幾個年頭的故土--北京南苑,親眼見到翻了身的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作的喜悅,聽他們講述那過去的苦難和現在的幸福。這一切深深打動著馬增芬的心,她充滿激情地第一次用源自田間地頭、本來屬於農民的藝術形式,擊打著原本是犁鏵片而演變來的銅板歌唱農民。電台括出後引起極大反響,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這樣,馬增芬參加了廣播電台的工作,加入了中央廣播說唱團。
中央廣播說唱團是全國一流的曲藝表演團體,匯集了最優秀的曲藝表演藝術家。在這樣的有著濃重藝術氛圍的團體中,馬增芬不斷地錘鍊著自己,在完整繼承傳統的西河大鼓唱腔藝術的同時,不斷地吸收其他姊妹曲種或藝術形式的精華,並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著作,努力充實著自己的表演。她常說:沒有繼承就會失去西河(大鼓)本身的媚力,沒有出新就不可能使西河(大鼓)發展。她說:要想使其發展就要不但保持傳統、民俗的部分,又要有時代感,儘量使其雅、使其美。她認為,現代的聽眾、觀眾已經從單純聽講故事過渡到以欣賞優美唱腔和表演為主。
基於她對藝術深刻的理解,努力挖掘、整理並演唱了許多傳統節目。如:《走馬觀碑》、《打黃狼》、《馬前潑水》、《雙鎖山》、《大鬧天空》、《游湖》等等。她以高超的創腔技巧對原有的唱腔不斷創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像《游湖》中為了更好地刻畫秀麗的西湖景致和嬌俏的白素貞與英俊的許仙及優美的愛情故事,在唱腔設計上使用了許多迤邐動聽的花腔以達到聲情並茂。
馬增芬清脆的嗓音天賦,加上她對唱段反覆揣摩理解和在唱腔及表演中出奇的細膩處理,在刻畫待字閨閣的少女、清純的村姑等一些曲目時使觀眾聽得如醉如痴。如《繡鞋幫》、《繡汗中》還有前面提到過的《游湖》等。
馬增芬更能駕輕就熟地表演那些輕鬆、充滿笑料的小段兒,如《偷年糕》、《偷杏兒》、《要酒菜兒》、《懶漢變雞蛋》、《上煤堆》、《大方人》等等。她的表演俏皮、灑脫,使人回味無窮。
馬增芬口齒伶俐、底氣充足,吐字發音非常準確。在演唱中,她一定使唱腔適應唱詞中每一個字的準確發聲,而絕不單純為了維持故有的唱腔而使字的發聲走了形。唱法上講究噴口、氣口、俏口。至今讓廣大聽眾非常熟悉的《玲瓏塔繞口令》《花唱繞口令》確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使人百聽不厭。
1961年,中國曲藝家協會舉辦的西河大鼓研討會,由馬增芬和她的父親、西河大鼓表演藝術馬連登老先生所共同形成的西河大鼓表演風格被推崇、確立為“馬派西河大鼓”,成為女聲聲腔的卓越代表。馬增芬歌喉嘹亮, 可以用“華”、“美”、“甜”、“脆”四個字來概括。她的唱腔挺秀豪放、跳躍活潑、感情豐富,有新鮮感、流動感、感染力強,很注意音樂造型,充滿時代氣 息。
馬增芬不但完整地繼承西河大鼓藝術的優秀精華,而且不斷的創新以能描述刻畫時代人物。比如演唱志願軍戰士邱少雲的唱段《邱少雲》,一改她習慣的活潑流暢的 唱腔,整個基調都是莊嚴的。為了加進感情渲染、她不加花腔,多用拉腔、下扎腔去充實演唱效果。在開始時她用凝重的語調配樂朗誦四句詩句,將聽眾帶進戰火紛 飛的韓戰的環境中去。唱段的中間加進說白,使說唱相間,增加表現力。特別在結尾部分的一段讚歌,在曲調上有很大突破,唱詞是:
天上的星星永遠亮晶晶,
地上的清泉永遠水清清。
大江流水永遠流不盡,
高山的松柏永遠青又清。
我們的英雄邱少雲,
你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她使用了悠揚婉轉的“雙高”曲調去表現,“雙高”曲調既含蓄深沉又激昂有力,馬增芬在這段“雙高”曲調中又糅進了現代歌曲的唱法,很有時代感。從“雙高” 最後又轉到“海底撈月”的唱腔,真是曲盡其妙,感人至深,把英雄的形象推到了最高峰,喚起聽眾對英雄的無限敬意與懷念。再比如她演唱的《拉薩河畔》,其中 在描述解放軍戰士和藏族同胞聯歡的情景時,伴奏使用了西藏“鍋裝”舞的主旋律,而馬增芬跳了幾下“鍋裝”舞步。由於她在設計伴奏和唱腔時與西河大鼓原曲調 天衣無縫的巧妙結合,不但沒有使唱段脫開西河大鼓的韻味,而且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少數民族特定的氛圍。真是維妙維肖。
1958年,馬增芬受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之邀,為一部描述農民戰天鬥地興修水利的新聞紀錄片用西河大鼓的演唱配音。行腔唱句要保證與畫面內容的一致性,演 唱的節奏、快慢起伏是用秒表來掐算的,其難度之高可見一般。但是她圓滿完成任務,開創了用演唱作新聞電影解說的先河。
馬增芬的生命是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的。她在追求藝術上盡善盡美的同時努力完善著自己。她傾心她的藝術,同時又用西河大鼓作為武器去戰鬥,當好宣傳員,做 廣播戰線上的尖兵。在廣播局(後廣電部)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她作為廣播事業的優秀代表出席全國先進工作者大會,她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她多次被邀請 到中南海為中央首長演出,並榮幸的被邀為周恩來總理的客人共進午餐。她多次上山鄉、到農村、下部隊、去工廠演唱,練兵場射擊場、車間裡工具機旁、田間地頭打 穀場都是她的舞台。深受廣大工農兵的喜愛。
1958年,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出時,她的高血壓病很嚴重,但在台上依然認真表演,而且連唱三段,由於過度勞累突發了腦溢血,是組織上派了最好的醫生搶救了她的生命。她說:用天下所有的樹做筆,所有的海水都變成墨汁,也書寫不盡黨對我的恩情!
這以後她依然不輟地活躍在舞台上、錄音室里,同時積極的帶學員學藝。她不但培養西河大鼓表演的繼承人,同時被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電影學院及電台播音部聘請為語言老師,教授語言語音課程,輔導他們吐字發音。可謂大江南北,桃李滿天下。
在那顛倒黑自。世宇混飩的“文革”十年浩劫中,一代曲藝名家馬增芬也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這位正直的、為了人民所喜愛的藝術而傾注全部心血的藝術家被誣 陷為“宣揚封資修的反動學術權威”。殘酷的批鬥使她在精神上,肉體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和傷害,當她得知她的一個孩子因受株連被害致死時,悲痛萬分。她的心 在滴血!然而,就在那樣的歲月中,她依然含著悲憤,以超人的毅力寫就了《西河大鼓演唱淺談》等文章,為我國民族曲藝事業的發展奮鬥著!直到“四人幫”粉碎 之後,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的直接干預下,澄清了一切誣陷不實之詞,她得到了徹底平反。
作為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多屆常委,馬增芬積極的參政議政,曾多次在政協的各種會議上,不遺餘力地為弘揚民族文化大聲疾呼。
馬增芬同志是中國曲藝家協會常委,中國文聯理事。她生前出席了各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為民族曲藝事業的發展做出畢生的貢獻。
人物年表
1921年,出生
1926年,開始學藝
1928年,登台
1932年,首張唱片《玲瓏塔繞口令》出版發行
1954年,參加中央廣播說唱團
1958年,被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首批《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光榮稱號
1961,確立“馬派”西河
自中國曲藝家協會成立起即為常務理事
全國文藝工作者聯合會成立起即為理事
生前作為曲藝界代表參加了各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
中國人民政協北京市西城區委員會第一至六屆委員,第二至五屆常委
1987年,卒
主要作品
偷杏 綠水紅蓮
繡汗中 走馬觀碑
繡鞋幫 背簍上山
偷年糕 拉薩河畔
要酒菜 許仙遊湖
吹大氣 劉雲打母
大姑娘 馬前潑水
拴娃娃 大鬧天空
上煤堆 花唱繞口令
撈孩子 劉老三開店
西瓜園 石不爛趕車
紅月娥 韓湘子上壽
釘鈕扣 懶漢與雞蛋
打黃狼 玲瓏塔繞口令
頭字令 王貴與李香香
大方人 劉姥姥進大觀園
江竹筠 黨的女兒徐學慧
邱少雲 推土機上傳家信
雙鎖山 一分錢和一兩米
九個雞蛋 偉大的普通一兵
傳統節目及新創作節目達一百五十多段。
西河大鼓演員盤點
西河大鼓,前身為清代中葉流行於河北省中部的弦子書和木板大鼓。後經河北省高陽縣藝人馬三峰創新使這一曲種日趨成熟。20世紀20年代初,在天津被正式定名為西河大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