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東北部的莫爾道嘎林業局境內,範圍在東經120°00′26″—120°58′02″,北緯51°29′25″—52°06′00″之間。
西北界:為吉拉林林場和額爾古納河海拔670米交界處起,沿額爾古納河至奇乾林業局和河口林場1林班海拔600米交界處止
西南界:由吉拉林林場和額爾古納河及西沿江林場139林班海拔670米交界處,至吉拉林場和太平林場155林班海拔690米交界處止;
東南界:為吉拉林林場和太平林場155林班海拔690米交界處,經過江畔林場、東沿江林場、於利亞林場、激流河林場最後進入河口林場60林班海拔700米與奇乾林業局交界處止;
東北界為河口林場60林班海拔700米與奇乾林業局交界處,至額爾古納河與奇乾林業局和河口林場1林班海拔600米交界處止。
氣候條件

植物資源

保護區森林植被類型獨特,具有科研價值。主要保護對象是保護大興安嶺部山地原始寒溫帶針葉林森林生態系統。
保護區共有植物85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鑽天柳、浮葉慈菇2種,自治區重點保護植物11種。
保護區內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白樺、樟子松、山楊等近10餘個樹種,興安落葉松是組成保護區山地針葉林的主要建群種,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呈明顯垂直帶譜分布。
動物資源

額爾古納自然保護區動物地理區系隸屬於古北界、東北區、大興安嶺亞區,有野生脊椎動物329種。
依據2006年的動物區系考察,共記錄了164種鳥類,21種哺乳動物,3種兩棲動物和1種爬行動物,多個物種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中國紅色名錄的物種,其中包括鴻雁、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烏雕、大天鵝、小天鵝和大量雁鴨類等倍受關注的重要水禽,最值得一提的是發現記錄了具有國際重要性數量的金斑鴴和鳳頭麥雞。
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獸類3種,即紫貂、原麝、貂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獸類6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黑鸛、金雕、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黑嘴松雞、白頭鶴、丹頂鶴、白鶴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35種。

鸛形目>鴴科>麥雞屬,古北界;冬季南遷至印度及東南亞的北部。繁殖於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於北緯32°以南。
體型略大(30厘米)的黑白色麥雞。具長窄的黑色反翻型鳳頭。上體具綠黑色金屬光澤;尾白而具寬的黑色次端帶;頭頂色深,耳羽黑色,頭側及喉部污白;胸近黑;腹白。
金斑鴴

鴴形目鴴科。遷徙時途經中國全境,在北緯25度以南越冬。種群數量較多。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全長約24cm。雄鳥體上黑色,密布金黃色斑,體下黑色。一條白色帶位於上下體之間極為醒目。雌鳥黑色部分較褐且具有許多細白斑。冬季上體灰褐色,羽緣淡金黃色,體下灰白色,有不明顯黃褐斑,眉線黃白色。
棲息於河岸附近農田、水塘、沼澤及空曠草原,以植物種子、嫩芽、軟體動物、甲殼類褐昆蟲為食。繁殖期5~7月,在沼澤地中乾燥地面上營巢,每窩產卵4~5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7~28天。
保護價值

額爾古納自然保護區:位於額爾古納河中游,額爾古納河與其支流根河、得爾布乾河和哈烏爾河交匯處包含特別大範圍的泛濫平原,並且在此形成一個三角洲是中俄邊境重要的濕地。
大範圍高密度的塔頭墩河漫灘以及柳灌叢、鹽鹼草地、水泡子、河流及其支流,還有和濕地相連的山坡和高山,為各種水鳥以及岸棲動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境,為與濕地生態環境緊密相關的其他物種提供了豐富的棲息地,更是許多水鳥的重要遷徙通道。保護區森林植被類型獨特,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由於多年凍土的影響,林地排水不良,加劇了沼澤化程度,土壤中具有明顯的泥炭層、潛育層,形成土溫低、肥力低的狀況。

大面積地濕地,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它在水禽遷徙和繁殖中的重要地位,使得額爾古納保護區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研究該區森林類型的發生與演替及變化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
特產

白蘑——蒙古口蘑:消失蹤影的野生菌

根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文華安掌握的歷史記錄,蒙古口蘑的產量在內蒙古察右中旗、西蘇旗、克什克騰旗、烏蘭察布旗、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等地,年產量可達5萬~6萬千克,最高年份曾達到20萬千克。此外,在喀喇沁旗、額爾古納市、阿魯科爾沁旗等地,另有各幾千千克到上萬千克不等的年產量。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蒙古口蘑在市場上常有乾品出售,20世紀80年代後期自然產量迅速減少,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市場上已見不到蒙古口蘑。
蒙古口蘑不僅味道鮮美,它還與土壤微生物、植被間建立一種奇特的共生關係,形成一種特殊的生態體系“白蘑菇圈”。上世紀70年代,文華安曾在草原上目睹過“蘑菇圈”的勝景,他說,在有蒙古口蘑的地方,牧草會長得比別處更高、更綠、更茂盛。隨著過度放牧、草原退化,這種勝景也再難得一見了。蒙古口蘑現在已瀕臨絕種。
旅遊資源

由於額爾古納保護區地處邊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使得這裡保存了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