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麥雞

鳳頭麥雞

鳳頭麥雞(學名:Vanellus vanellus):中型涉禽,體長29-34厘米。頭頂具細長而稍向前彎的黑色冠羽,像突出於頭頂的角,甚為醒目。鼻孔線形,位於鼻溝里。鼻溝的長度超過嘴長的一半。翅形圓。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2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棲息地通常在濕地、水塘、水渠,沼澤等,有時也遠離水域,如農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區。食蝗蟲、蛙類、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種子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鳳頭麥雞 鳳頭麥雞

鳳頭麥雞雄鳥夏羽額、頭頂和枕黑褐色,頭上有黑色反曲的長形羽冠。眼先、眼上和眼後灰白色和白色,並混雜有白色斑紋。眼下黑色,少數個體形成一黑紋。耳羽和頸側白色,並混雜有黑斑。背、肩和三級飛羽暗綠色或輝綠色,具棕色羽緣和金屬光澤。飛羽黑色,最外側三枚初級飛羽末端有斜行白斑,肩羽末端沾紫色。尾上覆羽棕色,尾羽基部為白色,端部黑色並具棕白色或灰白色羽緣,外側一對尾羽純白色。頦、喉黑色,胸部具寬闊的黑色橫帶,前頸中部有一黑色縱帶將黑色的喉和黑色胸帶連結起來,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淡棕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純白色。

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頭部羽冠稍短,喉部常有白斑。冬羽頭淡黑色或皮黃色,羽冠黑色。頦、喉白色,肩和翅覆羽具較寬的皮黃色羽緣,余同夏羽。

幼鳥和成鳥冬羽相似,但冠羽較短,上體具皮黃色羽緣。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肉紅色或暗橙栗色。

大小量度:體重♂180-265g,♀180-275g;體長♂305-335mm,♀290-333mm;嘴峰♂24-27mm,♀24-29mm;翅♂215-238mm,♀200-231mm;尾♂100-120mm,♀91-115mm;跗蹠♂44-56mm,♀44-56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山腳平原和草原地帶的湖泊、水塘、沼澤、溪流和農田地帶。

生活習性

在中國北部為夏候鳥,南方為冬候鳥,其間 (河北以南,長江以北)為旅鳥。春季最早於3月初至3月中旬即遷到東北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下旬遷離繁殖地。常成群活動,特別是冬季,常集成數十至數百隻的大群。善飛行,常在空中上下翻飛,飛行速度較慢,兩翅遲緩地扇動,飛行高度亦不高。有時亦棲息於水邊或草地上,當人接近時,伸頸注視,發現有危險則立即起飛。主要吃甲蟲、鞘翅目、鱗翅目昆蟲、金花蟲、天牛幼蟲、螞蟻、石蛾、螻蛄等昆蟲和幼蟲,也吃蝦、蝸牛、螺、蚯蚓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大量雜草種子及植物嫩葉。

分布範圍

世界

鳳頭麥雞分布圖 鳳頭麥雞分布圖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直布羅陀喬治亞、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朝鮮、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

旅鳥: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百慕達、汶萊、加拿大、維德角、多米尼加、甘比亞、格陵蘭島、瓜德羅普島、肯亞、馬提尼克島、蒙特塞拉特、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塞內加爾、蘇丹斯瓦爾巴島和揚馬延島、塔吉克斯坦、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葉門。

中國

分布於北京(海淀、密雲、延慶、順義)、天津(北大港、寧河、團泊窪)、河北(北戴河、石臼坨)、山西(太原、蘆芽山、繁峙、寧武、滹沱河)、內蒙古(赤峰、烏梁素海、東勝、伊克昭盟)、遼寧(東港、大連、本溪、朝陽、盤錦)、吉林(圖門江、向海)、黑龍江(大興安嶺、扎龍、三江平原、寶清、饒河、烏蘇里江、興凱湖)、山東(萊州)、河南(孟津、三門峽)、陝西(榆林、神木、周至、洛河、韓城)、甘肅(西北部弱水、蘭州)、青海(西寧、青海湖、共和)、寧夏(銀川平原各縣)、新疆(塔里木河、天山、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繁殖鳥,旅鳥);自江蘇(六合、太湖、東台、鹽都、興化、常熟、連雲港)、安徽(合肥、石臼湖、巢湖)、陝西南部、湖北(武漢沉湖、宜城、江漢湖群、龍感湖、洪湖)、上海(奉賢)及長江以南,湖南(長沙湘江、岳陽、洞庭湖)、江西(撫州、南昌、新建、永修、鄱陽湖)、貴州(貴陽、威寧草海)、廣西(梧州、桂林、南寧、北海、北部灣)、廣東(廣州、番禺)、香港(新界以北、米埔)、海南、西沙群島(東島),西至四川(成都、南充、南部、樂山、峨眉、雅安、名山、西昌、寶興、巴塘)、西藏(江孜、拉薩)、雲南(滇池、洱海、麗江、昭通巧家、永善、旬甸、新平),東至浙江(杭州、餘杭、臨安、富陽、嘉興、寧波、溫州、泰順、永康)、福建(福州)、台灣(旅鳥,冬候鳥)。

繁殖方式

鳳頭麥雞(繁殖) 鳳頭麥雞(繁殖)

繁殖期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對或成鬆散的小群在一起營巢。多營巢於草地或沼澤草甸邊的鹽鹼地上,巢甚簡陋,系利用地上凹坑或將地上泥土扒成一圓形凹坑即成,內無鋪墊或僅墊少許苔草草莖和草葉。5月初開始產卵,每窩產卵4枚,偶見3枚和5枚。卵呈梨形或尖卵圓形,灰綠色或米灰色、被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雌雄鳥輪流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化期25-28天。雛鳥早成性,出殼後的第二天即能離巢行走,奔跑迅速,遇人後先急速奔跑,然後隱藏在雜草根部不動,親鳥則在空中來回飛行鳴叫。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12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