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鼎

頌鼎

《頌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共有三個鼎,還有同名曰“頌”的簋五件、壺兩件。其銘文記載西周王朝中冊命典禮的時間、地點、王位、受命者等,是研究上古政治史的重要資料。這裡選擇其中最大一器的銘文以供欣賞。上海博物館藏。通高31.4、口徑32.9厘米,重9.82公斤。從書法方面來看,《頌鼎銘文》是西周晚期金文大篆中成熟意味最明顯的作品,被後世稱為臨習金文的最理想的範本之一。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上海博物館所藏頌鼎,體形較大,通高30.8厘米,口徑32.8厘米,腹徑30.9厘米,重9.8千克,立耳,口沿下飾弦紋2道,獸足,腹內有銘15行,151字。

銘文

 頌鼎 頌鼎

鼎內壁有銘文14行152字: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邵宮。旦,王格大室,即位。宰引佑頌入門立中廷。尹氏授王命書,王呼史虢生冊命頌。王曰:“頌,命汝官成周貯二十家,監新造貯用宮御。賜汝玄衣黹純、赤、朱黃、鑾、旂、攸勒。用事。”頌拜,稽首。受命冊,佩以出,反入覲璋。頌敢對揚天子丕顯魯休,用作朕皇考龔叔、皇母龔姒寶尊鼎。用追孝,祈介康純祐通祿永命。頌其萬年眉壽,畯臣天子靈終,子子孫孫寶用。

銘文大意

頌鼎銘文是記錄西周時冊命制度最完善的文體之一。

全文大意:①三年五月甲戌之晨,周王在康邵宮的太室即位;

②受命者頌在宰的引導下入門立於中廷,尹氏將周王的冊命書授於史虢生宣讀,內容為命令頌掌管成周市廛廿家,監管新造,積貯貨稅用於宮御;

③賞賜給頌命服、旗和馬具攸勒等;

④頌拜稽首受命,帶著有王命的簡冊退出中廷,然後又重新返回向周王獻納瑾璋;

⑤頌宣揚王的冊命,並為先祖作寶鼎,以對先人行孝道,祈求康福、長命,永遠臣事天子。第一段記述冊命的時間、地點,第 2段記述冊命儀式;第 3段記述冊命授職;第4 段記述賜命賜物;第 5段記述儀式的完成;第 6段是祝願辭。這樣完整的記錄冊命禮儀的文體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是不多見的,對研究西周時期的冊命制度具有重要價值,其書體在西周晚期金文中也有代表性。

關鍵字

弦紋

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大多數情況下,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專用弦紋裝飾者。

縣長官,即縣宰,王莽始建國元年,改“縣令長曰宰”。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一種,原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後逐漸成為祭祀、征伐、喪葬等活動中陳設的一種禮器。同時,鼎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指代貴族。此外,鼎也被作為王權的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即窺視中原王權之意。鼎數目的多寡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即: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收藏分類導航

收藏在中國古代,達官貴人或普通百姓出於對一些珍貴稀少物品的喜愛,把其收藏起來欣賞把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不僅把收藏做為一種愛好,而且把收藏品的相互交流也納入了收藏的範疇。現在街頭巷尾提到的收藏很大程度上都是收藏市場的變化。
收藏品集郵珠寶古畫
名畫古幣紀念幣藝術品

考古分類導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