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韓珍德,膠州市向陽國小原校長,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十佳校長。享受青島市特殊人才政府津貼。
1991---2008年,韓珍德在膠州市常州路國小、向陽國小兩所學校任校長。先後把這兩所底子薄、條件差、師資短缺的鄉鎮學校都辦成全國名校。《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21世紀校長》、《現代校長高參》、《中國小管理》、《現代教育導報》、《山東教育》、《福建教育》、《教師月刊》《青島教育》等刊物以《袖珍式學校的大手筆》、《用智慧經營教育》、《向陽的智慧》、《就這樣當校長》、《素質教育竟需要多大空間》、《向陽國小利用每寸空間開展素質教育》、《袖珍學校的大智慧》、《韓珍德和他的向陽夢》、《創造天才的學校》《學校教育中的理念創新與實踐》、《韓珍德的智慧魔法》等為題刊登他的事跡。
2006年,青島市召開了韓珍德校長創新實踐研討會,這是青島建國以來首次以個人的名字命名的大會。
“課改看杜郎,創新學向陽”的口號已在全國悄然叫響。向陽國小(國小)、杜郎口(國中)、昌樂二中(高中)被稱為山東教育的“三面紅旗”,韓珍德被譽為當代知名教育家;最具有創新型的校長;最具有點子和智慧的校長,是中國教育界一位傳奇人物。
2008年退休後,現任中國教育學會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研究分會理事;全國國小德育指導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中心特約專家。近幾年為全國上百所學校進行了校園文化的策劃,幫助20多所學校建設了教育綜合館;為全國校長、班主任、學生家長講課達400餘場。
人生經歷
韓珍德1956年出生在一個農村,1974年高中畢業,是年參加民辦老師,1976年辦起村裡的戴帽國中,因為沒老師,韓珍德和另一個老師包班並擔任班主任,教著數學、物理、化學。教學質量在全公社一直前三名。1980年,戴帽國中砍掉,因為保留愛人的民辦老師資格,韓珍德不得不下到生產隊務農。
1982年,鄰村缺老師,讓韓珍德去代課,正趕上民辦老師考錄,當年韓珍德考入膠州師範,在校期間擔任班長,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學生幹部,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畢業分配到膠州市振華中學任教,因工作成績突出,1986年提任大同中學副校長,1991年調入新建常州路國小任校長,1997年調入向陽國小任校長至2008年退休。
韓珍德先後被評為膠州市教學能手、膠州市勞動模範、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青島市優秀教師、青島市優秀校長,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少年兒童工作先進個人並榮記三等功,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省2005年創新人物提名獎,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個人,擔任西部地區教育顧問,山東省國小校長聯誼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治學方略
韓珍德無意間看到了上中學的女兒的日記,孩子直達心靈的“控訴”扣擊了他的靈魂,韓校長一下就哭了,針扎一樣的心疼和深深的自責讓他無法控制自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陷入了沉思,孩子們失去了“樂園”,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他覺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怎么突然之間成為孩子們的“幸福殺手”了呢?而鋪滿鮮花和幸福的校園,怎么變成了埋葬孩子們青春的“墓地”了呢?
巧在女兒要過十九歲的生日,他飽蘸著囑咐和叮嚀、歉疚和自責、期望和夢想、責任和柔情,給女兒寫了一封,他把女兒的日記連同自己的回信,拿到學校讀給老師們聽,八十顆心靈在這一刻被強烈的震撼了,八十個人全都哭了,八十個肩頭感知到了他們的責任,八十個責任變成一個願望,八十個理想凝結成同一個承諾:把學校辦成培養學生聰明才智的校園;發展興趣愛好的樂園;陶冶學生美的情操的花園。要辦好“三園”學校,就必須做到四個最佳化:最佳化育人環境;最佳化幹部、教師和學生的“三支隊伍”;最佳化學校管理;最佳化教學過程。
同時突出辦學的四個特色: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以養成教育為起點,教育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以創造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電化教育為基礎,建設學校的軟環境。
他們還提出抓好“三風”建設:團結、好學、尊師、守紀的校風;勤奮好學、刻苦認真、探索求知、積極向上的學風;嚴謹、求實、開拓、奮進的教風。做好“三個”樣子:學校要有學校的樣子;教師要有教師的樣子;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
他們圍繞這樣的理念:夯實基礎,注重養成,激發創造,以美育人。他們這樣徜想:只有讓每一個“向陽的孩子”生活在理想的“烏托邦”里,才能盡享成長;只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成功和收穫的快樂,生命的美麗才能得已綻放。他們開展“百名校園星”評選,實施“人人獲獎工程”,充分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激勵他們自強不息、勇於成才,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他們為孩子們推出了17項有特色的“考級”制,包括學科類、藝術特長類,三字經、百家姓、中華成語千句文、古詩文、手抄報、鋼筆字、配畫文、器樂、數奧等,並制訂了詳細的考核標準,比如古詩文背誦,每背過20首算一級,最高級是20級,每過一級,老師便在孩子的成長檔案里蓋一個“你真棒”的綠戳,誰的綠戳多,誰就是校園星,校園星的照片和事跡在二樓藝術長廊展出,每年年終表彰會,95%以上的學生都能獲得獎狀,學校1600名學生,每年都有超過1000人獲取全國級別的各種獎項,其中僅手抄報一項,只要是向陽國小的學生參加,不用評,有幾個算幾個,一準是最高獎。“我自豪,因為我是向陽人”,“向陽少年”的代名詞就是幸福、快樂、成功。
韓珍德特別愛“美”,也善於暢想美,他說當國小校長20年了,願以畢生的精力辦一所這樣的學校:美的校園,美的教師,美的教學,美的學生。以至於老師們都背後叫他“美校長”,他以“大美育”的視角,提出“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辦學宗旨,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出發,從教育的主旋律與價值趨向著眼,針對當前少年兒童的新特點、新問題,摸索出了他們稱之為“三三聚合”的育人經驗。所謂“三三聚合”,既把學校主陣地創建成校園、樂園、花園,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緊密配合,形成把教育、訓練、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立體育人網路,其中他們十分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你仍掉的是垃圾,揀起來的是品質”、“揀起一片紙花,淨化一片心靈”、“想起媽媽嘮叨的,記住老師強調的,完成今天該做的,我能行”,“向陽”自己發明的很多牆壁勸勉語,如今早已“風靡”在全國各地的校園裡。
經營創造
韓珍德有句口頭禪,“校長可以等,老師可以等,但孩子不能等”,其意不言自明,要實現自己的教育“烏托邦”,沒錢不行,光靠等著上級撥款再圖謀發展,“孩子們等不及”,等了耽誤的是孩子的一輩子。
1991年他被派往一個幾近停辦的學校去當校長,當時教育局硬派去的還有36位老師,可他們鬧情緒,就不報到,韓校長只得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拍著胸口承諾,如果一年後學校搞不好,自己就辭職。學校實在太窮了,除了一幢破樓外,什麼都沒有,靠化緣人家給了部分淘汰不用的桌椅,沒錢租車,只得自己帶人用地排車拉。
2004年10月10日學校新建大樓竣工,總建築面積5000平米,大樓造價400萬,可因為諸多原因資金只到位區區80萬,人家承建方不幹了,聲稱撤離工地,他軟纏硬磨,以個人的名義打包票,又是他的執著打動了人家。
新建大樓全部採用“水循環地冷式”中央空調,不設主機,僅此一項全年節省電費30萬元。大樓主體完工,韓校長籌劃打一眼15米深井,為了省錢和不耽誤白天工作,他自己帶著人晚上乾,連續三夜,當朝霞映紅校園時,他拖著一身的泥水爬上來,迎著老師們含淚的目光,他的微笑透著的是掩飾不住的疲憊。
新大樓從設計、用料到裝修、布局全是韓校長,他利用大樓主建築的地基,巧妙利用建築外牆,加建出來500平米的廚房和“空中植物園”,只花了25萬元。他利用主樓閣樓建的學生午休室,按年級分六個區,擁有480張床位,為了省錢,他同樣自己買料,一米磚牆需要128塊磚,一塊磚0‚16元,外加鋼筋,他總共花費7萬元。
因為凡事自己動手,他因此學會了木工、電工、修理、設計,因為愛好全面,他能勝任所有課程的教學,包括書法、繪畫,因為善於創造,他因此總能在別人的“絕處”謀求自己的生機,在他看來創造的人生是詩意而富有情趣的。
向陽被稱為“袖珍學校”,空間自然是狹小,可也難不住他,因為他巧於創造,善於利用。他發揮“IC效應”,IC是英文(IntegraltedCircuit)的縮寫。在當今高科技信息時代,小體積、大容量的模式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他因此摸索出一條向空間發展,向立體拓展的新路子。
得意之作
“小腳印”展室、空中植物園、“大中國”和民樂團是他的四件“大手筆”,透著的是他全部的心智和創造才華,是他教學思想的濃縮。
“小腳印”記錄的是孩子們每一步的成長足跡,和一般學校的“成長檔案”不同,“小腳印”蘊涵著“大寓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國小是必經之路,這人生的第一步,要踏平、踏穩、踏實。“小腳印”展室對每一個人是開放的,孩子們只要自認為取得了成績,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一個小小的得意,一次老師的表揚,便可以自己添加在自己的檔案里,它不需要任何人去認定或者考評,這個自我評定的“小腳印”,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熱情,滿足了孩子們的尊重需要,激勵了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
起“向陽”空中植物園的誕生,還有一段序曲,女兒小時侯有次跟韓校長回老家,女兒指著麥苗當韭菜,這對韓校長的觸動很大,不是常說農村是本,農業是根,而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嗎,那我們就不能忘本,也不能丟根,就要想方設法為我們的衣食父母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滴盡膏脂育桃李”,他要做有生命力的生活的教育,可學校寸土寸金,能利用的資源全用了,只有繼續向空間拓展這條路了,他瞄準了一樓陽台,經過加固、防滲、強化處理,他終於開闢出一處300平米的“空間”,又覆以膠州菜農常用的塑膠大棚,種芹菜、種西紅柿,也泡芽菜,搞無土、有機實驗,也搞缺水、缺光實驗。他搞的是高科技的“立體”種植,最高的可達九層,300平米的大棚,立體種植達2700平米,足有四畝地了,植物園對孩子隨時開放,孩子們可以在園藝師傅的指導下“認養”其中任何一盆,他們不僅認識了各種植物和蔬菜的區分,還掌握了它們的習性和生長特點,通過勞作,他們體會出的不僅是創造的樂趣,也增強了生命意識和環保意識,空中植物園已成為“向陽”最有活力的生活教育基地,也為學校帶來一年10萬元的經濟效益。
為了擴大孩子們的視野,用優秀的民族文化來占領孩子們的心靈,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創造性,融愛國教育、圖書閱覽、研究性學習、電子書館為一體的“大中國”百科展室誕生了,她以恢弘博大的民族精神為主線,分門類介紹了中國行政、軍事、科技、礦產、土地、民俗、名勝、藝術、繪畫、物種、服飾等100多種,在籌建“大中國”的過程中,學校發動每一個學生參與,整個暑假,孩子們都遨遊在博大精深的祖國文明里,他們既了解了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也感受到了中國之大之美,這遠比建一個校榮譽室或者英模紀念室更有意義。
向陽民樂團成立於2003年,只短短九個月,這個團便成功的舉辦了2004年元旦迎春專場音樂會。這個團有180人之多,每當樂團星期天練習時,韓校長就把自己家裡煮飯用的家什全搬過來,他親自下廚,孩子們知道是校長做的飯,吃起來格外香甜。其實,在他的教育烏托邦里,樂團占有很重的分量,他不僅是要讓孩子們接受“美”的薰陶,更主要的是要他們養成高雅的氣質和文明的習慣,“育美的人”才是目的。向陽國小的美譽,吸引了20多位韓國孩子借讀,他們有的也成了樂團成員,在演出中擔任韓國民歌《阿里郎》的解說和翻譯,並且學會了彈奏地道的中國揚琴。
治校秘訣
韓珍德有了白髮,可他的童心沒老,他照樣帶著孩子們去農村弄來泥巴,一起玩捏“泥屋”,冬天來了,他和孩子們一樣盼著下雪,然後就可以盡情地打雪仗了。他愛學校,因此他總把學校說成是“我們家”,他愛孩子們,他覺得最主要的就是教會孩子們做人,而不是讓孩子們長大了去學校“對門”,他的對門就是膠州好市看守所,他說要站在世界的門檻上,看中國的教育,僅僅會考試的學校,是害人的學校,誤的是整個民族。他善於利用每一個事例、每一點資源來教育孩子。
2000年膠州市政府在市區建立了城市“萬花筒”,不料一些花被人摘去,萬花筒成為節日城市“殘破”的風景,韓校長迅速行動,發動少先隊,通過《膠州日報》發倡議信,並號召全市少先隊員捐獻壓歲錢,修復萬花筒,讓愛心使膠州變得更美。“萬花筒”的“花開二度”因而有了紅領巾們心靈美的韻致。
他認為一個校長,應把學校規劃好、設計好,圍牆應是透明的籬笆式,學校要突出的是“人”本,一個好校長要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們創造意識和創造才能,要高度重視學校的藝術教育,最終實現以美育人,育美的人之教育目的;一個好校長首先不要跟“風”,不追“熱”,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改善辦學條件上,使現有的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一個好校長在辦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國家、民族的需求,又要兼顧民眾、百姓的實際需求,把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教學側重點調整到社會放心、家長滿意,教師愉快、學生受益的方位上來。
最新作品
什麼是好的教育?怎樣做好的教師?怎樣做好的校長?怎樣做好的父母?本書作者以一輩子的教育實踐作了精彩的解答:“教育是實踐的藝術。”實踐,是對現實中教育存在的問題的正視、思考和解決;藝術,是從實踐經驗中提升出的符合教育本質的教育方式。
本書創意迭出,案例豐富,是素質教育的好讀本,值得廣大中國小教師、校長,乃至關心教育的家長朋友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