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葫蘆瓶

坷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清代青玉童子葫蘆瓶,是一件典型的清代風格器物。其具體創作年代雖不可考,但它與清代崇尚祥瑞的大文化環境卻是順應一致的。

簡介

葫蘆型器物,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甚至還曾出現“葫蘆崇拜”文化。詩經說:“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古人認為創世紀之前,混沌的宇宙,其天地合一的狀態,仿佛一隻葫蘆。而世界創生的過程,則被他們形象地理解為這隻葫蘆從中央剖開,從此天地剖判、陰陽分離.因為古人將葫蘆視為陰陽合一的載體,所以上古時期的婚禮上有“合卺”一項:把一隻葫蘆剖分為瓢,新郎、新娘各執一瓢,相互為對方漱口,這種象徵“和合”的行為就是“合卺”,後來婚禮上飲交杯酒的習俗就是由此衍生的。所以,葫蘆最原始的吉祥寓意就是夫妻和諧美滿。另外,葫蘆多子,故又有了子孫滿堂的象徵意義。再有,若是連枝帶蔓的葫蘆圖案,它還象徵著家族綿延無窮、萬代興旺,這是因為“蔓”與“萬”同音,“蔓帶”與“萬代”諧音。

出於以上種種原因,在民間,葫蘆瓶一直深受百姓的喜愛。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遺址,就有陶製葫蘆瓶出土。進入封建社會以後,隨著人們福祿觀念的形成,“葫蘆崇拜”的內涵又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因為葫蘆與“福祿”、“護祿”諧音,古人進而認為它可以驅邪避諱,給人帶來幸福和好運。唐代以後,隨著各種門類民間工藝的發展,不同質料的葫蘆瓶紛紛出現,瓷器、漆器、玉器、琺瑯等等的葫蘆瓶大量出現,稱得上器形變化多端,工藝美不勝收。坷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清代青玉童子葫蘆瓶,就堪稱精美的工藝製造:此瓶為帶蓋葫蘆形,中空,瓶外壁雕刻有兩隻爬伏在枝葉上的蝙蝠,瓶下部兩側,各有一個頭髮植綰成雙髻的童子,雙手抱瓶。此瓶不但生活氣息濃厚,更可謂是傳統文化中葫蘆吉祥寓意的集中體現:一方面,玉瓶本身像個“吉”字,同時葫蘆又是連枝帶蔓的,蝙蝠也是幸福和好運的象徵,所以,綜合起來看,其整體寓意就是:子孫萬代,吉祥幸福。

用途

青玉童子葫蘆瓶是一件典型的清代風格器物。其具體創作年代雖不可考,但它與清代崇尚祥瑞的大文化環境卻是順應一致的。清代自雍正以後,幾代帝王都倡導祥瑞崇拜,民間能工巧匠便挖空心思進寶獻瑞,所以清代流傳後世的祥瑞文物十分可觀——關於這一點,從這件青玉童子葫蘆瓶即可見一斑。當然,這件寶瓶最令人賞心悅目之處,還在於它精美的工藝。即使拋開附加在它身上的種種人的欲望或理想,它仍不失為一件集實用性、欣賞性和收藏價值於一身的寶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