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中的個別種類也有冬眠現象,這種情況可能不為廣大青少年所注意,現在向你們介紹一種叫白胸秧雞的鳥。
白胸秧雞又叫苦惡鳥,這是根據它的叫聲而得名的。它廣泛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上體黑色,面部及下體白色。
屬於小型涉禽鳥。平時多棲息於沼澤、池塘、稻田附近的灌木叢、小竹林等地,啄食動物性食物。清晨和傍晚常能聽到它們的鳴叫,在繁殖季節,從早到晚幾乎都可聽到叫聲。每年4月初,開始在灌木叢和蘆葦叢中營巢。每年產2窩,每窩3-9枚卵不等,卵殼土白色或土黃色,上面帶有褐色斑點。孵卵由雌雄鳥共同擔任。入秋以後,秧雞結束了繁殖生活,幼鳥已經長大,可以獨立生活了,這時,它們的活動反而更加頻繁,每天不知疲勞地四處尋找食物,好象從不知道飽似的,只吃得個個膘肥體胖,甚至飛起來也覺有些吃力,難怪有的人專在這個時候去捕捉秧雞食用,肉味肥嫩,視為佳肴。
初冬季節就要到了,天氣逐漸變冷,胖乎乎的秧雞個個急於選擇乾燥的石洞或泥洞,鑽到裡面冬眠了。秧雞在洞裡不吃不動,或很少活動,呼吸次數減少,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減弱,儘可能減少消耗體內的營養物質,憑藉貯存的脂肪來維持生命。
春風趕走了嚴寒的冬天,小草發出嫩芽,昆蟲開始活動了,秧雞在洞中逐漸甦醒,它慢慢地走出來。經過3個月的冬眠,身體虛弱多了,走起路來都有些搖晃,不能飛行,視力也很模糊,它們當務之急是增加營養,吞吃大量食物以強壯身體。1個星期過後,體力得到了恢復,能夠正常飛翔,到處又可聽到它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