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據我國植物學家馮國楣先生研究,雲南野生觀賞植物約有2500多種。在這個種質基因庫里,許多花卉可食用,比如火紅火紅的木棉,潔淨純雅的幽蘭,芳香四溢的茉莉,漫山遍野的杜鵑,亭亭玉立的木蘭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佼佼者,正所謂“秀色可餐”。雲南人捨不得春去花落,他們的食花歷史據有關資料表明已越千年,每到春天,人們都趕往山上,邊採摘野花邊唱山歌,採得百花之後,曬乾,醃製,用罐儲起來待用。
食
在我的記憶中,傣族是一個以花為榮的民族。小卜哨眼裡,一朵鮮花的價值勝過一枚鑽戒,一片落英也會惹起人們心池中的陣陣漣漪。傣家人開的餐館,十有八九的菜譜中都會有花的影子,一道道花菜又都冠著非常好聽的菜名,“豬血瑪瑙”中有紅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摻雜著棠梨花的芳蹤,“人間仙宮”里不乏幽蘭含苞待放的花蕊。就在美麗富饒的橄榔壩,我有幸於今年4月成為一戶普通的傣家人的客人,在乾欄式的竹屋裡享用了一頓鮮花席,享受到傣家人獨具風味的食花文化。傳統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稱,吃法上講究涼拌為主,輔以綠色作料。但傣家人的花菜,講究的是自然風味,色香俱全,偏重於菜的外觀色澤。因此,當我面對豐富的花菜,仿佛面對濃縮了的花園,紅的似霞,白的如玉,黃的似金,藍的像鑽石,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在竹篾編制的餐桌上集合了。菜譜中有木棉花炒醬豆米,有小百花酸醃菜湯,有涼拌棠梨花,有辣醬涼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米粥,有雞蛋燉仙人掌花,還有些花菜叫不出名字。
在雲南紅土高原上跑多了,就知道食花不是哪一個民族的專利。雲南各民族兄弟都有關於花的菜譜。瀾滄江畔生活的拉祜族也是一個以花為生的民族,花不僅是菜中佳肴,還是他們生命的象徵。花的歷史很長,幾乎貫穿於他們整個歷史發展時期。苗族踩花山,其實是採花山,有歌唱道:“採得百花配百菜,招待未來的太太。”可見花菜的地位與尊貴。納西族以為開白花的植物對人類都是滋補品。
花之功效
花朵既是菜也是良藥,山茶花有涼血之功效,是治吐血、腸風的良藥;蜜蒙花有祛風明目的功效;綠苞山姜是暖胃健脾的單方。翻開一部中草藥圖譜,開花的就占了一半以上,而這一半以上的花朵又經常出現在雲南各民族的飯碗中,豐富著紅土高原飲食文化。